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31日星期一

第八篇 2008年3月31日(星期一) 楊天恩牧師

請為週六晚上李水蓮牧師福音聚會懇切禱告,並帶領親友赴會。

經文:創七

是日金句
……因為在這世代中,我見你在我面前是義人。(創七1)


我的心得
  1. 為甚麼神單是向挪亞啟示將要來的災難?

牧者心得
  作為義人是神對我們的要求。在聖經中,神清楚要求我們聖潔。(彼前一15-16)這就是神對我們作為義人的要求。因為當代的人並沒有挪亞的聖潔,所以他們觸怒了神。
  然而,作為義人,同樣可以帶給不義的世代有效的救恩。透過挪亞,聖潔與不潔的動物也蒙拯救;反倒是人,卻失去救恩。這使我們學到兩個功課:
  1. 「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徒十六31)這應許是真實的。原來我們的聖潔生活,會使我們在救恩中成為別人得救的幫助。這救恩不單要歸到我們的家,也要因我們作為義人而臨到我們四周的人當中。
  2. 動物反而比人更容易得救!動物反倒因為順服挪亞的帶領而得救,相反的,在罪惡中的人卻輕視了神的憤怒、忽視了神的慈愛,漠視挪亞的行動而遭到神的懲罰。這是否提醒我們需要遠離罪惡?

2008年3月29日星期六

第七篇 2008年3月29日(星期六) 張潔明老師


經文:創六


是日金句

「惟有挪亞在耶和華眼前蒙恩。」(六8


我的讀經心得

  1. 為甚麼神會選上挪亞?
  2. 為甚麼神要選上挪亞?


牧者心得

在邪惡的世代中,神尋找義人。挪亞是義人,他與神同行(v. 9),同行的必要條件就是同心(摩三3);挪亞不僅明白神的心,他更行出神的心意(v. 22)。

在邪惡的世代中,神使用義人。挪亞建造方舟,並把家人、各樣的牲畜、飛鳥、昆蟲,都帶進方舟,避過災難。

在邪惡的世代中,神與義人立約。神與挪亞立約,是聖經裡首次提到神與人立約。神要拯救挪亞一家,以及各樣的牲畜、飛鳥、昆蟲。這約建基於神的信實話語,這約永遠有效。

今天世代的邪惡程度跟挪亞時代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我們能否像挪亞,「在耶和華眼前蒙恩」(v. 8)?我們要面對的,是審判,還是拯救?

第六篇 2008328日(星期五) 林惠欣傳道

經文:創世記五章


是日金句

以諾與神同行,神將他取去,他就不在世了。(創五24)

我的心得

  1. 以諾多少歲與神同行呢?

  2. 以諾與神同行多少年呢?


牧者心得

創世記第五章記載亞當及他的後代十個人的名字,並他們所生的兒子,和他們在世上活的年歲。在家譜裡,那些人無論是活了多久,最終的結論總是「死」。在那些人中,只有以諾與眾不同,他並沒有死。以諾在地上的日子,和其他先祖相比的話相差是十分遠,他只有三百六十五年,但在這三百六十五年間,他有三百年的時間是與神同行的,他並不是年老時才開始與神同行的,他是用在地上約六分之五的時間與神同行。最終他在還活著的時候被神接到天家。看,這是何等美好的事呢!


以諾他一共與神同行了三百年,這三百年漫長的歲月,想必他與主的關係是越來越親密,直到「神將他取去」。雖然我們不知道神是如何與以諾同行的,但我們也想與以諾一樣與神同行,做一個主所喜悅的人。做主所喜悅的人,我們必需注意無論是生活上或工作上是否合主所喜悅呢?我們對主是否對主忠心呢?有否把福音傳給萬民?我們有沒有常常與主親近呢?我們要像以諾那樣遵行主道,在生活上與主親近,凡事討主喜悅的人。


2008年3月28日星期五

第五篇 20080327星期四) 方國成傳道


經文:創四17~26


是日金句

「情慾的事都是顯而易見的,就如姦淫、污穢、邪蕩、拜偶像、邪術、仇恨、爭競、忌恨、惱怒、結黨、紛爭、異端、嫉妒〔有古卷加:兇殺二字〕、醉酒、荒宴等類。我從前告訴你們,現在又告訴你們,行這樣事的人必不能承受 神的國。」(加五19~21


我的讀經心得:

  1. 沒有神的生活與敬畏神的生活產生出甚麼分別和後果?


牧者心得

當人背向了神越走越遠之後(v.16離開神的之意),因為失去了神的保護,因此人便要不斷用個人的辦法去尋求保護。v.17描述了人為自己建立了可以安居的社會單位(這”城”字不可與今天高度發展的城市相提並論),雖然人開始發展了最早期的文明;懂得住帳棚牧養來賴以為生、懂得以彈琴吹蕭來自娛、亦懂得打造各樣銅鐵利器來保護自己,然而人的生活亦漸漸遠離了神起初創造的標準。

該隱後裔的生活告訴我們,人心中沒有神,以至他們的道德生活亦墮落了。我們可以見到,拉麥娶了兩個妻子,偏離了神原先設定一夫一妻的標準,拉麥的驕傲,作了一首《仇恨歌》(vv.23~24),描寫墮落了的人類自私、自利、自我和充滿仇恨爭競的話,偏離了神所要求當弟兄得罪我們,我們要饒恕弟兄七十個七次(意即無限次)的標準(太十八22)。

然而神並沒有放棄我們,神在人犯罪以後就為了我們預備了救贖計劃。祂預備了塞特作為始祖亞當另一個後裔。從耶穌的族譜(路三23~38),我們曉得救主是從塞特而來,以至今日我們可以享受救恩之樂。或者有人會用這段經文(vv.17~26)來解釋何謂累代的咒詛;例如,謀殺亞伯的該隱生下充滿仇恨的拉麥。然而從經文更直接的理解是,「v.26那時候,人才求告耶和華的名」,求告原文除了有尋求、呼求的意思,亦有宣揚之意。從那時候起,父親開始向兒子教導關於敬畏神的事情,包括神的真實、神對於道德的標準,以至敬畏神的人培養出敬畏神的後代。今日當我們享受了救恩之樂的時候,我們也必須不斷宣揚神,叫更多人認識神、得享在神的救贖之中。

2008年3月26日星期三

第四篇 2008年3月26日(星期三) 楊李靜儀師母

經文:創四1-16

是日金句
你若行得好,豈不蒙悅納?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門前。他必戀慕你,你卻要制伏他。(創四7)
我的讀經心得
  1. 該穩與亞伯獻祭的分別在那裡?
  2. 獻祭的好與不好有何後果?
牧者心得
  亞當、夏娃開始了伊甸園以外的生活,他們生兒育女,也要耕種放牧。除此之外,他們要每天與罪一起生活--因為他們已經犯罪得罪神。創四7生動地描述罪像一隻動物,會伏在門前,並且會纏擾著人,就好像你家裡心愛小狗。當然罪絕不像小狗那樣可愛,罪是那會吞噬你的惡魔,該穩的生命完全證明了罪的可怕。當記著:「 盜賊來,無非要偷竊,殺害,毀壞……」(約十10)。
  人犯罪以後,神立時開始拯救。獻祭原來就是神為人設立的救贖方法,獻祭給我們機會去與神修好。當我們時常想和神恢復關係和令祂開心,我們就不會有空閒的時間,讓罪就纏擾我們。相反,當我們不帶著取悅神的心獻祭,罪十分喜愛親近這樣對神不重視的人,因此,罪就會引誘這些人,人便要靠自己去制服罪。可是,人實在太軟弱,罪的引誘使他們犯更多更大的罪,直至他失去一切,離開神。
  單從文字看,亞伯的奉獻的確是花過心思的。頭生的羊羔是最好的,要取羊的脂油也要花相當的功夫。神悅納的是亞伯的心意和他的獻物。而該穩並沒有因為神的警告而小心提防罪,相反,他被罪所勝,殺了他的親弟。就是這樣,從此要過流離失所的生活。他請求神減刑,因為他知道當他離開神,他會面對許多的危難。最後,神給了他一個記號和應許,不使人加害他。
  你想不想自己每天都過著被罪追逐的生活?感謝神,耶穌已經親自為我們成為挽回祭。(約壹二2)故此,靠著耶穌已經給我們的恩典,我們也要好好的預備每次的獻祭,盡心的與祂保持耶穌已經恢復的關係,不論是在敬拜、金錢的奉獻、時間的奉獻、事奉等事上,表明你與祂的親密關係。

2008年3月25日星期二

從紅歌星到傳道人--李水蓮牧師的生命見證 全威著

5/4/2008(星期六)晚上八時正,本會邀得李水蓮牧師(前藝名康嘉欣)到本堂主領音樂佈道會。據這幾天在中山教會參與聚會的牧長及主內肢體轉述,李牧師的見證對當地職青有很大的震撼。請各兄姊帶領朋友參加。

------------------------------------------

一位職業歌星,在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環境中摸爬滾打十多年,向來就厭倦讀書,並以賺大錢當作最高人生的追求,想不到後來突然會去讀神學,連收入豐厚的歌唱機會也放棄了。到底是什麼力量促使她改變呢?這就是紐約基督教藝人福音團契的李水蓮牧師日前在佛州教會所講述的故事。

立志賺錢的農家女
李水蓮牧師生長在台灣東部一個偏僻小村落的農家裏,是家中的獨女,因此倍受父母疼愛甚至是被寵壞了,以至她的個性變得任性倔強,叛逆性很大。可惜好景不長,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隨著父親的去世而消失得無影無蹤,那時李牧師才七歲。

李牧師回想自己幼時起初的理想是長大後能當個幼稚園老師或者護士,但是由於家庭貧窮及環境變遷,從小便立下心志長大後要賺很多很多的錢,以脫離貧苦的生活。

她回憶有一天母親燒菜時發現家中的鹽用光了,便叫她向鄰舍借鹽回來,當時她挨家挨戶去問,從村頭跑到村尾才借到,匆匆趕回家時發現母親的菜已經燒好了,結果被痛罵了一頓。李牧師表示,此事對她的影響極為深刻,促使她賺大錢的心志更加堅決。

倔強出走的酷少女
李牧師的母親是位虔誠的基督徒,因此她自小就隨母親去教會敬拜神及參加主日學。當小學畢業後,她被母親送進一間基督教會學校寄宿,讀幼稚園師資訓練班,畢業後即可當教會幼稚園教師。

可是好景不長,經歷一些波折後李牧師那時選擇了輟學。原因是她沒興趣學鋼琴,常常裝病不上鋼琴課,而教鋼琴的老師同時也是她的舍監,老師知道她常藉故翹課便非常生氣。

一次這位舍監老師丟了錢,不分青紅皂白地便把罪名加在她的頭上,強迫其認罪悔改,此舉令當年的李牧師異常憤怒感到自己的自尊心受到嚴重的傷害,於是她一氣之下離開了學校和教會,同時也離開了愛她的神。

練歌拼舞的摘星娃娃
當李牧師十六歲時便獨自去台北闖天下,開始一路吃了不少苦頭,先後當過保姆、售貨員、賣麵的...一年後在朋友介紹下,她認了一個乾媽,她是中國廣播公司 一個節目的製作人,經乾媽的推薦她終於揚眉吐氣--開始在電臺節目「琴韻歌聲」中唱歌。這也打開了李牧師當年的歌唱生涯時代。

李牧師說,其實歌手分好些等級,有巨星、大牌、中牌、小牌和無牌等,當時為了力爭上游,她發憤學習歌唱技巧,還特別拜了好幾位明師求學。起初唱抒情歌曲, 後來為了適應潮流所需,又轉變作風走動作派,邊唱邊跳。為此她又向知名舞蹈家學了兩年舞蹈,最終躋身於中上牌歌星的行列中。那時她的月收入已達到一萬多美 元。

光鮮影星的怕怕心事

除了在夜總會與歌廳演唱之外,她還出現在電視的廣告節目中作廣告片的模特兒,也在香港拍過電影,並與香港名導演许冠文與名演員许冠傑、许冠英及喬宏搭檔,曾在「天才與白癡」中演出。在香港逗留三年後,她返台成為中華電視臺的基本歌星及演員。

早年的理想都實現了,大把的錢、漂亮房子、高檔車以及名氣都有了,母親再不愁沒鹽燒菜了。「然而我開始捫心自問,我真的快樂嗎?我內心滿足嗎?並不!」李牧師激動地說,「在物質生活越豐富時,人越變得愛慕虛榮,我的內心反而越空虛懼怕,沒有安全感。」

「當我擁有最多錢的時候,也就是最苦惱的時候。怕別人搶劫偷竊、怕銀行倒閉等諸多的顧慮。可見金錢並不能買到內心真正所需的快樂和滿足,我發覺,我最需要的乃是內心的安寧。」

找到自己的安寧心懷

為了尋求內心的安寧,她開始參加藝人之家的聚會,不久便發現在那兒尋回了自己,找到了人生的真義,重新認清自己的身份--我是照神的形象造的,是神所愛的,是由神獨生子耶穌基督捨身流血贖回來的。

也使她深刻認識到,「『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裏所出的一切話。』我是人,並不是賺錢的工具,所以我不再做工作的僕人,要做工作的主人,我發誓要過一個榮耀神又有益於人的生活。」

口唱心難熬
有三年,李牧師每週日堅持去教會做禮拜,然而還照常唱歌,經常到東南亞各地去巡迴演唱。可是當她越親近神時越發現自己不能再唱下去。

「每當演唱時,那昏暗的燈光、使人頹廢的歌詞、人人眼中的華麗服飾,都使我心裏很不舒服,內疚感增強,感覺我在羞辱神的名。」

一位牧師曾勸她放棄歌唱生涯去事奉神,但因不甘心放棄那麼好的賺錢機會而拒絕了。直到一九八四年六月從美國演唱回來,李牧師在祈禱山上,聖靈感動她作如此的禱告:「若主願使用我,我願意放棄一切跟隨主。」

寧願有耶穌
不久再出國到紐約,十月初從紐約到法國巴黎演唱期間,她參加了楊摩西牧師主領的佈道會並被呼召出來全時間奉獻。經楊牧師的輔導及鼓勵終於使她有勇氣跳出歌壇。

當巴黎的演唱合約期滿之後,她立志為主服事,後來到美國國際福音佈道會神學院修讀神學,努力裝備自己,以供神使用。

「一晃十多年的娛樂圈生活,使我看透了人生,認清了人的敗壞。物質生活的追逐使一個無底深淵,陷足其間越久只能使人越陷越深。過去的成就與輝煌再也不使我留戀,因這一切轉眼成空。」她說。

「『人若賺得全世界,而失喪了生命靈魂,又有什麼益處呢?』我寧願有耶穌,決心跟隨他走永生的道路,盡此生以歌聲去見證傳揚他的名!」

從舞臺到講臺
神學院的三年裝備完畢後,神為她預備操練的工廠--在紐約負責藝人福音團契的事工,迄今為止已經十二年了,且在一九九六年被按立為牧師。目前團契有主日崇拜、週六查經聚會、週間家庭禮拜以及日常的探訪和關懷等服事。

「每天我都在主前仰望聖靈帶領,求主的寶血潔淨,並保守我作清潔合用的器皿。因為我們所能作的,都靠著賜力量的主,一切的好處不在主以外。」李牧師最後分享說。

「雖然我還軟弱不足,但憑著信心,知道主必眷顧、栽培、塑造。團契還有一些不足,惟有靠著其他肢體對弱小者的關心和支持,使我們的服事更榮耀主,也幫助更多的人得到福音。」

文章出處:《基督日報》(http://www.gospelherald.com.tw/template/news_view.htm?code=min&id=1225)

第三篇 2008年3月25日(星期二)  陳智聰傳道

經文:創三

是日金句

「我又要你和女人彼此為仇;你的後裔和女人的後裔也彼此為仇。女人的後裔要傷你的頭;你要傷他的腳跟。」(創三15)

我的讀經心得

  1. 人類為何犯罪?為何後果?
  2. 神怎樣拯救?對你有何啟發?

牧者心得

(創三)是一段極難解釋的經文,特別在v5當中,蛇對女人說神不想他們如神能知道善惡的經文,就常常被人誤解神不想人聰明。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我們卻會發現(創三)其實是就著人類現今面對的某些實況,嘗試作出解釋:包括罪的由來、兩性所面對不同的困苦、神的慈愛。

(創三1-5)當蛇引誘女人吃分別善惡樹的果子時,表面看來就是神不想人聰明,但其實當你看看(創二19-20)時,你就會發現神其實一早已經賜給人類有如神般的創造力(亞當為萬物起名的事件就是這種創造力的最佳表現)。其實當人沒有犯罪(未有背叛神的話而吃那棵樹的果子),罪根本是不存在的,所以根本也沒有善惡。但蛇(代表撒但)對女人的引誘,卻引出了罪的可能性,最終導致罪的出現(女人和亞當吃了那樹的果子,重點在於背叛了神)。當他們犯罪時,他們立刻失去了從神而來的保護(發現自己赤身,參考v7),他們嘗試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為自己用葉子編做裙子),這個情況常常都是人的實況,因此也忘記了神。

v8-13記載他們因犯罪,也使他們與神的關係破裂,他們開始害怕看見神,甚至是聽見神的聲音也害怕,失去了與神正常交往的自由,而且他們的人際關係也出了問題(參看v11-13)。聖經在v16-20也嘗試解釋了為何人類(兩性)需要面對不同的困苦(在生產上、情感上、生活上)。但感謝神!聖經並沒有在這問題上就此完結,反而在v15及v21-24中,聖經暗藏了神的拯救計劃。v15所指的女人的後裔,在教會的傳統上就是暗指耶穌基督,祂將要傷蛇(撒但)的頭,而蛇將要傷祂的腳跟(就是指基督要死在十字架上,但卻使撒但重傷)。而v21-24就是表明神不想人類帶著這種罪的狀態直至永遠,而且神也為人類用皮子做衣服(帶血的皮子代表著流血的赦罪計劃,使人類重新得神的保護),這就是神的慈愛。弟兄姊妹!你看見神的慈愛嗎?對你來說這段經文有何啟發呢?就讓我們一同去經歷神為我們預備了的拯救吧!

2008年3月24日星期一

第二篇 2008年3月24日(星期一) 楊天恩牧師

經文:創二4-25

是日金句
耶和華神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鼻孔裡,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創二7)


我的心得
  1. 神為甚麼創造人?
  2. 神對人有怎樣的看法?神期望人怎樣活在祂對人的理解中?

牧者心得
  神不單在創造中帶來秩序。在創造中,神也委託人重要的責任--這就是神人關係的開始。我們得抱持著「向神負責任」的心態生活。
  人本來就是從塵土中被造。令人有價值的,是神向人所吹的一口氣,讓他成為有靈的活人。因此我們要向給我們生命氣息的神負責任。
  神為人安置了園子,讓他有安身立命的所在,所以人要向他所在的環境、社會、群體負責任,透過愛護環境、服務社群(無論是教會、學習、工作的地方或是社會),從而表現對神的負責任。
  因為我們的生命有從神而來的委派,所以我們需要向祂的話負責任。
  因為神體諒人獨居不好,而為他創造配偶,所以人也透過向配偶負責任,從而表現對神負責任。
  唯有這種負責任的生活,才能叫人在他的配偶面前「赤身露體」--這不單是身體上的,也是人生的每一個方面,都能透明、負責。人才能活在尊嚴、沒有羞耻的環境中。
  人不會把責任交到不信任的人手中。神也如是。神並沒有輕看祂所創造的人。然而,是人讓祂失望了。今日我們稱為神的兒女,重新有祂豐盛的生命,我們會怎樣看待神交託我們的責任呢?

3月23日復活節浸禮錄影

2008年3月23日星期日

第一篇 2008年3月22日(星期六) 張潔明老師

經文:創一1-二4


是日金句


「神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祂的形像造男造女。」(創一27


我的心得


  1. 我是否看每一個人都是按照神的形像被造?
  2. 我如何能反映神創造的美好?


牧者心得


在神的創造中,人佔有很特別的位置。只有人是神按照自己形像而造的。因此,只有人是神說話的對象;神不僅告訴人關乎人本身的事,更把祂對世界的設計告知人。也因此,只有人是神委託管理受造物的對像。(vv. 26-31)

這段創世的記載,再次提醒我們,神與人之間的獨特關係。

人既然有這特殊身份,也當付上責任,維持神創造的美好。

神用話語創造世界,建立一切。我們要用話語來建立,並且讓所成就的事,在神看來是好的。

神吩咐一切有生命之物要「多多滋生」(v. 20)、「滋生繁多」(v. 21)、「生養眾多,遍滿地面」(v. 28),而這一切有生命之物都是神看為好的。我們要讓美好的事增多、滋生、繁殖(be fruitful and multiply)。

神創造大自然時,說要「分開」,例如:光暗分開了,空氣以上及以下的水分開了,晝夜分開了;神創造各樣生物時,說要「各從其類」。神的創造井然有序。我們要按著神的秩序,活好每一天。

神在第七日休息,享受祂的創造。我們要把每週中特定的一天獻給神,讓祂享受祂的創造,包括我們。

第七十篇 2008321日(星期五) 林惠欣傳道

經文:路加福音廿四章13-35


是日金句

耶穌對他們說︰「無知的人哪,先知所說的一切話,你們的心信得太遲鈍了。(路廿四25)

我的心得

  1. 門徒為甚麼會認不出耶穌呢?

  2. 你的心有沒有因為上帝的話而火熱呢?


牧者心得

從耶路撒冷要到以馬忤斯,路程約有25(11公里) 到以馬忤斯已經傍晚了。在這25里的路程門徒竟不知在他們身旁的是耶穌,他們的「臉上帶著愁容」(17),他們「臉上帶著愁容」的原因是「他們的眼睛迷糊了,不認識他。」(16) 我們人的眼睛常迷糊不可靠,我們要像哥林多後書五7所說︰「因我們行事為人是憑著信心,不是憑著眼見。」(7) 因此我們不要憑著外貌去認識祂,而要憑著信心去認識祂。耶穌親自與那兩位門徒同行 (15),而他們卻「不認識祂」;有時候當我們正在軟弱的時候,以為主不理會我們,但豈知主是從沒有離開我們,祂正是與我們同行呢!


接著25節開始,耶穌開始教導那兩位門徒,一開始耶穌就責備他們「耶穌對他們說:「無知的人哪,先知所說的一切話,你們的心信得太遲鈍了。」(25) 耶穌責備門徒信心遲鈍,基督受害進入榮耀是應當的,並為他們講解聖經中關於基督的記載。耶穌責備門徒他們相信是為了讓他們脫離愁苦憂傷。門徒面對一個陌生人責備他們(因當時他們還未知道跟他們說話的人就是耶穌),他們並沒有生氣,相反他們卻專心聽道,心裡火熱。(32) 門徒心裡火熱最重要的原因是上帝的話,我們生命的建造同樣也是需要上帝的話。


最後,28節記載「將近他們所去的村子,耶穌好像還要往前行」呂振中譯本譯作「將近他們所要去的村子,耶穌略作要往前走的樣子。」(28) 這裡耶穌像是故意給他們機會邀請祂同住。門徒看見耶穌好像還要往前行,他們就強留祂,於是耶穌就進去,同他們住下。如果他們錯失了這次留耶穌的機會,也許他們不知道主正向他們顯現。門徒熱誠邀請耶穌進去,於是耶穌就留下。如果門徒沒有「強留祂」(29),相信耶穌便會越過人往繼續前行(28),人如果迫切的「強留祂」,耶穌是何等樂意留下與人同住,讓我們找緊每一個「強留祂」的強會,不會讓耶穌越過自己繼續前行。「到了坐席的時候,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擘開,遞給他們。他們的眼睛明亮了,這才認出他來。忽然耶穌不見了。」(30-31) 門徒眼睛終於明亮認出是耶穌,之後耶穌就忽然不見了,他們並沒有驚慌,他們立刻起來回耶路撒冷,他們的信心不再遲鈍了,雖然剛走了25里的路,還是立刻起身回耶路撒冷。心裡火熱不是只在口中講,是有行動的。今天我們有沒有讓上帝的話激發我們心中的火熱呢?如有,你有沒有行動呢?


第六十九篇 20080320(星期四) 方國成傳道


經文:路廿四1~12


是日金句

「他不在這裏,已經復活了。當記念他還在加利利的時候怎樣告訴你們,說:『人子必須被交在罪人手裏,釘在十字架上,第三日復活。」(路廿四6~7


我的讀經心得:

  1. 七日的頭一日對基督徒來說有何意義?

  2. 使者對婦女們說:「為甚麼在死人中找活人呢?」這句話何解?

  3. 婦女們與使徒對耶穌復活的預言沒有期望,對我們今天跟隨已復活的耶穌的人有何啟迪呢?


牧者心得

對於猶太人來說,一星期的第七日是安息日,是記念神創造天地後休息的日子。但對於基督徒,七日的頭一日是我們要守的主日。因為耶穌在這一天復活;祂成就了對自己所發的預言,祂復活了!


「人子必須被交在罪人手裏,釘在十字架上,第三日復活。」(路廿四7


留意!使者對婦女們說的話:「為甚麼在死人中找活人呢?」今天或者我們會認為這是一句莫名其妙的說話,但是昔日婦人來耶穌的墓前,他們期待的只是會見到一副已死的身體。當時「復活」對於他們來說是不能接受或只是神話,甚至使徒聽完婦人的見證亦以為是胡言(胡言這個字的原意是用來描敘發燒和神智不清的病人,這個字是希臘醫學作者的常用語)

婦女們與使徒對復活主的回應給我們所提醒是;當今日我們來守主日的時候,我們會否只是打算來履行一下基督徒的責任,還是滿足一下內心對於「虔誠宗教徒」的定意,而減少了對神的期待和渴慕?弟兄姊妹!對於信仰的尋求不要只是建立在宗教的禮儀和責任上,而是要建立在帶著期待和渴慕與耶穌建立關係上。因為耶穌已經復活了!並且永永遠遠地活著!至以每一日我們都能夠帶著期望來與這位復活的主相遇。


2008年3月19日星期三

第六十八篇 2008年3月19日(星期三) 楊李靜儀師母

經文:路廿三33-56

是日金句
那時約有午正,遍地都黑暗了,直到申初, 日頭變黑了;殿裡的幔子從當中裂為兩半。 耶穌大聲喊著說:「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裡。」說了這話,氣就斷了。(路廿三44-46)
我的讀經心得
  1. 耶穌被釘上十字架後作了甚麼事?這些事對我們有何意義?
  2. 那個能同耶穌到樂園去的犯人有何不同?
  3. 十字架給你甚麼感覺?耶穌期望我們在祂十架前作甚麼?
牧者心得
  髑髏地,死亡之地。十字架,罪的記號。「沒有做過一件不好的事」的耶穌和兩個犯人一起被帶來處死,從此髑髏地、十字架有了新的意義。
  1. 饒恕:「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廿三34)
  2. 捨己:「他救了別人;他若是基督,神所揀選的,可以救自己吧!」(廿三35)耶穌並不是不能救自己,是祂甘願捨棄自己拯救世上所有的人。
  3. 救贖:「我實在告訴你,今日你要同我在樂園裡了。」(廿三43)悔改知罪的人必蒙拯救。
「 那時約有午正,遍地都黑暗了,直到申初, 日頭變黑了;殿裡的幔子從當中裂為兩半。 耶穌大聲喊著說:「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裡。」說了這話,氣就斷了。」(廿三44-46)
  奇異的天象使人醒覺「這真是個義人」!他真的沒有說謊。
  1. 百夫長(廿三47):他來朝聖。多奇妙異象,我遇見一個聖人。
  2. 眾人(廿三48):他們畏罪。捶胸代表對自己的懲罰,神的懲罰最好不要臨到自己身上。
  3. 婦女和熟識耶穌的人(廿三49):他們懼怕。我們會不會像祂一樣?
  4. 亞利馬太的約瑟(廿三50):他要為祂做點事情。盡力做可以做的,讓這悲哀的事有個美好一點的結束。
  望著十字架,你會有這群人其中的想法嗎?
  耶穌要樂園去,能同祂同去的有一個人,他敬畏神是輕僈不得的。他自知有罪,該受刑罰。他認識耶穌是個沒有犯罪的人。他相信耶穌的國將會降臨,他求耶穌記念他(廿三40-42)。

2008年3月18日星期二

第六十七篇 2008年3月18日(星期二)陳智聰傳道

經文:路廿三13-32

是日金句:

「耶穌轉身對她們說:耶路撒冷的女子,不要為我哭,當為自己和自己的兒女哭。」(路廿三28)

我的讀經心得:
  • 耶穌所受的審判公平嗎?為甚麼?
  • 古利奈人西門背負耶穌的十架代表了甚麼?對你有何意義?
  • 耶穌對婦女們講些甚麼?祂為何這樣說?祂擔當了祂的甚麼角色?

牧者心得:

在(路廿三13-25)裡,路加在整個記載中凸顯了真理被彎曲了可怕;在(約十八38)約翰記載耶穌在彼拉多面前受審的時候,彼拉多曾經詢問耶穌甚麼是真理。顯然,彼拉多本人是一個對真理有興趣的人,又或者這樣說:彼拉多本人在可能的情況下,他都不願破壞真理。事實上在(路廿三13-25)的記載中,我們看見彼拉多三次願意釋放耶穌,因為在他心底裡明白,耶穌這個人根本沒有做過甚麼該死的罪,而在當時的羅馬帝國中,羅馬人常常是以自己擁有一套公正的法律而自豪的,如果他在這個時候將耶穌處死,無疑就是對所謂公正的羅馬法律打了一個耳光。所以在可能的情況下,彼拉多根本不想殺死耶穌。

但在路加的記載中,真理的確被彎曲了,v23記載群眾的聲音得了勝;真理被群眾的不理智彎曲了,彼拉多被迫要判耶穌死罪。在整個記載中,路加都把世界的現實情況凸顯了出來;就是世界不一定是公義的,甚至不公義常常都在世界中得勝。面對著世界的不公義,基督徒應該如何自處呢?

(路廿三26)記載了一個小插曲,就是古利奈人西門為耶穌背負了十字架,(羅十六13及可十五21)讓我們知道這個人後來全家服侍主耶穌,但他的出現卻正好代表了基督徒要背負耶穌十架的現實;v27-31記載有好些婦女為耶穌哀哭,但耶穌卻反而去安慰和提醒她們將來也會面對相似的景況;v31「這些事既行在有汁水的樹上,那枯乾的樹將來怎麼樣呢?」「有汁的樹」就是指耶穌,而「枯乾的樹」就是指這個世代,耶穌在此仍然擔當祂先知的角色,去提醒當時的人。在這裡,耶穌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榜樣;就算世界是不公義的,基督徒仍然應當背起十架去跟隨耶穌,並且在這世代做好時代先知的角色,去安慰和提醒當代的人,使神的心意能夠被人聽見。基督徒在這個不公義的世界中,你怎樣去表達出神的心意,好讓我們繼續成為世上的光和鹽呢?共勉!

2008年3月17日星期一

第六十六篇 2008年3月17日(星期一) 楊天恩牧師

經文:路廿一1-23

是日金句

因為我們得知真道以後,若故意犯罪,贖罪的祭就再沒有了……(來十26)

我的心得

  1. 耶穌因甚麼的原因被判罪?
  2. 這段記載中每一個人的反應怎樣令耶穌死在十字架上?
  3. 我們有這些類同的反應,以致我們不能做一個「與蒙召的恩相稱的基督徒」嗎?

牧者心得

有人認為耶穌是因政治的問題被殺。實在,在神的計劃裡,耶穌是因為要救贖我們而捨已、讓我們得生命而被殺;然而,在人的層面上,耶穌確實是死於政治。

「政治」離我們並不遠,簡單來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政治體現在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衝撞,並且各自意念間的角力之上。故此,在政治中的「收取與付出」,就在妥協中產生,以追求大家都能接受的結果和利益。

本段聖經中的「眾人」,是一群對耶穌失望的人。他們本以為他是要來的君王,實現他們心中的夢想。他們也實在愛聽耶穌講道(廿一38),但或許是耶穌預言了耶路撒冷要被外邦人踐踏(廿一24),所以慢慢的他們發現耶穌並不是他們所支持的救主吧!他們認為耶穌沒有滿足他們的需要。在失望中,他們變得不可理喻。在一週前仍然高呼「和撒那,奉主名來的是應當稱頌的!」但現在卻樂於看見耶穌被釘死。或者正因為他們是「眾人」,他們的聲音就得了勝。(廿三23)彼拉多向這種不可理喻的人性妥協了。

彼拉多查不出耶穌有甚麼罪狀。但因為他本來與希律有仇(廿三12),耶穌正好成為他與希律和解的禮物,所以把耶穌送到希律當中。從這天開始,希律和彼拉多成為了朋友。為了利益,彼拉多犧牲了公義。

教會生活也不能避免政治。但我們在這政治的運作、人際的交往中,會否忘記耶穌給我們新生命的意義,而活在各種妥協和犧牲正當的事情和價值?

2008年3月16日星期日

第六十五篇 2008年3月15日(星期六) 張潔明老師


經文:路廿二47-71


是日金句


「主轉過身來看彼得,彼得就想起主對他說過的話……他就出去痛哭。」路廿二61-62


我的心得


  1. 我看到了主的雙眼嗎?


牧者心得


在客西馬尼園外,猶大用親嘴作為出賣耶穌的暗號(親嘴是門徒和拉比打招呼方式)。有些人自稱是基督徒,卻是最壞的見證。

在大祭司家中,看管耶穌的人謔稱他為先知,並戲弄祂。有些人根本不相信耶穌,最怕你跟他「講耶穌」。

在公會裡,一眾宗教領袖以耶穌自稱為神的兒子而定了祂的罪。有些人對於基督徒說只有他們的神是獨一真神,感到十分氣憤。

  彼得遠遠地跟著。這是我們的寫照嗎?當他還未覺察得到,他已一而再,再而三的否認耶穌。是的,環境會使我們作出一些逼不得已的決定──否認主。

  請留意這一刻耶穌的反應:「主轉過身來,注目看彼得」(現代中文譯本)。聖經沒有記載耶穌與出賣祂的猶大、大祭司家裡負責看管祂的人,以及宗教領袖們之間,有這樣的眼神交流,除了彼得。是怎麼樣的眼神,會令彼得跑去出,痛哭起來呢?

  在我們軟弱的時候,主耶穌注目看著;我們看到了主的目光嗎?

第六十四篇 2008314日(星期五) 林惠欣傳道

經文:路加福音廿二章39-46

是日金句

到了那地方,就對他們說︰「你們要禱告,免得入了迷惑。」(路廿二40)

我的心得

  1. 耶穌提醒了門徒多少次「要禱告,免得入了迷惑」呢?

  2. 你有沒有讓禱告成為你的生活習慣呢?


牧者心得

客西馬尼園是耶穌面對很大試探的地方,然而在這最緊要的關頭裡,門徒卻都睡著了。耶穌分別在4046節中提醒門徒「要禱告,免得入了迷惑。」門徒卻「因憂愁都睡著了」(45),他們絲毫不知道耶穌要他們禱告的目的。有時候我們禱告的時候也會入了迷惑,當我們讀經、禱告時,眼睛就不聽使喚了?禱告是耶穌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事情,耶穌在每天都用不少的時間去禱告,因為衪知道在出外應付很多問題之前,先要和神有一個關係。耶穌出來,照常往橄欖山去,門徒也跟隨他。(39),表示耶穌飯後到客西馬尼園禱告是一種習慣。禱告是耶穌的一種習慣,祂需要藉著禱告來作他的生活力量。耶穌面對十字架的挑戰,他的反應是「禱告」。而耶穌禱告內容也表明了「禱告」是可以真實而坦誠的承認自己的軟弱與需要,也表明了禱告是不需要偽裝的。今天,我們的禱告生活到底是怎樣的呢?我們每日生活的力量是從那裡來呢?我們有沒有讓禱告成為我們生活的習慣呢?


門徒都睡著了,惟有耶穌獨自一人的禱告,有天使顯現、耶穌十分傷痛,禱告更懇切,汗珠如大血點滴在地上。那絕不是因為耶穌面對死亡而懼怕,乃是因為那一個祂將要接受的「杯」,使祂十分傷痛,禱告更懇切,汗如血滴在地。這杯代表甚麼呢?杯,舊約常用比喻上帝審判所帶來的災禍與苦難,這裡的杯應是指基督要為世人的罪所負擔的刑罰。耶穌面對這杯的禱告是 「父啊!你若願意,就把這杯撤去;然而,不要成就我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42) 不要成就我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這是不是你的禱告?是不是你內心永不改變的決定呢?

2008年3月13日星期四

第六十三篇 20080313(星期四) 方國成傳道


經文:路廿二24~38


是日金句

「但我已經為你祈求,叫你不至失了信心,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路廿二32


我的讀經心得:

  1. 為何門徒會爭論他們那一個可算為大?

  2. 耶穌所說「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對我們有何意義?

  3. 耶穌將往橄欖山以先提起差門徒出去的事情,用意何在?


牧者心得

有時我們真是不得不承認;在教會裡面,充滿著好多「迷迷茫茫」基督徒,終日無所事事的過日子,只是拿著入場券等候天國的來臨,不清楚或忘記了作為門徒肩負的代價和使命。


情況就好像vv.24~38裡記載的門徒,門徒並不清楚耶穌邀請他們一起進入「受苦」裡面的目的和意義,亦不見得他們已接受了「我們會在苦難當中」以及「基督要受苦作為贖價」本來就是一個現實。因此便出現了耶穌說我要去死了(v.15我很願意在受害以先,和你們喫這逾越節的筵席),門徒的反應卻是「爭櫈仔坐」,爭論那一個可以合資格坐在耶穌的左邊和右邊(古時猶太人傳統,坐在主人家右手邊的是最尊貴的客人,左手邊的次之;如此類推)。而且又自以為是,對於聖經的教訓朗朗上口,講就「天下無敵,做就有心無力」。彼得以為可以倚靠自己一股蠻勁大呼願意與耶穌「v.33一同下監、一同受死」,然而當落在試煉裡面的時候會輕易放棄跟隨主的代價。又容易誤解耶穌說話的意思,當耶穌指要為傳福音作最好裝備的時候,門徒卻以為耶穌詢問他們有沒有「一刀傍身」(因為猶太人對彌賽亞的主觀期望是,祂會以武力推翻羅馬政府建立地上的政權,門徒心想正是義不容辭)。


耶穌提醒我們,不要像不信的人渴望做領袖能操控別人,相反「v.27為大的,倒要像年幼的,為首領的,倒要像服事人的」,這是跟隨耶穌的榜樣。「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可十45)」但是請記得;vv.28~30耶穌應許祂的門徒,凡與祂分享受苦的人,最終必與祂一同治理天國。那些曾經分擔基督十架的重擔,到那一天便可以與祂共享天國的榮耀。並且,當我們在過去磨煉的過程中靠著主所得到的信心(v.32不是我們能夠,乃是耶穌為我們祈求而不致失去的),正是為了要去堅固那些現今正在磨煉當中的弟兄姊妹,使他們得到激勵、站立得穩或者走在正確的方向上(堅固原文有的意思)。


因為在苦難當中,我們的生命很容易便不再聚焦在傳福音的使命上,vv.35~38但是同樣是面對苦難的耶穌,並無失去傳福音的焦點。祂再一次提醒每一個跟隨主的門徒說:「記得我差你們出去傳福音嗎?要有付代價的預備,更要為這使命做最好的裝備!」

2008年3月12日星期三

第六十二篇 2008年3月12日(星期三) 楊李靜儀師母

經文:路廿二1-23

是日金句
耶穌對他們說:「我很願意在受害以先和你們吃這逾越節的筵席。我告訴你們,我不再吃這筵席,直到成就在神的國裡。」(路廿二15-16)
我的讀經心得
  1. 聖餐對你有何意義?
  2. 耶穌為何要跟門徒同吃逾越節的筵席?
  3. 在以後的聖餐主日你會如何預備自己來參與這聖禮呢?
牧者心得
  路加再次強調耶穌的死並不是偶然,或是因祂被人謀害、出賣所至,而是預定的(廿二22),是祂甘心按神的計劃行上這條奉獻生命的路。進耶路撒冷的驢駒及吃逾越節晚餐的樓房,都是耶穌清楚地指示門徒如何取得的,耶穌已知神為祂預備了甚麼。祭司長和文士一黨的人,從耶穌進耶路撒冷那日開始,已緊隨祂,希望把握到機會將祂至諸死地,但一直都不能下手。沒有人能在耶穌身上作甚麼,除非神容許。
  耶穌在被害之前特別吩咐門徒預備逾越節的晚餐。逾越節晚餐成了日後教會聖禮其中之一個,就是聖餐。耶穌說:「我很願意在受害以先和你們吃這逾越節的筵席」(廿二15)。聖餐是為記念主,記念祂願意為我們捨了自己的生命,為我們流血,藉此與我們立了新約,而我們須照樣地守這餐為繼續等候神的國來到。
  自耶穌將要進耶路撒冷,祂已不斷地提及祂要受害而死,門徒沒有一個不知道這事,包括猶大,但耶穌的死對猶大來說有何意義呢?路加描述「魔鬼入了猶大的心」,(約十三2)則說是魔鬼將出賣耶穌的意念放在他心裡。無論如何,猶大在一念之間看耶穌的死為圖利的機會。(太廿七3-5)描述猶太見耶穌真的被定罪,就後悔,但為時已晚。猶大可能過份用常理看事情,照他的觀察和理解,祭司長、文士一眾人士遲遲未能下手捉拿耶穌,就算今次捉拿了祂,也不可能入祂罪的,在猶大眼中,耶穌沒有甚麼至死的罪過,將耶穌交給祭司長和文士,拿了錢,很快耶穌就會被釋放,豈不一舉兩得。
  猶大忽略了耶穌的死是預定的,是必須發生的,是神的計劃,是耶穌甘心獻上祂的生命。他對耶穌的話一時輕忽,還未知事情要即將來到,他便給魔鬼留了一個蒙騙他的機會。
  耶穌雖知猶大要出賣祂,但也讓猶大同吃這筵席,耶穌要給猶大機會醒覺。今天,主還有甚麼話未成就的呢?你對這些事情有何看法?若然我們輕忽了主的話,可能魔鬼已乘機蒙騙你作一些愚昧的決定。受苦節將到,我們會一起聚集記念主的死,這次的聚會對你有多重要呢?那天是你其中一次假期的活動,還是你省察自己的機會呢?這要由你來決定了。

2008年3月11日星期二

第六十一篇 2008年3月11日(星期二)陳智聰傳道

經文:路廿一29-37

是日金句:

「你們要時時警醒,常常祈求,使你們能逃避這一切要來的事,得以站立在人子面前。」(路廿一36)

我的讀經心得:
  • 無花果的比喻是用來說明甚麼?
  • 為甚麼要謹慎和警醒祈求呢?
  • 你體會到耶穌對末世的逼切性嗎?
牧者心得:
耶穌在這段經文中所強調的重點,就是在祂將要再次降臨大地之前,人類的社會將會進入一個難以控制的局面,而這個情況會在人們毫無準備時忽然來到。耶穌所強調的是末世的突發性和時間上的逼切性。v30-31祂說當我們看見無花樹和各樣的樹發芽,就知道夏天近了,同樣當我們看見這些事漸漸地成就,我們也該曉得神的國近了。

弟兄姊妹!當我們要去理解耶穌的教訓時,我們必須要明白耶穌在教訓門徒的時候,其實心裡是帶著這種對末世的逼切期望的(當然,路加在記載耶穌的教導時,明顯也帶著這種對末世的盼望)。若我們沒有嘗試體會主的這種心情,我們就很難理解祂的教訓為甚麼會那麼嚴厲。小心聽耶穌在v32-33的說話:「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世代還沒有過去,這些事都要成就。天地要廢去,我的話卻不能廢去。」

在這種末世的盼望下,v34耶穌教導我們要謹慎,我們的思想是否謹慎呢?我們所作的決定是否謹慎呢?我們的行動是否謹慎呢?......謹慎是因為恐怕我們會被貪食(肉體上的軟弱)、醉酒(精神上的迷惑),並今生的思慮(生活的種種煩惱)累住了我們的心。為避免以上的情況發生在我們身上,v36耶穌教導我們要時時警醒(小心做人),常常祈求(時刻保持自己與主有緊密的關係),使我們能逃避這一切要來的事,得以站立在人子(耶穌基督)面前。共勉!

2008年3月10日星期一

第六十篇 2008年3月10日(星期一) 楊天恩牧師

經文:路廿一5-28

是日金句

你們常存忍耐,就必保存靈魂。(路廿一19)

我的心得

  1. 耶穌怎樣要求屬於祂的人面對在磨難中的生活?
  2. 為甚麼基督徒當在各樣的磨難中仍然要謹慎?

牧者心得

當有人談論到聖殿的美麗時,耶穌再一次預言聖殿被毀。然而這一次的預言,卻更進一步的指明末世中基督徒將要面對的事情。

耶穌要求屬於祂的人,不要著眼於現今的榮華和美麗,因為這些事情終會毁去,就如聖殿一樣。如果我們過於著重所見的榮華,我們就會在磨難中不知如何自處。

末世的磨難有著以下目的:

  1. 讓基督徒有特別的機會做見證。(v.13)當然,見證這字的原義是「殉道」,但這也提醒我們,要盡力的在末世活出基督的豐盛,流露神同在的平安,也彰顯耶穌給我們的能力和權柄,以見證耶穌的真實。
  2. 讓基督徒可以經歷聖靈的大能和引領。(vv.14-15)見證的口才和智慧不是從我們自身而來的,耶穌說祂才賜我們口才和智慧。祂怎樣賜呢?在路十二11-12耶穌曾說過:「人帶你們到會堂並官府和有權柄的人面前,不要思慮怎麼分訴,說甚麼話;因為正在那時候,聖靈要指教你們當說的話。」
  3. 讓基督徒經歷神特別的保護。(vv.18-19)

不過,最重要的是,當我們活在末世當中,經歷不同的磨難,我們也有從神而來的盼望,因為耶穌要榮耀地再臨,使屬於祂的人從地上的生活和磨難當中得到完全的拯救。故此,有著這樣的盼望,我們縱使在地上經歷各種末世的磨難,我們亦然可以堅持、忍耐,等候耶穌再臨的一天。

2008年3月8日星期六

第五十九篇 2008年3月7日(星期六) 張潔明老師


經文:路廿45 – 廿一4


是日金句


「我實在告訴你們,這窮寡婦所投的比眾人還多。」(路廿一3


我的心得


  1. 相同的行為,可以有不同的動機,不同的態度。求主賜給我們清潔的心。


牧者心得


《現代中文譯本》的翻譯很生動:「他們喜歡穿著長袍招搖過市,喜歡人家在公共場所向他們致敬問安,又喜歡會堂裏的特別座位和宴會上的首座。他們佔寡婦的便宜,吞沒她們的家產,然後表演長篇的禱告!」看罷這一連串形容,心中可有想起誰?

我喜歡別人給面子嗎?

我喜歡佔人便宜嗎?

我喜歡表演禱告嗎?

這些人是文士,是經學教師,他們受過嚴格訓練,是熟悉律法、教導律法的人。耶穌說:「他們一定受到更嚴厲的懲罰。」

耶穌認為窮寡婦的奉獻比那些有錢人還要多,因為那些人是把剩餘的帶來奉獻,她卻毫無保留地獻上。

  我喜歡跟神計較嗎?

  我願意對神慷慨嗎?

  我害怕奉獻太多嗎?

  她不過是一個窮寡婦,她對律法的認識,來自一代傳一代的家庭教育。耶穌說:「這個窮寡婦所奉獻的比其他的人都多。」

我們又聽道又讀經,所知道的即使比不上文士,也必定超過窮寡婦。看看耶穌,祂會怎樣評論我們呢?

「不入肉」的奉獻,不能得到耶穌的讚賞。

「不入肉」的信徒生活,帶來的是更嚴厲的審判。


2008年3月7日星期五

第五十八篇 2008年3月6日(星期五) 楊天恩牧師

經文:路廿27-44

是日金句

神原不是死人的神,乃是活人的神,因為在祂那裡,人都是活的。(路廿38)

我的心得

  1. 你認為撒都該人為甚麼問耶穌這樣的問題?究竟他們的居心是甚麼?
  2. 我們會否只著重「觀念/信念的正確」而忽視神的心腸?

牧者心得

承接昨日的經文,很多人都希望抓著耶穌的把柄,故此,不段透過難題來責問祂。第廿七節清楚的告訴我們一個背景,就是撒都該人不相信復活的事,所以提出了一個很難解答的問題,來問耶穌的意見。

按著當時他們的族例,一個女士如果出嫁,她的丈夫在未留有後裔時身亡,他的弟弟便有責任要娶這位嫂子,一方面要為哥哥繼後,另一方面,也保證了這寡婦有人照顧。(請不要用今日我們的標準來衡量這事情,在他們的文化中,這是他們的族例,而且也是保證社會穩定的方式。)如果這女士真的有嚴重「剋夫」的問題,以致她嫁了七兄弟,並且都在未有留後的情況下身亡,那麼復活時,她會是誰的妻子呢?

請留意,這族例的定立是為了一種人道的立場,讓沒有被照顧的人能得到保障。然而這些撒都該人卻為了為難耶穌,以指出祂信仰上的不合理,而取笑這原則--如果這變成真實的行動,那麼,這些在社會沒有保障的人,將會面對很大的困難。

然而耶穌卻指出整件事情的重點:第一,人不應以自己有限的知識來判別神的事情;第二、神只感興趣於活人真實的需要。有時我們或者會著重於堅持一些我們認為對的觀念,卻漠視人真實的需要;我們或許會道德上正確,但卻對人失去了憐憫的心腸。就正如神雖然恨惡罪惡,但卻憐憫罪人。故此,我們當留意,我們或許可以作出正確的判準,但卻不要忘記,神卻是活人的神,要帶給人生命。

在這道德日漸變壞的社會,這正是對我們一種提醒。或許我們會為自己道德正確而自豪,但真正屬於神的人,不會只在觀念上正確,而在行為上沒有活出神的憐憫來。

第五十七篇 20080306(星期四) 方國成傳道


經文:路廿9~26


是日金句

「耶穌看著他們說:『經上記著:匠人所棄的石頭已作了房角的頭塊石頭。這是甚麼意思呢?凡掉在那石頭上的,必要跌碎;那石頭掉在誰的身上,就要把誰砸得稀爛。』」(路廿17~18


我的讀經心得:

  1. 今天你願意去立志結出怎樣的果子,來回應神恆久的忍耐和慈愛,同時也盡上神國子民的責任?


牧者心得

顯而易見,耶穌設這比喻的意思,葡萄園是指以色列,園主是神,園戶是祭司長文士並長老等權貴甚至指到我,僕人是被漠視、逼迫和殺害的眾先知,愛子就是耶穌自己。比喻大意是園主將開墾了的葡萄園交給園戶租用,使園戶可以隨意的開發,園主的要求只是園戶交給僕人當納的果子。園戶不但沒有將當納的果子交出,還將園主差來的僕人打傷、凌辱、推出去,最後為要把葡萄園據為己有,更把繼承園主產業的愛子殺害了。時候到了,園主要除滅悖逆的園戶。

耶穌藉這比喻要指出;神本來要求享受各樣豐盛和恩典的我們只是盡上應付的責任,到了交賬的日子向神交代本身應付的責任而已。但人的罪是在生活中沒將神放在應有的位置,存心悖逆神。然而神心存忍耐的差派一個又一個的僕人去到我們那裡,給予我們悔改的機會,但是我們不但未有珍惜機會,並且有份的將神的兒子釘上十架。到了審判的日子,人要承擔悖逆和應付而未付的責任

故此,我們真的要為到神的忍耐和憐憫而感恩,為到我們過去甚至現在沒有重視神交托我們的使命和責任而悔改。因為在神期望我們將當納的果子交出以先,祂首先信實的以慈愛和豐盛的恩典對待我們,如此我們會否以忠信/忠誠/信實來回應神,以致不斷地經歷神的信實和慈愛?弟兄姊妹,我們會否重視拯救靈魂的果子?我們會否重視結出生命成聖的果子?我們會否重視盡上公民的責任?與此同時,也重視當納的十一和奉獻,盡上神國子民的責任。

2008年3月6日星期四

第五十六篇 2008年3月5日(星期三) 楊李靜儀師母

經文:路十九45-二十8

是日金句
耶穌天天在殿裡教訓人(路十九47上)
我的讀經心得
  1. 耶穌進了耶路撒冷專注於甚麼事上?
  2. 耶穌為了甚麼目的進到威逼祂的人當中?
牧者心得
  進了耶路撒冷,耶穌立時整頓了聖殿,並天天向百姓傳講福音,因為耶穌看見耶路撒冷和其中百姓所要面對的被毀的將來,而自己也只有不多的日子與他們同在。祂哀哭,祂憐憫,祂逼切。相反,祭司長、文士和長老看見的只是面前威脅著他們,並奪去百姓信任的耶穌,所以專注地設法要找耶穌的把柄,要殺死祂。他們不知道他們所努力捍衛的地位、權力等等,很快便要消失。
  你的「天天」專注於甚麼事?若你眼前只有威脅著你的人,而你天天都想著怎樣與他/她對抗,且試著以耶穌的眼光看看,「萬物的結局近了」,你便可知你的今天當作甚麼?

2008年3月5日星期三

緊急代禱

請各位弟兄姊妹在私禱中記念Coco媽媽李潔萍,因為她被發現患有骨癌。求主讓醫生有最好的診斷和治療,也求神給Coco一家平安。

2008年3月4日星期二

第五十五篇 2008年3月4日(星期二)陳智聰傳道

經文:路十九28-44

是日金句:

「耶穌快到耶路撒冷,看見城,就為它哀哭。」(路十九41)

我的讀經心得:
  • 耶穌為甚麼面去耶路撒冷?
  • 耶穌為甚麼要用驢駒呢?祂要成就甚麼?(參考約翰福音十二章)
  • 耶穌為甚麼哭?祂當時的心腸有怎樣的感受?對你有何反省?

牧者心得:

(路十九28-44)就是路加記載耶穌進入耶路撒冷時的情況。祂終於要進入耶路撒冷!

耶穌進入耶路撒冷是為了甚麼事呢?是為了讓群眾擁戴祂為王嗎?是為了發動起義推翻羅馬政府嗎?以上的答案,雖然都是當時群眾心中對耶穌的期望,但這些答案卻都不是耶穌心中所想的。祂進入耶路撒冷是要預備去面對祂的死亡,就是為眾人的罪孽,而要被釘死在十字架上。

在路加的筆下,我們可以看見當耶穌進行耶路撒冷之後,祂與文士、法利賽人及祭司們的關係越來越緊張;他們多次想找法子要殺死耶穌,而耶穌亦多次更直接地指出他們的罪。

耶穌明白這次上耶路撒冷的路程將是祂人生的最後一站,祂明白主的心意,祂明白將要受的是何等大的苦難。v28-36記載耶穌騎上了一隻驢駒進入耶路撒冷,而v37-40就記載門徒和群眾都因為祂的進城而大聲歡樂起來,而v40讓我們看見耶穌自己也認為這樣的歡樂是應該的。但是,我們往往也像群眾一般,只看見榮耀的一面,卻看不見榮耀背後的實義。耶穌之所以配得榮耀,不是因為眾人想擁戴祂為王,而是因為祂將為眾人受苦。而祂也勇敢地面對這個苦難;祂心中所想的不是消極地問自己為甚麼會受苦?而是積極地問自己為甚麼要受苦?受苦的目的何在?所為的就是成全人類的救贖。

v29-36記載耶穌騎驢進行耶路撒冷,所為的不是自己的光榮,而是要成就神的話;(約十二14-16)約翰記載如經上說:「錫安的民哪,不要懼怕!你的王騎著驢駒來了。」榮耀和受苦本就是一個錢幣的兩面,耶穌配受榮耀是因為祂看見人的困苦,v41-44記載祂為耶路撒冷哀哭,而祂甘願為別人的得救而付出了生命。弟兄姊妹!我們是否甘願這樣跟隨耶穌呢?正如(太十六24)所言:「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榮耀和受苦就是錢幣的兩面,共勉!

2008年3月3日星期一

第五十四篇 2008年3月3日(星期一)  楊天恩牧師

經文:路十九11-27

是日金句

主人說:「我告訴你們,凡有的,還要加給他;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路十九26)

我的心得

  1. 僕人們對貴冑的態度怎樣影響貴冑對他們工作果效的判斷?這判斷對你來說有何意義?

牧者心得

  這比喻耳熟能詳。但這比喻與馬太福音廿五14-30的重點並不一樣。這個貴冑並不是受國民擁戴的。耶穌要指出的是:天國的責任,不論你喜歡或不喜歡,你都應該竭力完成。

  貴冑的心目中以他的國事為念,並且信任他的僕人,所以他委以重任。然而可惡的就是他的僕人不要他作王。在這比喻裡,明顯是指著猶太人說的;但路加把這段說話記下來,明顯的也是對以後的讀者,就是基督徒起著警惕的作用。

  雖然眾人認為這貴冑並不是一位好的王,但這並不一定就是這貴冑的真面目。從他賞賜領五綻和三綻銀錢的工人看來,他著重僕人的良善和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從這可見這貴冑的價值觀,他也必然是一位良善和有信用/信實(因他著重忠心,就是有信用之意)的貴冑。

  但貴冑對那領一綻銀的僕人可沒有這樣客氣了。他用這僕人的話來定他的罪--因為這僕的話裡頭反映了他心中的想法,並且由此引伸他的行為。他在以為貴冑不義的情況下,以他的不義來回應,結果他證實了他的說話。

  耶穌曾說過:「若要人怎樣待你,你就要怎樣待人。」(太七12)神喜歡我們用忠信來發現他的忠信。有時或許我們不太明白神工作的方式,或者對祂工作的方式不太上心,然而神仍然要求祂的僕人以天國的事為念,盡心竭力。或許你對神有各種的想法、或者你不太著重祂的賞賜,然而,祂仍會以祂豐盛的慈愛和信實,證實祂是信實的神。是的,如果我們的神是以天國為念的,而我們也是以天國為念的話,我們就與祂是同路人,祂也要厚厚賜福。這就是耶穌要求我們要先求祂的國的道理。(太六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