2008年6月10日星期二

第十六篇 2008年6月10日(星期二)陳智聰傳道

經文:民十一1-35

是日金句:

「...惟願耶和華的百姓都受感說話,願耶和華把他的靈降在他們身上!」(民十一29)

我的讀經心得:
  • 百姓留戀埃及的情況,好像今日教會中的甚麼情況?
  • 那些承擔別人生命成長的人,面對著甚麼景況?
  • 神怎樣幫助那些承擔別人生命成長的人?
  • 摩西所言,「惟願耶和華的百姓都受感說話」這句話怎樣才能成就在教會之中?


牧者心得:


教會不是一個固定不動的群體,她與摩西時代的以色列人一樣,是一個向著神所應許的目標,不斷向前進發的群體。但在前進的過程中,群體中的成員少不免也會出現一些問題,就如摩西時代的以色列人一般,在前往應許之地的途中,也忽然留戀著舊日在埃及的情況。v4-6記載以色列中有些人起了貪慾,留戀著舊日在埃及有肉吃的景況,但卻忘記了以往在埃及其實是一個為奴的狀態。他們所留戀的其實只是一些虛假的喜樂。基督徒的群體在向著神所應許的目標進發時,亦可能會有少部份人留戀著已往的罪中之樂而離開神,甚至認為信耶穌是錯誤的。正如耶穌在(路八4-15)的撒種比喻中所言,福音的道種落在不同的土地上,也會有不同的後果。


從新約耶穌的講論,到舊約以色列人的歷史看,我們會發現神的子民常常也會有留戀罪惡的情況。但那些作為承擔別人生命成長的人,對以上的情況就最為傷感。好像(民十一)所記載的摩西,他承擔了管理以色列百姓的職責,但聖經中所說的「管理」一詞,意思並不是管轄,而是像v12中所言,如養育之父抱吃奶的孩子,直抱到到達應許之地。故此這實在是負上了極大的責任。所以在v16-30亦記載了神分賜降在摩西身上的靈給另外七十位長老,讓他們與摩西一起承擔這管理的重責。


正如在教會一樣,負責牧養門徒的,不單只有牧師或同工。其實在「信徒皆祭司」的真理光照下,我們會發現弟兄姊妹彼此的生命,是互相承擔的。在教會內,每一個人也負上了幫助其他人成長的職責。這也是在舊約時,摩西所盼望的異象,他在v29這樣說:「...惟願耶和華的百姓都受感說話,願耶和華把他的靈降在他們身上!」摩西這個異象,在新約所記載的五旬節那天成就在教會之中(參:使徒行傳第二章)。「受感說話」(或譯為說預言或先知講道)其實就是一種受聖靈感動而說出造就性話語,以產生造就他人生命以至教會之效果的屬靈恩賜。聖靈降臨的目標之一,就在於造就生命這一點上。故此,從以上的角度看,我們說我們要成為「被膏抹的一代」,其實也就是要在聖靈的恩膏下,成為一個互相造就生命的群體。


在整段聖經中,其中一個有趣的地方,就是這種靈感的造就性話語,不單造就了聽眾,也造就了話語傳達者本身。在v18-23,摩西成為了受靈感傳達神要讓百姓吃肉一整月的話語傳達者,但其實在v21-22的記載中顯示,摩西對這話語的成就是缺乏信心的,但他只按吩咐傳達了。但在v23,神卻對摩西說:「耶和華的膀臂豈是縮短了嗎?現在要看我的話向你應驗不應驗!」,在v31-34,記載了這話語成就了。在話語傳達者本身對話語的成就也缺乏信心的情況下,只要話語發出,要成就的事仍然會成就。而且這種情況,變相也成為了傳達者本身的造就。


故此,如果我們盼望在聖靈的感動下彼此造就,那麼按靈感而多為別人禱告,並在聖靈的帶領下在禱告中多講出造就性的話語,這是十分重要的。這樣「受感說話」(即先知講道)這種造就教會的恩賜才能在教會中被正確使用,好使教會中的人真正地得到造就。彼此承擔生命成長的重責也變得輕鬆多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