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8日星期六

第九篇 2009年3月28日(星期六) 程添昇弟兄

經文:士師記八章

是日金句
「我不管理你們,我的兒子也不管理你們,唯有耶和華管理你們。」(士八23)

我的心得
基甸成功追殺米甸人的原因?在基甸身上我們可以看見豐盛的原因?

牧者心得
耶穌在馬太福音裡,說出進天國的門是窄,路是小的。進入永生之門是不容易,甚至我們往往努力持守真道後,身心靈只感到疲乏。這是否是你的寫照呢?對於基甸來說,他已經成功了一半。他可以選擇停止追趕,返回本家休息。因為米甸人其中兩個首領已經被處死,其餘兩個也逃離中。不過,他在疲乏的情況下,就算沒有人幫助,還是追趕。目的是要實實在在完成神交托他的任務,脫離任何壓制。
我們要進入神的豐盛,仇敵必定會加以阻止。活出真道的過程,牠使我們感到疲乏和孤立。令我們滿足於完成一半的成果,而不追求全部。基甸在這一刻只能依靠神,神也是他的力量泉源。他知道神已經將米甸人交在他手裡,並宣告會平平安安回來。我們要信心堅定,宣告神會將祝福賜給我們,就算這一刻未看見。
另外,我們在基甸身上可以看見神使他強大的原因:
看別人比自己強(v1-3):米甸人的戰敗理應是基甸的功勞,以法蓮只不過是「執雞」。不過,基甸卻認為他們所做的,不比自己弱。這謙卑的態度,正是神賜人強大的基礎。
言出必行(v4-17):基甸殺死疏割人和毗努伊勒,可能有點殘認。不過,這一個品格確實是我們現代的人需要學習。基甸回應神給他的呼召,他沒有一件不成就。
神是最終的管理者(v22-23):以色列人請求基甸作為他們的管理者,但他的立埸是我和我的兒子不會當此任,因為耶和華是惟一的管理者。當我們深信此真理,我們還有什麼可以使我們懼怕呢?

2009年3月27日星期五

2009年3月27日(星期五) 林靜傳道

經文:士六36 - 七24

是日金句


因為耶和華神是日頭,是盾牌,要賜下恩惠和榮耀。祂未嘗留下一樣好處,不給那些行動正直的人。(詩八十四10)

我的心得

  1. 屬靈的爭戰,得勝要訣又在哪裏呢?

牧者心得

  但凡爭戰,尤其是古代的戰事,兵力眾多才是制勝敵人之道。但是神的計算方法與人不同。  在基甸號召之下,有三萬二千人跟隨他,要與米甸人、亞瑪力人、東方人爭戰(參六33)。三萬多人,浩浩蕩蕩的到了哈律泉旁紮起軍營,敵人就在山後安營。耶和華洞悉人心,知道人的驕傲自大,所以不要太多人參戰。當基甸宣告說:凡懼怕的、膽怯的,可以離開基列山回去。立時就有二萬二千人收拾兵器行囊回家去!你能想像當時的情景嗎?三分之二人承認自己懼怕、膽怯。臨陣退縮,是多麼可恥啊!戰爭還沒有開始哩!弟兄姊妹,倘若我們要跟隨主走人生的道路,就要定睛在主的身上,不要因為有人跌倒而害怕。


  耶和華說,一萬人還是太多。神要再在其中挑選出忠勇的戰士。基甸把一萬軍兵帶到水旁,讓他們喝水。有些人跪下,把頭埋在水中盡情鯨飲;有些人則用雙手捧著水來喝。這種人畢竟是少數人,神從這一萬人中只挑選三百人,是百分之三!是三萬二千人的百分之一還不到。


  從兩次挑選之中,我們可以學到甚麼功課呢?

  1. 神的意念,非同我們的意念。爭戰要得勝,就是照神的辦法。
  2. 蒙選召參與屬靈爭戰的,必須要勇敢,靠主作剛強的人。
  3. 生活態度要時刻警醒。

  從基甸的事蹟中,我們看見神的工作,是何等完美周詳。祂呼召基甸作拯救者。他不但差遣,而且更與基甸同行,又預早安排一切得勝的條件和環境。


  基甸並非職業軍人,面對米甸人的軍營當然心中害怕,所以才把僕人普拉也帶去。其實他們將要遇見的事,神早已知道(11)。米甸軍隊在值勤時,兩人閒談,把夢和夢的解釋都說了出來,可能他們是用來開玩笑的說著,但是神卻把夢的解釋叫基甸聽見,使他得著膽量。神使萬事互相效力,好成就祂的美意。於是基甸回到營中鼓勵這三百個人,證實耶和華已將米甸的軍隊交給他們。這話神早已應許了(參六16,七7、9),只是人的信心軟弱,遲鈍罷了!


  他們達致的方法就是必須行動一致,絕對遵從基甸的命令去做,無論拿瓦瓶、火把的方法、喊叫的說話、吹角的時間等,都要完全配合。在黑夜中,敵人疏於防範的時候,三百人的吶喊、突然火光熊熊、號角之聲齊鳴,使到米甸人慌張逃走,忙亂中自相殘殺,其他以色列人都眾人一心追殺米甸逃兵,把他們兩個首領都殺了,但是那三百個勇士始終沒有動過刀,只是口中有刀,手中無刀,這種戰勝敵人的方法,更顯出信心的得勝(30~31)。

2009年3月26日星期四

第七篇 2009年3月26日(星期四) 陸張潔明傳道

經文:士六1-35

是日金句
「於是基甸在那裡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起名叫耶和華沙龍。」(士六24)

我的心得
  1. 為甚麼基甸是「大能的勇士」?

牧者心得


「以色列人因米甸人的緣故,極其窮乏,就呼求耶和華。」(v. 6)「極其窮乏」是否你今天的境況?原因是甚麼?你有否因此呼求神?「基甸正在酒醡那裡打麥子,為要防備米甸人。」(v. 11)在重重壓逼下躱起來生活,是你現在的寫照嗎?留意,這樣的人,神的使者稱之為「大能的勇士」(v. 12),並且宣告「耶和華與你同在」。為甚麼?因為神回應我們的呼求。

13-18節,神和基甸之間的答問,紓解了基甸心中的憂悶和疑慮;基甸更要求以獻祭來證明神的揀選。結果,祭物被神的火燒盡,基甸的心則滿載神的平安。你也像當日的以色列人般,活在恐懼和不安中嗎?跟神傾訴,向神獻祭,祂是耶和華沙龍──賜平安的神。

確認了神的揀選,得著了神的平安,接下來,基甸領受神的吩咐──拆毀巴力的祭壇和木偶,再為耶和華築壇獻祭。此時的基甸仍有驚恐,因此在夜間行事。

在懼怕中仍然選擇遵行神的旨意,這正是基甸的勇氣所在。基甸的勇氣激勵了父親約阿施,冒死為他申辯。

終於,作戰的時刻到了,「耶和華的靈降在基甸身上,他就吹角。」(v. 34)神的同在和膏抹使這「大能的勇士」名實相符,他振臂一呼,各支派都起來跟隨。

2009年3月25日星期三

第六篇 2009年3月25日(星期三) 林惠欣傳道


經文:士五章



是日金句

因為以色列中有軍長率領,百姓也甘心犧牲自己,你們應當頌讚耶和華! (士五2)



我的心得

1. 以色列人失敗及得勝的原因是甚麼呢?



牧者心得

這首凱歌的頭一段,是稱頌耶和華在西奈山與以色列民的立約。這個救贖和立約的史實,成為他們信心的基礎。也讓我們看到以色列人失敗及得勝的原因是甚麼。

失敗的原因︰

第八節很清楚表明,以色列人失敗的原因是信仰出了問題,他們選擇新神。他們選擇新神離棄了耶和華,所以神讓這場戰事臨到他們。「豈見藤牌槍矛」是指他們缺乏軍事裝備,藤牌和槍矛都是戰爭使用的武器。既然武器蕩然無存,打仗豈能獲勝?神的道是我們屬靈的武器。倘若神的話沒有存在我們心中,那遇到仇敵時,我們只有挨打,結果是遍體鱗傷,一敗塗地。

得勝的原因︰

1. 領袖的興起︰「以色列中有軍長率領」(2節),領袖的崛起鞏固了全民的領導中心,特別當底波拉和巴拉興起之後,百姓重新歸向耶和華,局勢逐漸穩定,促進了各支派的和諧與團結。在每一個時代,神都是透過祂所揀選的器皿,來完成復興的工作。請問你是否願意將自己擺上,成為神祝福這世代的管道?

2. 百姓甘心犧牲自己︰復興的來臨,不但需要有英明的領袖,而且還需要百姓的獻身(2節)。百姓不分你、我,願意甘心的犧牲自己,是這場戰事得勝的關鍵。

3. 眾人一心,擊敗敵軍︰文中提到以法蓮、便雅憫和西布倫都陸續響應這號召(14節),以薩迦的首領更是赴湯蹈火地跟隨底波拉(15節),表現出忠貞不二的精神。在這場激烈的戰爭中,西布倫人和拿弗他利人也奮不顧身(18節),勇往殺敵,視死如歸。


最後,當面對仇敵圍繞之際,底波拉在21節突然冒出一句吶喊:「我的靈啊,應當努力前行。」底波拉的態度值得我們效法。當我們的人生遭遇風暴險阻時,求主幫助我們不致膽怯、畏縮、退後。也求神讓我們擁有一個當面對艱難環境時,能逆流而上、勇往前進的精神。



2009年3月24日星期二

第五篇  2009年3月24日(星期二)   方國成傳道

經文:士四章

是日金句

「上帝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林前一27)


我的讀經心得:

1. 神揀選一個婦人底波拉去成為以色列人的先知和士師,對當時和現今的世代有何獨特的意義?
2. 神揀選人去服事一世代的人有何條件呢?

牧者心得

  我們今日大多不會懷疑女性在社會上的地位和能力,然而在士師時代的以色列民族中,女性一直都是處於附屬和弱勢的地位。神興起底波拉成為惟一的女士師,以至後來使用一個軟弱的婦人雅億去使以色列人脫離迦南王的壓制,對於當時的以色列人甚至四周圍繞著的外邦人來說,肯定是一件不可思議並且感到羞辱的事情。這是說明了神重視的並不是人的性別,並不是人力量的大小,更加不是人在社會上擁有的地位和權力。

  從聖經對底波拉被神興起的描述以及巴拉不能夠被神大大使用、得不著榮耀的對比下給我們知道,神使我們的生命更強盛和更強大的原因,並且神所揀選的人是-

1. v.1~5 那些不被現實同化,選擇去敬畏神、渴慕聽到神聲音的人-當時的以色列人不去遵守神的律法,被迦南人敗壞的道德風氣以及膜拜偶像的文化影響和同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以至落在迦南王耶實的手中受盡欺壓。底波拉卻選擇敬畏神,何以見得?能夠被神選召成為女先知聽到神的聲音對世代說出神的心意、能夠被神選召成為士師得著智慧去判斷以色列人的訴訟,你認為是一朝一夕的事嗎?肯定是與神建立了長久親密的關係了,並且一直對抗當時世代墮落的風氣了。另一方面,我們也得見雖然人的軟弱屢次得罪神,但神仍樂意興起士師屢施拯救,可見神恩典和浩大的愛,縱然人失信,但祂仍是舊守約施慈愛的神。

2. v.6~16 那些不看眼前的環境有多惡劣,對神大有信心的-對比底波拉,巴拉能夠率領萬人軍隊與西西拉爭戰,理應是一個有領導力而且大有膽量的戰士,奇怪的是,當他聽到底波拉以少敵眾的差遣,我們同意理性上應該是感到不可能的,但巴拉最失敗的地方是竟然不把信心投放在神身上,卻把信心投放在一個女人身上,以致即使爭戰得勝了,以微小的軍隊戰勝了耶賓的將軍西西拉所率領的強大和武器精良的軍力,卻得不到神應許最終的榮耀。很多時候我們也有願意被神使用的時候,卻沒有帶著信心,甚至將僅有的信心投放在不正確的對象身上,以致不能夠經歷神大能、奇妙的帶領,以及神最終要應許給我們的強盛和強大。反觀底波拉卻大有信心,被神大大使用。

3. v.17~24 要盡人的所能去完成神的選召否則神興起另一人,原來的人所得的只是次一層的呼召-神不將榮耀交在巴拉,卻交在一個婦人手裡,所指的並不是底波拉,而是指雅億。我們不能認同雅億以狡詐的手段來手刃西西拉,也不應該倣效。但舊約很多時候要指出更重要的是其屬靈的象徵意義;人要以信心來回應神的選召,並且要盡其所能地去完成。人若果以怕這樣怕那樣、不怕神又不信神的矛盾心態去做神呼召的工作,最終卻得不到神應許的強盛和強大,是可其可惜和愚昧的事啊!

4. v.1~5 那些不妄自菲薄,願意被神使用去服事當時世代的人-很多時候我們只認為自己能力很有限,不能影響一些甚麼,便選擇做一個隱世的基督徒,底波拉也可以認為自己只是一介女流,但她卻願意被神使用去服事當時的世代,令許多人感到驚訝,神的恩典和作為何等的奇妙。

2009年3月23日星期一

第四篇 2009年3月23日(一) 楊李靜儀師母

經文:士三12-31

是日金句
你因敵人的緣故,從嬰孩和吃奶的口中,建立了能力,使仇敵和報仇的閉口無言。 (詩八2)

我的讀經心得
  1. 以笏因何完成任務將以色列人從摩押人手中拯救出來呢?
牧者心得
  以笏是一個怎樣的人,神要興起他作為拯救以色列人的士師呢?好肯定他是一個外表看來沒甚殺傷力的,他的外型、談吐、行為,甚至他的年歲都不令人提防他,因此他才能單獨接近摩押王伊磯倫。以笏就把握這個機會,成功刺殺摩押王,並用他的機智設計拖延其他人,讓自己有逃脫的機會,他帶領以色列人享受八十年的太平的日子,是一個很長的日子。
  神在士師時代興起很多位士師帶領以色列人,神看人從來不是看外表,祂能肯定祂所呼召的人有能力完成祂託付的任務,以笏一個以色列十二個支派中排第十二的便雅憫支派的小子,他不是因勇猛善戰而帶領以色列人戰勝敵人,他只是利用他天生左撇子的特點,不引人生疑外貌,以及機智的頭腦,使整個以色列民族得救,你可清楚你的特點嗎?

2009年3月21日星期六

第三篇 2009年3月21日(星期六)陳智聰傳道

經文:士三1-11

是日金句:

「耶和華留下這幾族,為要試驗那不知道與迦南爭戰之事的以色列人,好叫以色列的後代又知道又學習未曾曉得戰事。」(士三1-2)

我的讀經心得:
  1. 神留下那些外族在以色列人中為了甚麼?
  2. 以色列人的叛逆帶來了甚麼後果?神在當中有何心意?
  3. 我們有否留意那些幫助我們之人的言語呢?為甚麼?

牧者心得:


(士三1-2):「耶和華留下這幾族,為要試驗那不知道與迦南爭戰之事的以色列人,好叫以色列的後代又知道又學習未曾曉得戰事。」有時候,我們都會不太明白,為甚麼神好像戲弄我們一般,要留下一些困難或試驗叫我們去面對。神之所以留下這些東西,正如這段聖經所言,為要試驗祂的百姓,好叫那些後代又知道又學習未曾曉得的戰事。在古代世界,學習「戰事」即戰鬥的技術,是求生的重要技能,也是能否繼續生存的重要因素。「試驗」往往是要令被試驗者被訓練得更強,以增強他們的生存本能。基督徒被試驗,也是為了在這個混亂的世代裡,增強為基督而活的生命力。


聖經記載(士三4-8),當時的以色列人在這次試驗中失敗,他們選擇了與外族通婚,並且事奉那些外族的神祇。「試驗」往往要鍛煉的,是我們對獨一真神的順服,正如(士三4)所言:「為要...知道他們肯聽從耶和華藉摩西吩咐他們列祖的誡命不肯。」


(士三7-8)記載以色列人行神眼中看為惡的事,神的怒氣就向他們發作,他們就被交在外邦王的手中,服侍這王八年。當我們看到「神的怒氣發作」這詞語,我們會以為神好像很「小氣」一般,但其實這個詞語所表達的意思,是人將被放在一個不蒙福的狀態。留意,按照「神護理」的心意,天下萬物之所以能夠存在,都是因為神的護理和賜福。「神的怒氣發作」意思就是神刻意收回祂對某事或某些人的護理。神這樣做,是要製造出一個衝擊點,形成一個容易使人有反省的環境,使人容易悔改歸正。正如中國人那句:「窮則呼天」就是這個意思。


(士三9)正是以色列人悔改的開始,因此神就興起一位士師(俄陀聶)去拯救他們,幫助他們歸正。其實俄陀聶不是突然被變出來的,他本來就一直與以色列人一起,只是在風光的日子,可能從來沒有人留意他。其實神在我們的身邊,原本就放了很多幫助我們歸正的領袖,只是人在叛逆的時候,從來都不會聆聽這些領袖的言語,正所謂「忠言逆耳」。我相信以色列人在這段時間的經歷,正好成為了我們眾人的鑒戒。

第二篇 2009年3月20日(五) 楊天恩牧師

經文:士師記二章

是日金句
耶和華為他們興起士師,就與那士師同在。士師在世的一切日子,耶和華拯救他們脫離仇敵的手。(士二18上)

我的心得
  1. 你認識一些比你更熱心愛主的人嗎?為甚麼他與你在信仰的感受上有所不同?
  2. 你認為神為甚麼要興起士師?

牧者心得
士師記二章是聖經作者對整個士師時代的註解。當我們掌握了作者的意圖時,我們才能得窺以後士師記更完整的圖畫。
如果說約書亞記是以色列人得勝的記錄,士師記就是給後人一個很好的提醒,我們需要保持以往的得勝。要一代人在某一時期熱心投靠事奉神並不困難。(二7)因為那一代人親身經歷過神的真實和同在。這也是我們一直堅持弟兄姊妹經歷神的原因。當一些人從未親身經歷(「不知道」的原義,二10)神同在的真實時,他們就會轉向別神、別的主義、別的更有趣的事、別的更能提供即時利益的人和事。
有時我們遭遇一些困難的時候,我們真的要認真反省:是不是我們已經對神沒有興趣,以致我們因為只有外表的宗教,而沒有敬虔的實質,以致神要用一些方法別我們重投祂的懷抱。當然,如果我們自知並非如此的時候,我們更應緊靠神來鍛鍊我們的靈命。這兩種的心態,都是我們重新回歸強盛和強大的必要。
另一方面,請大家也要緊記和確信,縱然我們失信,我們的神仍是信實可靠的。(提後二13)所以,在以色列人離棄神的時候,仍然差派士師作為他們的拯救者。這豈不像耶穌基督一樣嗎?當世人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的時候,祂仍然成為世人的救贖。這也不正是提醒我們基督徒,就算傳福音的環境惡劣,我們仍是神在世上設立的救法嗎?如果作為信徒,我們仍未明白神拯救和設立你作為教會的一部份的心意,實在我們與未得救的人沒有分別。
故此士師對當時世代有雙重意義。積極來說,他們是帶來拯救,讓人得以向神回轉的媒介--他們表明了神的同在。消極來說,他們是人轉離神時的審判和實在的責備--他們表明了神的審判。今日作為教會,一方面我們好像世代的士師。但回過頭來看,神在教會中興起一些熱心的領袖,更重要的,神興起忠心的領袖,豈不也是對教會提出了如士師存在一樣的意義嗎?我們會因為這些領袖而重新歸向神,與他們一同成為神的子民和大能的軍隊,還是因為他們的同在而被審判,讓我們知道我們現在離開神、隨從其他的偶像呢?
強大和強盛絕不是一個人的事情。強大和強盛是對神所有子民的應許。神不單是要興起士師,是要興起屬祂的子民。今日你與士師站在一起,還是站在對立面嗎?

2009年3月19日星期四

第一篇2009年3月19日 (星期四) 駱家欣傳道

經文﹕士一

是日金句﹕
那召你們的既是聖潔,你們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聖潔。因為經上記着說「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彼前一:15-16)

我的心得﹕
基督徒每日都會遇見許多屬靈的戰爭。你是怎樣去應付的呢?
你有沒有為了目前利益而放下真理的原則,與世俗妥協呢?


牧者心得﹕

在今天的經文中,教導我們有關屬靈生活中得勝的秘訣,以及失敗的原因。

得勝的秘訣 一1-15
一、求問耶和華(1)──雖然約書亞死了,以色列民變得群龍無首,然而他們認定耶和華神才是以色列軍隊的真正元帥。這裡提醒我們不要倚賴人過於依靠主,要學習在屬靈的追求上「自立」,學習求問主,跟神建立親蜜關係。
二、切實行動(4~8)──我們可以發現在短短幾節的經文中,充滿了「行動」的詞句,例如:「於是……去」、「就上去」、「爭戰」、「攻打」……等等。我們不但在禱告中「求問」,還要按神所吩咐的去「行」。否則,得勝之道也只屬空談。

失敗的原因一16-36
神的應許是信實的,當我們倚靠祂,必然可經歷到生命的豐富,祂又使我們的生命變得聖潔。可是,我們卻常面對屬靈爭戰中的失敗,原因何在呢?這絕不是神的問題,問題卻是在我們身上。經文提醒我們,我們在爭戰中失敗的原因乃是由於缺乏行動,並且沒有貫徹執行神的命令。

猶大支派的勝利(17)──他們的勝利在於他們把敵人「盡行毀滅」。我們對付肉體的邪情私慾也當徹底,直到完全得勝,不再受它的牢籠為止(參加五24)。

可是,後來我們發現在攻取迦南地的過程中,各支派都沒有按神的吩咐,將迦南人徹底趕出去,經文除了在19-27節詳述了有關情況外,更讓我們看見以色列民是如何逐步和迦南人混在一起。27-30節提到以色列民進到迦南,接著31-33節已講到迦南人已混進了以色列民之中,這為士師時代之混亂,歪風的興起留下了伏筆。

「順服」指的要貫徹執行神的命令,聽從一大半命令與完全不聽命令,基本上沒有大分別,總的來說就是沒有服從,因此給魔鬼留了地步。以色列民只顧跟前利益而沒有把迦南人全部趕走,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迦南人可充當他們的廉價勞工;然而這卻成為了心腹大患!

第廿四篇 2009年3月18日(星期三)鍾樹森牧師

經文:書廿四

是日金句


若是你們以事奉耶和華為不好,今日就可以選擇所要事奉的:是你們列祖在大河那邊所事奉的神呢?是你們所住這地的亞摩利人的神呢?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書廿四15)

我的心得


1. 我有沒有好好記念神在我身上的作為呢?
2. 在跟隨神的日子裡,我作的選擇又有多甘心?
3. 如何可以持續地跟隨神?


牧者心得


「至於我和我家,我們必定事奉耶和華。」這一句話都在不少信徒家裡高高掛起,但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或許是廠商生產的緣故,很少人會將廿四章15節整節掛起來,彷彿大家只要15節下已經足夠。若我們是負責任地看聖經的話,我們斷不可能隨意拿聖經片言隻語來大造文章,但又全不考慮上文下理。

只要大家有留言第15節前約書亞的說話,不難發現約書亞花了不少唇舌來重述耶和華神在以色列民中間的奇事作為,提醒以色列人如何白白地領受了神的恩惠。約書亞如此花心機論述,全因以色列人經歷了那麼多恩典後仍然在神與人面前三心兩意,所以約書亞重述神恩典的時候明顯是帶著火氣的。約書亞呼天搶地提醒以色列人,甚至叫他們自行選擇敬拜的對象,若事奉耶和華是不好的話,無講浪費時間了,就自己揀你喜歡的吧!

當約書亞的說話映照自己的時候,大家又覺得自己今天跟隨神的時候又如何?甘心的?無奈的?爭拼的?次選的?當大家擺上時間、心機、金錢、才幹去事奉神的時候,又有沒有發過怨言?或是仍然歡喜快樂的擺上?當你看見他人有異心的時候,你自己又有甚麼回應?約書亞當日就以身作則地將自己與及自己一家擺上給神,這種身先士卒不隨波逐流的態度策動了以色列民的心,這亦是我們應該學效的!

以色列人當時的回應固然十分積極認真,百姓都肯定自己會全然跟隨神,但若我們仔細看第31節的暗示,再加上對士師記稍有認識的話,不難發現以色列人只有「三分鐘熱度」。當「那些知道耶和華為以色列人所行諸事的長老」不在之後,以色列人就離開耶和華神,就是所謂「別的世代」(士二10)了!

聖經與歷史都告訴我們,不論一個國家或民族曾經多強大,但若沒有將強大的經驗與教訓好好傳承的話,一切都是枉然!這可以發生在一個世代之後,甚至可以發生在同一個世代之內!持續力是重要的,堅持起初在神面對所立的約也是重要的,否則昔日如何忠心,到了最後也都是白費!

2009年3月17日星期二

第二十三篇 2009年3月17日(星期二) 潘美珊姊妹

經文:書二十三
是日金句
你們要分外謹慎,愛耶和華你們的神。(書二十三11
我的心得
  1. 在相對平順的日子裏,有什麽秘訣保守自己活在神的恩典當中?
  2. 在比較自由,平穩的香港,你如何與偶像劃清界線呢?
牧者心得
  在二十三章開首提及「耶和華使以色列人安靜,不與四圍的一切仇敵爭戰,已經多日。」就在這段平順的日子裏,約書亞將要離世了,這個忠心耿耿的領袖會有什麽囑咐呢?以色列民族該怎樣行才能保守自己在神的愛與恩典當中?
  總括以色列歷史,這個民族的破口就在拜偶像,不忠於神的約,其實這也是我們生活在香港的寫照,除了中國宗教文化中的偶像,香港人也不知不覺向工作,金錢,權力等等獻身,不惜一切的付上整個生命。聖經裏說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若我們重視其他東西多於神本身,其實已屬拜偶像了。所以我們要「分外謹慎,愛耶和華你們的神。」(書二十三11)且時刻提高警惕,以保神在我們生命中作王的地位。
  約書亞在二十三章裏不下七次提到境內仍有拜偶像的國家,在這大染缸裏,怎樣劃清界線呢?在香港的處境,我們又應如可警省呢?約書亞提出了三個重要的方法:
  1. 謹守神的律法。(二十三6)--重點在於謹守一點不退讓,不給魔鬼留地步,你的界線謹守好了嗎?有沒有破口?

  2. 與他們完全分別出來。(二十三7)--重點在于完全,別神的名號提也不可提,更莫說起誓事奉叩拜。

  3. 對神持守真正和熱誠的愛。(二十三8-11)---專靠神數算恩典,思想神在你身上的大作為,就能保持這熱誠的愛。

  這是約書亞記結尾的精華,也是我們活在神的愛與恩典裏的條件,約翰說:「他的誡命不是難守的。」(約壹五3)凡遵守的都可以活在迦南美地,盼共勉。

2009年3月16日星期一

Cat Cat 同學會 Vs 基哥飯局

潮爆推出
日期:2009年3月28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三時至四時三十分
地點:屯門屯富路22號神召神學院禮拜堂
內容:分享「愚人」經歷
(見證分享佈道會)

第二十二篇 2009年3月16日(星期一) 程添昇弟兄

經文:書二十二

是日金句
「只要切切的謹慎遵行耶和華僕人摩西所吩咐你們的誡命律法,愛耶和華─你們的 神,行他一切的道,守他的誡命,專靠他,盡心盡性事奉他。」(書二十二5)

我的心得
1. 為何流便人、迦得人和瑪拿西半支派的人能祝福滿滿地回到基列地?
2. 他們如何處理額外的財富?


牧者心得
流便人、迦得人和瑪拿西半支派的人向摩西承諾他們為其他支派爭戰,直到他們承受了產業才會回到基列地。(民三十二)隨著他們完成對摩西的承諾,約書亞就祝福他們回到基列地。約書亞記二十二章指出他們完成他們的承諾,並帶著許多財物、牲畜和金、銀、銅、鐵,並許多衣服回到基列。對於流便人、迦得人和瑪拿西半支派的人這一切都是耶和華的額外賜福。他們過約旦河前已經擁有極其眾多的牲畜,現在將擁有更多。因著他們遵守他們的承諾,神透過約書亞給予他們更多產業。
神看重我們對「承諾」的態度。當我們說愛神時,這是一個「承諾」。願意遵守神的話語,這是一個「承諾」。願意獻上自己為活祭,這是一個「承諾」。簡單點說,「承諾」不是做了某些行為,而是生命裡的一種品格。「承諾」是直接影響人的誠信,作為一個好管家,誠信是不可缺少。家主會否給管家看管數薄,除考慮能力問題外,還會考慮他的誠信,就是我們常說的「信唔信得過」。我們的品格能取得神的信任嗎?信任我們領受祝福後,願意將祝福與人分享嗎?流便人、迦得人和瑪拿西半支派的人穫得基列地後,沒有不顧其他支派。同樣拿起刀劍,走在其他支派前為他人爭戰。當從仇敵奪來的物,與他們眾弟兄同分。(v8)當我們被神的賜福後,願意與人分享,還是獨自享受?

2009年3月15日星期日

第二十一篇 2009年3月14日(星期六) 林靜傳道

經文:書廿一

是日金句

耶和華應許賜福給以色列家的話,一句也沒有落空,都應驗了。(書二十一45)

我的心得

  1. 今天我們是否能夠成為別人心中的逃城?
  2. 今天我們是否能夠向世界說:耶和華應許賜福給基督徒的話,一句也沒有落空,都應驗在我身上了?

牧者心得


神吩咐要設立六座城為使無心而誤殺人的,可以逃到那里(民三十五9—15;申十九1—4),在約但河西和約但河東各三座城。約但河西有基低斯、示劍、希伯崙,在約但河東有比悉、拉末、哥蘭。這些逃城都是祭司利未人的城,祭司的城應當聖潔,有神的律法和神特別的同在,而且應當為神來分別、使用與看守。這些逃城都清楚告訴世人在基督里有平安。舊約的律法是每當大祭司死,換新大祭司時,逃城的人也罪得赦免,這也表明基督的死與復活,使我們得著自由。逃城也分佈普遍,表示無論在何地、何時、何人都可以進入得著蔭庇、得著拯救(來六18—20)。今天神設立教會(你同我就是教會)最大的目的不只是要讓一群基督徒有敬拜的地方,神最大的心意是想教會能夠像逃城那樣,使有罪的人可以逃奔,投靠在基督的救恩中,得著平安和拯救。


經文45節是一句寶貴的應訴「耶和華應許賜福給以色列家的話,一句也沒有落空,都應驗了。」從經文中我們見到神的信實,神是一位信守祂對我們應許的話,因為神樂意把祂的國賜給祂的子民(路十二32),神已經完成祂的責任,而我們是否有完成我們的責任,我們是否有忠心守約、忠心地順服?盼望我們能夠成為一群不會溜掉神應許的人,因為我們今天都是站在神應許的地上,應當因著信承受神一切的應許(來六12)。

2009年3月13日星期五

第二十篇 2009年3月13日(星期五) 陸張潔明傳道

經文:書二十

是日金句

「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五17
我的心得
  1. 你有沒有為神賜給我們的新生感恩?

牧者心得

  設立逃城,是遵行摩西律法,也有助遏止殺人復仇的做法。

  設立逃城,是給人一個機會。藉此機會,誤殺人者得以陳明緣由,免遭滅口,重得新生,甚至返回家園。
  此例適用於以色列人和寄居在他們中間的外邦人。神樂意給人機會,無論你是甚麼人。

  逃城設在利未人的城邑,平均分佈在應許地的北部、中部及南部,約但河兩岸。所記述地點的次序是北-南-北,剛好繞了一圈。在神的應許的「覆蓋範圍」內,就是祂給我們的機會。
  擅離逃城,誤殺人者便性命不保,這豈不是另類囚牢?保護和約束,是錢幣的兩面。活下來的機會在逃城範圍裡才生效;逃城是神的法則,離開了神的法則,我們就失去機會。留意,離開逃城,死路一條。
  設立逃城,有助建立穩定的社會;社會安定,國家才會強大。把握神給你的機會,尊重神給別人的機會,使我們變得強大。

2009年3月12日星期四

第十九篇 2009年3月12日(星期四) 林惠欣傳道

經文:書十九


是日金句

以色列人按著境界分完了地業,就在他們中間將地給嫩的兒了約書亞為業,是照耶和華的吩咐,將約書亞所求的城,就是以法蓮山地的亭拿西拉城,給了他。他就修那城,住在其中。(書十九49-50)

我的讀經心得


1. 約書亞所得的城叫甚麼名字?
2. 一顆屬神的心,應擁有甚麼呢?


牧者心得

約書亞分完地給猶大、以法蓮和瑪拿西半支派後,現在輪到其餘的七個支派拈鬮分地了。

分地的次序如下:

第一鬮:便雅憫 (十八11-28)

第二鬮:西緬 (1-9節)

第三鬮:西布倫 (10-16節)

第四鬮:以薩迦 (17-23節)

第五鬮:亞設 (24-31節)

第六鬮:拿弗他利 (32-39節)

第七鬮:但 (40-48節)

約書亞把以色列人餘下七個支派的地業分配妥當後,約書亞才在以色列人中間得著一城「亭拿西拉」為他的產業。在約書亞的身上我們可看見一顆屬神的心

1. 禱告求問神的心。在十八及十九章中,共五次提及約書亞用「拈鬮」的方式(十八6、8、10、11,十九51),為其餘七個支派分地的事求問神。約書亞身為領袖,他沒有運用領袖的權柄來決定各支派所得之地,卻在神面前求問,尋求神的心意,且照著神的心意而行。約書亞不單在以色列人面前樹立榜樣,同樣也是我們的榜樣,凡事求問神,按著神的心意而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我們是凡事求問神,按著神的心意而行嗎?還是,我們有凡事求問神,但是按著自己的心意而行呢!

2. 按神的心意祈求。以色列人按著境界分完了地業後(49節),最後才輪到約書亞給土地。回顧約書亞一生,他最初是以色列人軍長的身分,帶領以色列人跟亞瑪力人爭戰(出十七8-16),他也是摩西的幫手,直到摩西年老時,由神親自立為接班人,繼承帶領以色列人取得迦南美地的責任(書一1-3)。直到現在神所託付約書亞的工作已差不多完成,他的任務亦告一個段落,約書亞理當優先論功行賞,他不但最後分地,且得著一個小城,這是約書亞在神面前所求的,他沒有因為他是領袖,他就要最好的,他要神面前要的是一個小城。

在約書亞的身上,我們看見擁有一顆屬神的心,是要按著神的心意祈求。我們需要學習祈求神的心意。正如耶穌所說:「你們若常在我面,我的話也常在你們面,凡你們所願意的,祈求就給你們成就。」(約十五7)


2009年3月11日星期三

第十八篇 2009311(星期四) 方國成傳道


經文:書十八


是日金句

「所以弟兄們,應當更加殷勤,使你們所蒙的恩召和揀選堅定不移。你們若行這幾樣,就永不失腳。這樣,必叫你們豐豐富富的得以進入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永遠的國。」(彼後一10~11



我的讀經心得:

1. 以色列人七個支派還未得地為業,是因為甚麼原因呢?

2. 神藉著這事件給了我們甚麼重要提醒?


牧者心得

v.1~3「以色列的全會眾都聚集在示羅,把會幕設立在那裏,那地已經被他們制伏了。以色列人中其餘的七個支派還沒有分給他們地業。約書亞對以色列人說:「耶和華你們列祖的 神所賜給你們的地,你們耽延不去得,要到幾時呢?」


示羅是在聖殿未建成之前以色列全會眾一個敬拜神的地方,在士師的時代,示羅也是以色列人敬拜神的中心。迦南地已經被他們制服了,故此平安(示羅的意譯)便臨到,以色列全會眾便可以眾人如同一人的聚集在一個固定的地方敬拜事奉神。有趣的是,這個時候還有七個支派還未得地為業。以致約書亞要問一個為何還耽延(原文是發軟、放鬆、懶隋之意)不去得地的問題?或者我們會感到奇怪而問了相同的問題,然而,未得地的七個支派可能某程度上也反映著我們今日的寫照。或者我們更需要問的問題是:「聖靈藉這件事對我們有甚麼提醒呢?」


神在我們的生命工作了,得勝了仇敵的權勢了,把仇敵制服了,將寶貴的應許賜了給我們,使我們成為基督徒了,我們得救恩了,我們有平安了,我們也有一個固定的地方敬拜事奉神了。可是,在我們還未完全得到神應許賜給我們的豐盛和得勝的時候(正如以色列人七個支派),我們那一個為神爭戰的心便開始冷卻了下來,我們開始安於現狀,以現在擁有的為滿足,以次好的代替了神要賜的最好。或者是我們的心態開始發軟、放鬆、懶隋,以致向仇敵妥協,向罪惡妥協,不將誘惑我們犯罪和跌倒的仇敵從我們的生命中趕走(正如以色列人遲遲不將迦南人趕走或除滅),反而容讓牠在我們的生命中住下來影響和轄制我們,以致我們的生命軟弱無力,以致我們的行事為人不能與蒙召的恩相稱。


因此;約書亞對七個支派說:「v.4 我要打發他們去!」約書亞關心七個支派得地。同樣神今天也關心我們得到他所應許的豐盛,他也差遣我們去繼續爭戰,繼續制服仇敵,將仇敵踐踏在腳下(「制服」二字本身便有踐踏之意),直至到得到完全的勝利和豐盛為止。故此;我們必須份外的殷勤,無論在學習神的話語上,在禱告上,在事奉上,在屬靈的操練上,甚至在我們的工作崗位上,也要表現出這種殷勤的態度,至致神所賜豐盛和得勝的應許,在我們手上一樣都沒有落空。


「所以弟兄們,應當更加殷勤,使你們所蒙的恩召和揀選堅定不移。你們若行這幾樣,就永不失腳。這樣,必叫你們豐豐富富的得以進入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永遠的國。」(彼後一10~11

2009年3月10日星期二

第十七篇 2009年3月10日(星期三) 楊李靜儀師母

經文:書十七章

是日金句
約書亞對約瑟家,就是以法蓮和瑪拿西人,說:「你是族大人多,並且強盛,不可僅有一鬮之地,山地也要歸你,雖是樹林,你也可以砍伐;靠近之地必歸你。迦南人雖有鐵車,雖是強盛,你也能把他們趕出去。」(書十七17-18)

我的讀經心得
  1. 瑪拿西支派為何得的比人多?瑪拿西的孫女為何也可以得地?
  2. 那些是你生命中的「山地」?那些是你生命中的「迦南人的地」?你有信心取回它們叫自己更強盛嗎?
牧者心得
  瑪拿西的子孫是一群深懂「求問」之道的以色列人。依以色列的民族傳統,跟中國人的習俗相似,只有男丁才可承受產業,但是瑪拿西的孫女們為自己的族群突破傳統的想法,為分地的事去求問摩西,蒙神的允許可以承受她們父親西羅非哈所應得的分,以後更成為律法定例中之一(民廿七1-11)。
  以色列民進入應許地後,瑪拿西支派越來越強盛,佔鬮得來的地實在不夠容納他們,他們需要擴展,就再次去求問約書亞。約書亞給他們兩個指示,第一個叫他們去得山地,第二個是叫他們去得迦南人的地。山地有樹木需要人力和時間去砍伐,當瑪拿西願意付上些微代價,這些看似不能用的地,就可以成為他們的產業。迦南人佔有的地是要去爭戰、奪取,他們是強敵,但約書亞十分肯定的告訴瑪拿西支派的兄弟,他們要有信心能把敵人趕出去。變得更強盛和強大,擴展是必然的,祖宗的遺產不足夠盛載瑪拿西,瑪拿西需要付上代價來取得更多地,而他們的能力已成長至足夠應付。
  弟兄姊妹,我們有沒有看見屬於我們生命和屬於教會的「山地」和「迦南人的地」呢?這些都是我們可以得著的,不過需要我們同心地去砍伐和戰勝。屯富路路旁公園已開放給公眾使用,這地可會成為教會擴展的據點,要看弟兄姊妹是否願意同心地去開墾,請踴躍參與籃球事工。

2009年3月9日星期一

第十六篇 2009年3月9日(星期一)陳智聰傳道

經文:書十六

是日金句:

「約瑟的子孫拈鬮所得之地,是從靠近耶利哥的約旦河起,以耶利哥東邊的水為界,從耶利哥上去,通過山地的曠野,到伯特利。」(書十六1)

我的讀經心得:
  • 「拈鬮」得地代表著甚麼?
  • 對於一個管家來說,境界有何意義?忠心與境界的關系的怎樣的?

牧者心得:


(書十六)仍然繼續描述以色列人分地的情況,而(書十六)所描述得地的族群就是約瑟的子孫,特別是以法蓮族的地業境界,而(書十七)就開始描述瑪拿西族的境界。如果我們得地業(即承繼業權)的角度看,我會感到很奇怪的一件事情,就是他們的地業是以拈鬮的方式來決定,即整個分地過程的控制權,就放在「運氣」之地。這個做法對現代人來說是荒謬的,例:如果你的祖先留了產業給你,但你能夠得多少或得那部份,就要你先「賭一賭大小」。這樣的做法,我相信有很多人都會覺得荒謬。

但如果我們是從一個屬靈管家的角度去看,事情就變得不一樣。表面看以色列人是得地,但實際上他們是管家。「拈鬮」其實是舊約時代,以色列人常用來求問神的一種方法,方法有點兒像中國人的「求聖杯」。當然,在新約時代自五旬節聖靈降臨後,聖經已明顯地顯示門徒不再用這種方法求問神,而是直接從聖靈領受啟示。但「拈鬮」所代表的,就是主權或決定權完全不在我手。的確,對於一個屬靈的管家,他所能管理的東西是甚麼,決定主根本不在他的手,而是在主人(即神的手)。而聖經對管家的要求,正是忠心。正如以色列人得地,有他們各自的境界。神把一些東西放在一個管家手中時,也有他的境界,一個他所管理的範圍。忠心正是指管家明白自己所應管理的範圍,而且把它管理得妥妥當當。別人的範圍是別人的東西,自己不要胡亂碰去。但自己的範圍呢?卻容許別人參與其中,就正如以法蓮人也容許迦南人在他們當中有一個位置一樣。這正是一個管家忠心與量度的微妙平衡。對自己的要求:忠心自己所管的事,不要亂碰別人的範圍。但在對待別人上:卻容許別人分享或參與你所管理的。

2009年3月7日星期六

第十五篇 2009年3月7日(六) 楊天恩牧師

經文:約書亞記第十五章

是日金句
才德的婦人,誰能得著呢?他的價值遠勝過珍珠。他丈夫心裏倚靠他,必不缺少利益。他一生使丈夫有益無損。(箴卅一10-12)

我的心得
  1. 對於很仔細記載一些看似鎖碎事的經文,你有怎樣的態度?為甚麼?
  2. 你認為這樣的態度會對你有何影響?

牧者心得
這段經文談及猶大支派如何分得土地。可能大家也會與我一樣,感到這一段經文所談的事情好像很鎖碎,所以也沒有很「上心」地看。然而,我很感興趣,為何神要如此「鎖碎」地啟示作者?
神是一位「關心大事小事」的神,祂的信實使他注視賜福我們的每一個細節。我想,我們大概不會喜歡神是「大頭蝦」吧!祂絕不會遺漏對我們有益的事情。
故此,當我們厭煩這樣的經文時,我們可能會「走寶」呢!
另一方面,這段經文也談及俄陀聶的部份事蹟。他是以色列人當中第一位士師(士三8-11)。這段經文只是輕描淡寫地談到俄陀聶如何得著基列西弗,但卻更著墨於迦勒的女兒押撒。(書十五16-19)
請大家著意記得,就算我們在主裡大有能力,為主爭戰並且大大得勝如俄陀聶,我們也需要有親密的協助者--與我們同心委身神國度的人、同心禱告的人,他們的恩賜會與我們在服事上更得祝福。
押撒看見俄陀聶被分配南地的土地--南地是乾旱之地(創十三3),她卻有屬靈的智慧為俄陀聶求得更多。是的,俄陀聶可能是戰士,但押撒卻是策略家。她知道她們分得的土地的缺欠,所以勇敢地求。而神也藉迦勒把水源賜給她和俄陀聶。
在屬靈的事上不要以為可以「各家自顧門前雪」。神藉著聖靈賜立團契,正好叫我們互相補足,使我們更能待在神的恩典中,得以被強化。如果你認為不需要別人,自己就可以有強健的基督徒生命,甚至全力每日在你的生活中為主爭戰,請思考押撒對俄陀聶的貢獻。
神並不只呼召我們任何一個人強盛和強大。祂呼召祂整體子民進入強盛和強大中。

2009年3月4日星期三

第十四篇  2009年3月6日(星期五)  駱家欣

經文﹕約書亞記十四章

是日金句
我還是強壯,像摩西打發我去的那天一樣。無論是爭戰,是出入,我的力量那時如何,現在還是如何。(書十四11)
我的心得
  1. 甚麼原因能使八十五歲的迦勒不但可以保持得如壯年一樣強盛,更在年老時經歷到神給他的賞賜?
牧者心得
第十四章以如何分地給以色列各支派的記載來開始,分地的方法是按著耶和華神對摩西的吩咐(參民卅四13-29),以抽簽的方式去分地為業,現在則由約書亞執行這吩咐。(書十四1-5) 在整個的分地過程中,都是以抽簽的方式來進行,惟有一個例外,就是迦勒。他主動向約書亞要求兌現神對他所作出的應許(申一34-36)。希伯倫是迦南地海拔最高,最難攻打之地,但是神使年老的迦勒率先拿到了。八十五歲的迦勒,生命不單依然如惜日的那樣強壯,對神同樣是信心滿滿,更得到神極大的賞賜。究竟他有何秘訣可以經歷到神的豐盛,有何地方可以成為我們的榜樣呢?
  1. 專心跟從神:「專心跟從神」在本章共出現了3次。當日因為迦勒專心跟從耶和華,因此他得到神的應許(8-9)。四十年以後,神讓年老的他趕出亞納族人,真正得到希伯侖地為業,也是因為他一生專心跟從神(14)。「專心」就是以全神貫注來表示對人對事的重視。神重視我們每一個,神也期望我們重視與他的關係。今日我們的思想行為、生命優次的選擇有否同樣反映出我們對神的重視呢?
  1. 信心滿滿:迦勒對神的信心四十年也沒有改變,他專心跟從神。迦勒的信心使他可以超越年齡限制,他認定以八十五高齡,力量還沒有減退,還可以得地。信心也使他超越強敵,可以把亞納族的巨人打倒,也可以攻破堅固的城邑,據為自己的產業。信心使人可以承受神的應許。信實的神對我們的應許永不落空,但我們需要用信心去等待和接受,才能經歷到神為我們預備的豐盛生命。

第十三篇 2009年3月5日(四) 鍾樹森牧師

經文:約書亞記十三章

是日金句
耶和華以色列的神是他們的產業,正如耶和華所應許他們的。(書十三33)

我的心得
  1. 我對未得到的福氣怎樣看?我對神有這個信心嗎?
  2. 若為神故,一生無有的話又如何?

牧者心得
本章1-7節是一段容易讓人感到奇怪的經文,大家都會問:「為何神預先將本得之地分給以色列人呢?何不攻下來才分吧!」而上帝給預約書亞的理由很有趣,就是約書約年老了,很有可能終其一生也不會親眼見到以色列人攻佔那些土地。這情況與上帝呼召亞伯拉罕離開吾珥,往應許之地一樣,試過亞伯拉罕一生那能看到後代成為大國?但亞伯拉罕就憑信心,照樣的離開本族本鄉了。
反觀我們,今天的我們在世生活,對神的信心又如何?對祂在我們生命所應許的又有多大的信心?會不會因為人事世事的變遷,讓我們對祂的應許產生懷疑?但神提醒約書亞「你只管照我所吩咐的」,我們今天可否一樣地只管照神吩咐的就安然去做呢?豐盛的人生是在看不到的時候仍然帶著信心,縱然明知畢生也未得到最終結果,但卻讓今生安然地過。
利未支派在眾多支派中是特殊的,「他們的產業乃是獻與耶和華─以色列 神的火祭,正如耶和華所應許他們的。」(書十三14)當各支派都按神旨意分得領土之時(不論己得或未得),利末支派卻連一吋土地也沒有。利末支派沒有甚麼強大的的本錢,也沒有豐腴的土地,按理怎樣也說不上強大。但我們卻知道利末支派是神用作祭司的一支派,他們的強大是非物質的,卻仍然是豐盈的,因為神告訴利末支派的產業就是他們所獻的祭!
活在今天的香港,可能我們勞碌一生,最後留不到甚麼產業,得不到甚麼資產。當香港人愛以資產來互相比較,愛以物質來衡量他人成就的時候,神卻藉利末支派提醒我們,我們的產業就是我們所獻的祭!今天你又獻了甚麼作為祭給神呢?若我們能在生活各環節中作好獻祭的生活,那我們又何需擔心任何產業問題呢!這早在上帝面前已有答案:「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太六33)

第十二篇 2009 3月4日 (星期三) 潘美珊姊妹

經文:約書亞記十二章

是日金句

忍受試探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經過試驗以後,必得生命的冠冕,這是主應許給那些愛祂之人的。(雅一12)

我的心得

  1. 你遇過試煉嗎?總括成敗,成功的秘訣在哪?
  2. 在漫長的熬練過程中,你怎樣跨過呢?

牧者心得
約書亞記六至十二章描述以色列人從耶利哥傾覆,亞干的罪惡,艾城的擄掠,基遍的聯盟到最後諸王的崩潰一一演述,這一連串的歷史就像一首信心的交響樂,縱然高潮起伏,抑揚頓挫,但以色列人經過終極的熬練,還是得到了神應許的生命冠冕--迦南地,第十二章就像是樂曲的高潮,把各場戰役作一個總結,將擄獲的諸王、重鎮,再陳述一遍,究竟這場信心的熬練有什麽屬靈的教導?以色列人的歷史有引以為戒的地方嗎?他們最終得勝的秘訣又在哪?

耶利哥傾覆
--信從帶領,只一聲長號,頃刻攻陷耶利哥。
亞干的罪惡--全民聖潔,強盛少不了你!
艾城的擄掠--審判罪惡,遵神旨意,必再得勝。
基遍的聯盟--警醒求問,慎防魔鬼。
諸王的崩潰--信靠到底必獲冠冕。

以色列這段凱歌給我們驗證了更強盛,更強大的秘訣,就是信心順服聖潔警醒及堅持盼共勉。

2009年3月2日星期一

第十一篇  2009年3月3日(星期二) 程添昇弟兄

經文:約書亞記十一章

是日金句

「神若幫助我們,誰能敵擋我們呢?」(羅八31)

我的心得
  1. 如何得著神的應許?
牧者心得

豐盛和強大必需帶有行為,否則這只不過是口號。再看這個主題,我們要問豐盛和強大是從何(Where)得著?對於我們有信仰的一群,又如何(How)得著豐盛和強大呢?這世代確有不少人或公司很「豐盛」和「強大」,他們靠自己能力,使用「世界」的手段。

約書亞記十一章,表達了以色列人的豐盛和強大,更說出耶和華給予他們豐盛和強大。以色列人戰勝了人數多如海邊的沙,並有許多馬匹車輛的軍隊。這種實力懸殊,高下立見的對戰,對於以色人完全沒有勝算,但神若幫助我們,誰能敵擋我們呢?最終,他們得著流奶與蜜之地,國中太平沒有爭戰了。

以色列人能成為豐盛和強大的一群,除了神應許了他們外,他們更願意用行動去得著那地。他們遵守神的吩咐,使神的應許實現。在9、15、20、23節,經文強調約書亞照耶和華的吩咐而行,15節指出約書亞沒有一件懈怠不行的。這樣看來,神的應許實現在以色列人身上不是沒有原因。對於基督徒來說,神的應許不是不真實,而是我們沒有遵守神的吩咐去得著祂的應許。當聖經說到神願意基督徒豐盛和強大,我們要有行動去回應,使應許實在地成就在生命中。會不會有困難?內心有沒有恐懼?一定有!這一切在以色列人身上不是也曾出現嗎?他們卻緊守神的吩咐。我們願意學效以色列,衝破自己的懼怕,遵守神的吩咐,辦妥一切嗎?還是轉身回去埃及甘願成為奴隸呢?弟兄姊妹,沒有行為的信心是死的。(雅二20)讓我們有信心活出神的吩咐,使豐盛和強大實實在在地充滿我們的生命。

第十篇 2009年3月2日(星期一) 林靜傳道

經文:書十

是日金句
你們不要懼怕、也不要驚惶、應當剛強壯膽,因為耶和華必這樣待你們所要攻打的一切仇敵。(書十25)
我的心得
  1. 以色列人有何能力能夠戰勝五王?
  2. 神願意為我們爭戰,可是我們是否能夠配合神的工作、甚至是否能夠在屬靈的爭戰中顯出我們的作用?

牧者心得

以 色列人之所以有能力戰勝五王,完全是因為耶和華為以色列人爭戰(十14)。神給約書亞的應許是「不要怕他們,因為我己將他們交在你手裏,他們無一人能在你 面前站立得住。」(十8)神對人的承諾和應許絕不是信口開河,祂從不會開空頭支票,經文清楚告訴我們耶和華從天上降下大冰雹在他們身上,……被冰雹打死的 比以色列人用刀殺死的還多。(十11)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所信靠的神是一位願意為我們而爭戰的神,並非因為我們有什麼特別之處,只因我們是一群屬神的子 民,所以不要讓任何的事物阻擋我們和這位願意隨時隨地為我們而爭戰的神建立更緊密的關係。

屬神子民的身份使我們有得勝的把握,因此我們也就擁有更強盛更強大的條件,因此我們就有機會擴張我們的境界。當我們同心宣告要更強盛更強大的時候,聖經給了我們以下幾個重要的提醒。

信到那里,得到那里(創十五5—6)。
看到那里,得到那里(創十三14—15)。
踏到那里,得到那里(創十三17)。
戰到那里,得到那里(書十一18—23)。
跟到那里,得到那里(民十四24)。
求到那里,得到那里(書十四12—14)。

盼望我們每一個都能夠攜手打這一場屬靈的戰爭,因為我們有得勝的把握,耶和華為我們爭戰

第九篇 2009年2月28日(星期六) 陸張潔明傳道

經文:約書亞記第九章

是日金句
「我們曉得萬事都互相效力,叫愛神的人得益處,就是按祂旨意被召的人。」(羅馬書八28)

我的心得
  1. 我身邊有沒有基遍人?我如何對待他/她?
牧者心得
  基遍人因為懼怕遭滅絕,用計謀欺騙以色列人跟他們立約。在這件事上,以色列人「並沒有求問耶和華」(14節);雖然如此,神卻掌管著整件事情,使咒詛變成了祝福。
  當看見有人為著自私的理由返教會,我們會有很多想法──或心生埋怨,或暗暗希望神審判他們。基遍人存心欺騙以色列人(以色列的神),神卻保存了他們的性命;神更使行詭詐的人,變成在殿裡服侍的人。這對我們有何提醒?
  回想以往我們跟神的關係,多少時候不是為了自己?但不知何時開始,我們改變了,變得想為祂,想為別人。改變的發生,往往因為一位有屬靈遠見的領袖願意相信我們,給我們機會;留意,約書亞安排基遍人作服役的,是在「神的殿」(23節)中,神的殿在所羅門王的時代才出現!
  誰是你生命中的約書亞?你又能夠作誰的約書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