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5日星期四

第廿九篇2010年2月25日(星期四)程添昇傳道

經文:可十六


是日金句

「你們往普天下去,傳福音給萬民(萬民:原文是凡受造的)聽。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信的人必有神蹟隨著他們,就是奉我的名趕鬼; 新方言;手能拿蛇;若喝了甚麼毒物,也必不受害;手按病人,病人就必好了。」(可十六15-18)


我的心得

我們有期待神的話語成真嗎?面對神的應許,我們心裡存著什麼態度呢?



牧者心得

耶穌在未死之先,已經向門徒預言自己將要死和復活(可十四28)。耶穌死後,門徒沒有記起祂的教導,甚至當有人真實地看見耶穌復活,他們還是不信。為什麼門徒會不信呢?難度他們不知道耶穌令拉撒路復活?難度他們不知道祂是神的兒子?他們都知道,為何就是不信呢?除非真的要耶穌真真實實在我們眼前出現,我們才能信嗎?門徒為何不信呢?
一、自視過高:我們是耶穌最親密的門徒,為何復活了卻不立即顯現在我們眼前。祂卻顯現給他們看見,論關 係或背份都未到他們。因此,他們所見的耶穌未必是真的。
二、忘記耶穌的身份:祂是神的兒子,為何不能復活呢?因為他們的認知裡,復活的事是不可能發生。耶穌不論有沒有宣告,還是不能成真。因此,他們心裡剛硬,不願接受這個事實。
我們面對神的應許,有沒有存著與門徒同一的心態呢?我們認為某一應許不配在某位弟兄或姊妹身上成就,因此責備神。又或是,其他人都配得祝福,但我就是配得。「應許」與我無任何關係,更不會成就在我身上。最終,我們都不要忘記,耶穌是神的兒子。神的應許,不論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所以藉著他也都是實在(實在:原文是阿們)的,叫神因我們得榮耀(林後一20)。我們存著那種態度在心裡呢?

2010年2月24日星期三

第廿八篇 2010年2月24日(星期三)林靜傳道

經文:可十五21 47


是日金句


「祂救了別人,不能救自己。」(可十五31


我的心得

  1. 如果現在就是你生命的終結,你覺得你所得到的是什麼?


牧者心得

這就是神的兒子在世一生道路的結束嗎?祂所得到的就是十字架嗎?是為誰?為什麼呢?

讚美神!這就是福音。祂救了別人,卻不救自己。或者換一個方式說,為了救別人,祂不能救自己。祂不能救自己,因為祂決心要救別人。

如果我們稱呼祂的名,披戴祂的記號,自稱是基督徒,我們應該記得,這不僅僅是福音,這是律法,是法則。這是傳福音的不變原則。祂為了要救別人,就不能救自己。或者換一個方式說,惟有我們停止嘗試救自己,纔能走上救別人的道路。

對於那些從事救難工作的人,特別是醫生和護士,只有不顧惜自己的生命,他們纔能犧牲服事那些有需要的人。這一點對於事奉者也是真實的,除非我們願意自我犧牲,否則我們就無法在屬靈真理上得勝,無法有所貢獻。有一位剛從神學院畢業的年輕傳道人,對一位善於幽默諷刺的作家說,「你知道,講道時我並沒有付出甚麼。」那位幽默大師回答說,「那麼,聽者也得不到甚麼!」這是真實的,也是合乎聖經教訓的。如果我們要救別人,就不能救自己。我們所必須面對的惟一問題是:我們是否足夠剛強,能成為軟弱?足夠堅強能夠順服?能夠變成無能,但卻從這無能中發出更新的能力,祝福身邊的人?

第廿七篇 2010年2月23日(星期二)張潔明牧師

經文:可十五1-20

是日金句
「彼拉多要叫眾人喜悅,就釋放巴拉巴給他們,將耶穌鞭打了,交給人釘十字架。」(可十五15)

我的心得
我重視耶穌嗎?我重視與耶穌在一起的機會嗎?

牧者心得
今天的經文記載彼拉多審問耶穌的過程。令我感到驚訝的,彼拉多雖然親身與耶穌在一起,卻一直抽離,置身事外。
且看彼拉多的提問:「你是猶太人的王嗎?」「他們控告你這許多罪狀,你不答辯嗎?」「你們要我為你們釋放猶太人的王嗎?」「那麼,你們所稱為猶太人的王那人,我該怎樣處置呢?」他一直扮演著旁觀者的角色。
「其實彼拉多明明知道」(v.10),但因為他要「討好群眾」(v.15),於是作出了違背良心的決定。更可悲的,他因為「人」而放棄了「神」。
基督徒,彼拉多會否是你面對某些問題時的寫照?

第廿六篇 2010年2月22日(星期一)林惠欣傳道

經文:可十四53-72


是日金句

耶穌說:「我是。你們必看見人子坐在那權能者的右邊,駕著天上的雲降臨。」(可十四62)


我的心得

當耶穌面對不公義的審判、虛假的見證時,祂的回應是甚麼呢?


牧者心得


在客西馬尼園的禱告後,耶穌起來面對祂的使命:十字架的路。從夜晚到早晨,耶穌經歷一連串嚴酷的審判。祭司長和全公會的人一心只想找假見證控告耶穌,卻怎樣也找不到一個假見證。面對不公義的審判、虛假的見證,我們看到耶穌基督沒有為自己說些甚麼話,耶穌選擇不回答。但是,大祭司再問耶穌:「你是那當稱頌者的兒子基督不是?」(61節) 耶穌的回答:「我是。你們必看見人子坐在那權能者的右邊,駕著天上的雲降臨。」(62節) 耶穌直接承認自己的身分,祂是「當稱頌者的兒子基督」。

簡潔有力的一句「我是」,已經將他自己傳神國福音的,全部說明出來了。這句「我是」勝過了祭司長和公會的假見證。耶穌不為虛假的控告辯解,只是真實地表明自己的身分。耶穌所面對的不公義審判中,真正的公義反而得以彰顯。即使真理暫時被掩藏,終究可以經過時間的驗證出來。事實上對於用假見證的控告,設計好的陷阱、計謀等…… 最好的解決方式就是沈默不語。
也許每當我們遇到挫折或是痛苦的時候,別忘了,我們的主為我們的罪被釘在十字架上。在我們的生命裡也許會有的苦難要面對,但是,神並沒有在我們受苦難的時候離棄我們。相反的,祂與我們同在,與我們一同面所受的苦難。感謝主的恩典,感謝主的同在,讓我們願意把自己所有都奉獻給主,作一個神所喜悅的人。


第廿五篇 2010年02月20日(星期六) 方國成傳道

經文:可十四27~52



是日金句「他說:「阿爸!父啊!在你凡事都能;求你將這杯撤去。然而,不要從我的意思,只要從你的意思。」(可十四36)



我的讀經心得:


1. 作為跟隨主的門徒而言,你的試探和衝動是甚麼?你如何克服?1. 對你而言,你需要學習「警醒」的功課是那方面?



牧者心得
耶穌完成人生的使命,面對走上十架的苦難,縱然是有驚恐起來、甚是憂傷、極其難過的時候。然而祂沒有被肉體的軟弱所勝,倚靠的是神的話語、神的旨意,神的話語和旨意成了耶穌行事為人的最高標準。(參 v.27, v.36, v.49)
門徒跟隨耶穌多時,面對困難來臨時固然沒有一點危機感、甚至說出一時逞強的話,做出衝動的事情,似乎還未明白跟隨主的意義、未計算好跟隨主的代價,活出跟隨主應有的見證。(參 v.29, v.31, v.37, v.47)
「警醒」是作為門徒需要學習的功課。跟隨耶穌有爭論誰為大的試探,有想坐在得榮耀的耶穌左右的引誘,有為證明自己甚麼而胡亂說話和胡亂行事的衝動。但忘了跟隨主有學倣耶穌和受苦的代價。警醒使我們一直在有危機感的狀態之中,清楚自己獨特的身份和使命,沒有被情緒影響做出錯誤的決定,也不讓其他次要的事情左右完成重要的事。警醒使我們一直在禱告的狀態之中,讓聖靈提醒我們耶穌說過的話和神的旨意如何。

第廿三篇 2010年2月18日(星期四)陳智聰牧師

經文:可十三





是日金句:「耶穌對他說:『你看見這大殿宇嗎?將來在這裡沒有一塊石頭留在石頭上,不被拆毀了。』」(可十三2)





我的讀經心得:
聖靈怎樣在你面對任何也不可靠的情況時,出手引領你?






牧者心得:(可十三2)耶穌講到那大殿宇將被拆毀。聖殿(大殿宇)是所羅門時期後猶太人信仰的重要象徵。代表著神對猶太王國的賜福,也代表著神與猶太人同在。聖殿顯示出神的榮耀,代表著神對大衛後裔王權的認可。但很有趣,耶穌基督(在人看來是大衛的後裔)卻預言這個大殿宇,將要被拆毀,而其後的經文就講出了末期來臨前的各種災難情況。耶穌的預言,講出了那種人們長期以為是宗教上永存的東西,其實也是多麼的脆弱。相反,信徒在面對一切脆弱的東西都靠不著的時間,當他們面對公會的審判,v11講到他們不要預先思慮說甚麼,因為那時聖靈會賜下當說的話,為主耶穌作見證。聖靈在這個甚麼也靠一著的情況下,反成了耶穌預言中唯一可靠的那位。聖靈怎樣在你面對任何也不可靠的情況時,出手引領你?撒迦利亞書四章6節講:「...萬軍之耶和華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 」這句話,我們真是要好好意會。

2010年2月20日星期六

第廿二篇 2010年2月17日(星期三) 楊天恩牧師

經文:可十二18-44


是日金句
神不是死人的神,乃是活人的神。(可十二27上)

我的心得
我是一個好辯論的人嗎?
我的信仰知識令我更親近神,還是更不受教?


牧者心得
撒都該人是當時猶太人當中另一批宗教專家。他們與祭司長、文士在當時合組成一個以聖殿為中心的「宗教-政治」集團。耶穌出現,並且帶著權柄的教導,對他們的權威帶來負面的影響。
當時耶穌的服事令大家也看出祂的不同,甚至祂是神的兒子的身份亦多次被表明。撒都該人為了堅持自己的宗教利益,他們不惜與耶穌辯論。耶穌直指他們的問題:「……豈不是因為不明白聖經,不曉得神的大能嗎?」(可十二24)一個好辯論的態度會使我們的心眼被蒙蔽,讓我們「不明白聖經」。我們會濫用了聖經,把它切合了我們的利益和用途。但聖經最重要的功用卻是為耶穌作見證,讓我們好相信(有委身於跟隨、遵行,就是「受教」的意義),以致我們得永生。(約五39,對比可十二35-37)
這就引出了本段聖經最重要的部份:神給我們的大誡命--盡心、盡性、盡意、盡力的愛主你的神和愛人如己。(可十二30-31)為甚麼我們不能實踐大誡命--如果這是最重要的話?唯一的原因,就是我們心眼被蒙蔽。如果我們不能遵守大誡命,我們就難以進入神的國中,見到聖靈大能的運行。

2010年2月19日星期五

第廿一篇 2010年2月16日(星期二)駱家欣傳道

經文:馬可福音十一章 27節至十二章17節

金句: ……匠人所棄的石頭,已作了房角的頭塊石頭。這是主所做的,在我們眼中看為希奇…… (可12:10-11)

我的心得

人常常說要不斷增值,在屬靈生命上我們有否也有「不斷增值」的態度,渴望不斷成長改變,變得更成熟呢?
你對屬靈長輩、弟兄姊妹友善的提醒和忠告有何反應呢?

牧者心得
十二章起首講述了關於兇惡園戶的比喻,耶穌把自己比喻作葡萄園的主人,葡萄園就是人生命範疇的種種。主人把葡萄園租給園戶,就像神把世界交給屬神的我們管理一樣,但是主權仍然是屬於神自己的。因著神對我們的愛,祂樂意給我們自由意志來經營我們的人生。
租戶須有權亦須有責,我們也一樣。我們有自由意志選擇作人生不同的決定,享受和經歷神的豐盛和保護,但同時我們也要對神負責,我們須有生命成熟的表現。這是神對我們的要求,這就是「到時候當納果子」的意思。
信耶穌,不只是決志一刻的事情。跟從主的路,我們應當努力的學習成長,脫離舊日生命被罪纏繞的景況。要學習成長,要生命改變當然不容易,也不是一刻就學會的事,需要神的加力,讓我們自己有足夠決心和堅持。神重視的是我們渴望成長的生命態度,這態度會驅使我們不斷努力和進步,不願停留。經文v.10-12說到,園的主人再三打發僕人前去租戶那裡。這裡表達到神對人不負責任的表現,不斷寬容忍耐,一次又一次給我們機會。在我們的信仰經驗中,聖靈會不時來提醒我們,藉著神的話、弟兄姊妹的提點,我們總有不少機會為自己做錯的事,再次回頭選擇、或是改變。重要的是,我們有否重視神給我們的提醒,有否立刻的求神加力讓我們離開那些不合神心意的東西呢?
神對人的悖逆的回應終有極限,神為愛的原故差遣祂的愛子,卻被人殺害。神給當時的群眾、祭司長和文士一個的回答和挑戰,也就是今天給我們的挑戰﹕你今天的選擇是棄祂或靠祂 (v.10)若是棄絕祂,人無論如何『匠』心獨運,仍不得建造;若是依靠祂,人雖無能,但主必親自建造。

第廿四篇 2010年2月19日(星期五) 楊李靜儀牧師

經文:可十四1-26

是日金句
耶穌說:「由他吧!為什麼難為他呢?他在我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要向他們行善隨時都可以;只是你們不常有我。(可十四6-7)

我的讀經心得


  1. 耶穌讚賞那用香膏膏祂的女人,耶穌想我們學效她甚麼東西呢?

牧者心得
  耶穌提醒門徒「你們不常有我」,耶穌也吩咐他們「……普天之下,無論在什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做的,以為記念。」(可十四9)這女人所作的得主的尊榮。當門徒認為這女人所作的是浪費及無意義的時候,耶穌認定女人所行的是為他安葬的事,這事很奇怪,沒有人會為一個活生生的人預備安葬,我相信這女人來到主面前絕不想耶穌死,帶香膏來膏耶穌是因她願意將生命中最寶貴的獻給主,而她這次帶著愛和犠牲的行動卻成就了一件更大的事,這事配受世世代代的歌頌。

  祭司長和文士以自身的利益去計算他們對待耶穌的方法,門徒以成果和對錯來計算他們的每一步,這女人卻以她與主的關係去計算她該作的事,故此她可以在主身上作了一件美事,當我們能目標正確,我們便能活的正確。 

2010年2月17日星期三

第十九篇 2010年2月13日(星期六)劉嘉怡傳道

經文:可十32-52

是日金句:「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可 十45)

我的心得:我們的人生目標是甚麼?

牧者心得:

第32-34節,耶穌才說自己將會遇害,但第35節,雅各及約翰卻求耶穌:「在你的榮耀裡,一個坐在你的右邊,一個坐在你的左邊。」他們心裡想著,耶穌作王時,能成為左右丞相般,伴在君王身邊。他們把這想法,成為自己的人生目標,就算耶穌三番四次講解關於祂的真正彌賽亞身份,並不是屬於地上的,但他們卻聽不進耳。

但耶穌告訴他們:「不是我可以賜的,乃是為誰預備的。」人類一切的安排都掌握於上帝的主權範圍內,耶穌從來沒有篡奪了上帝的權力和位置,祂的人生是完全的順服在上帝旨意之下。

  耶穌只是忠心順服的遵行神的旨意,不論是服事人,甚至作多人的贖價,祂只是順服在神的旨意下。這是祂的人生目標,清晰、而且明確。因為這清晰的人生目標,我們能有愛人的心,為別人的需要「停下來」(v.49),服事人;我們也因此生活有力量,甚至不怕犧牲。

  今日,我們的人生目標是甚麼?若沒有耶穌基督為我們犧牲,我們可能仍像門徒一般,迷失於自己的人生目標內,甚至遠離神的心意。但當我們學習門徒,堅持信靠耶穌,等候祂,並且被聖靈充滿,必能見到神給我們各人獨特的、美好的旨意,又滿靠著祂所賜的能力,每天過著感恩的生活。

2010年2月12日星期五

第十八篇 2010年2月12日 (星期五) 吳詩韻傳道

經文:馬可福音十章 1~30節

金句:
「我實在告訴你們,人為我和福音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姊妹、父母、兒女、田地,沒有不在今世得百倍的,就是房屋、弟兄、姊妹、母親、兒女、田地,並且要受逼迫,在來世必得永生。」(可十29~30)


我的心得:
  • 現在你所追求的有永恆意義嗎?

牧者心得:
這章經文出現兩個主題守律法和進天國,按照律法生活是一種態度,進一步耶穌指出跟隨祂不只是守律法,而是去實踐基督的生命,當耶穌與年輕的官談道時,他的回應是從小都遵守一切律例,但耶穌對他提出更進一步的要求時,耶穌期望這年輕的官作出勇敢的回應,年輕的官反應是憂慮地遠離,最終他轉移目標了。耶穌向年輕的官作出一個挑戰~~拿出自己一切所有,將他的全部放在在別人身上,這樣才可以找到真正永恆的快樂。有時候我們都擁抱着一些放不下的東西可能是你:放不下面子、事業、一些想法、錢財、時間……耶穌生命的教導是,衪放下自己尊貴的身份,換上順服謙卑作衪自己,就如腓立比書二章:「他本有 神的形像……反倒虛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我們能否學效耶穌基督,時刻思想到耶穌的犧牲以衪的性命換我們的命,會否讓你感到願為基督放下更多呢?耶穌期望我們離開安逸的生活模式,成為一個為天國冒險的一群。
當你選擇放下同時進到冒險裡

1)真誠地對別人並付出更多的愛是一個冒險 (或會不被接受,甚至 受到傷害,你還是會愛人嗎?)
2)放下一直擁抱的人錢財和事物是一個冒險 (或會感到失去一點點安全感吧!)

但請謹記耶穌已給我們應許「我實在告訴你們,人為我和福音撇下……受逼迫,在來世必得永生。」(v29~30)衪應許我們屬靈的層面得着豐盛,在世必蒙賜福,當步進永恆的路上,我們是要付上生命的代價(v30)你同意嗎?你願意為主付代價並且擺上自己更多嗎?

第十七篇 2010年2月11日(星期四) 程添昇傳道

經文:可九33-50

是日金句
「凡為我名接待一個像這小孩子的 ,就是接待我。」(可九37)
我的心得
  1. 我們事奉的心態是什麼呢?
  2. 我們事奉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牧者心得
耶穌和門徒前加百農,門徒在路上彼此議論一件事:「誰為大」。誰為大絕對是我們想追求一件事,教會要大、事工要大、服事的果效要大......或者我們沒有直接與弟兄姊妹爭論「誰為大」,但我們心裡有否因為弟兄姊妹的服事而不滿,或是看不順眼呢?這個就是我們的看法,也是我們在服事上漸漸追求的事情。服事成為證明自己的能力,而不是祝福他人為目的。
耶穌解決門徒的方法,不是直接指出誰是最大。反過來提出一個觀念,若有人願意作首先的,他必作眾人末後的,作眾人的用人(v35)。這個絕不是能力的問題,而是心態的問題。我們願意先作人的用人嗎?再進一步問,我們願意作眾人的用人,是不是為了作「最大」呢?當然不是,我們服事弟兄姊妹就應像服事主一樣。因此,「誰為大」是沒有需要爭論,服事弟兄姊妹就像服事主一樣。

第十六篇 2010年2月10日(星期三)林靜傳道

經文:可九14– 九32

是日金句
「你若能信,在信的人,凡事都能。」(可九23)

我的心得
我真相信禱告的大能嗎?

牧者心得
有一次一個青年人問怎樣可以從神那里得到需要的幫助,有一個親愛的老婦人站起來,伸出她的指頭來指着那個青年人,很鄭重的回答說: 「你只要相信神已經作了,事情就成了。」這纔是信心準確的解釋。在信心大學中有許多必修科:信心的試驗,信心的實習,信心的忍耐,信心的毅力,信心的得勝等等。這些都是要花許多時間去學習的。如果你向神祈求了,可是答應並不來臨,你怎樣呢?要繼續相信神的話,不要因眼見就感覺搖動;在你站穩的時候,你的能力和經驗都會增長。但是多少時候,我们最大的危險乃是:求了神之後,我们不相信神已經作了,我们反設法去幫助祂,還請别人去幫助祂,然後看神怎樣去作這件事。真的信心係一講完「阿們」,就放手,讓神獨自去完成祂的工作。它的不二法門就是:「當將你的事交托耶和華,並倚靠祂,祂就必成全」(詩卅七5)

2010年2月11日星期四

第十五篇 2010年2月9日(星期二) 陸張潔明牧師

經文:可八27 – 九13

是日金句

「這是我的愛子,你們要聽他。門徒立刻周圍觀看,再也看不見別的人,只見耶穌單獨和他們在一起。」(可九7-8)
我的心得
  1. 我真相信耶穌時刻與我同在嗎?

牧者心得
今天的經文記載彼得坐上了「屬靈過山車」。
8:29,他宣認耶穌就是基督;8:33,他胡言亂語,遭耶穌當眾訓斥;9:2-4,他親眼看到了耶穌的榮耀;9:5,他再次胡言亂語;9:7,他聽到了神的宣告。
第一次胡言亂語,因為他「只思念人的事」;再次胡言亂語,因為他「非常害怕」。甚麼事令我終日思念,甚麼事叫我非常害怕,以致我失去了屬天的視界?
在人看來,彼得真夠丟臉,但耶穌卻不這麼認為。由始至終,耶穌與他同在;由始至終,耶穌向他說話。「我們縱然失信,祂仍是可信的,因為祂不能背乎自己」(提後二13)。
彼得能夠從錯誤中學習,在失敗裡成長,因為他有耶穌。

2010年2月8日星期一

第十四篇 2010年2月8日(星期一) 林惠欣傳道

經文:可八14-26


是日金句


你們有眼睛,看不見嗎?有耳朵,聽不見嗎?也不記得嗎?(可八18)


我的心得

我們看重的事,是否神看重的事呢?

牧者心得


耶穌行了很多神蹟、醫病、趕鬼、吃飽五千人、平靜風浪等等,但是法利賽人依舊不信,要求耶穌再行神蹟,然後耶穌囑咐門徒說:「你們要謹慎,防備法利賽人的酵和希律的酵。」(15節) 但是門徒則是不明白耶穌的意思,不明白耶穌所作所為,卻為忘了帶餅彼此議論。門徒的心關切自己食物的需要,因此不明白耶穌的教導。耶穌指出門徒的錯誤,他們心思意念集中在自己的肚腹,所以聽不懂耶穌的話。耶穌對門徒說︰你們有眼睛,看不見嗎?有耳朵,聽不見嗎?也不記得嗎?(18節) 這番話似乎也回盪在我們的心裡,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否也有這種「輕重不分」的現象?跟從主的人要常明白神的心意,並看重神所看重的事。今天我們看重的事,是否神看重的事呢?盼望我們對耶穌不是如法利賽人般剛硬,也不是如門徒般愚拙,不明神耶穌的意思。求耶穌開我們的心竅,使我們能真認識耶穌,認識祂一切奇妙的作為,看重神所看重的事。

之後,耶穌去到伯賽大,有人帶一個瞎子來,求耶穌摸他。(22節) 耶穌把瞎子帶到村外,兩次按手給他醫治。瞎子就全然清楚看見。耶穌的醫治過程不像以往一下子的禱告就醫治好了。相反的,這個瞎子是兩次按手後才清楚看見。這告訴我們禱告求醫治要有信心,要繼續不斷的祈求,直到完全得著為止,並不是我們要求神立時滿足我們的需要。我們來到主面前可以儘管把我們的需要告訴祂,但是卻不要限制神的工作,讓神在我們生命中有完全的主權,成就祂的心意和計劃。

2010年2月6日星期六

第十三篇 2010年02月06日(星期六) 方國成傳道

經文:可七24~13


是日金句

信的人必有神蹟隨著他們,就是奉我的名趕鬼;說新方言;手能拿蛇;若喝了甚麼毒物,也必不受害;手按病人,病人就必好了。」(可十六16~17


我的讀經心得:

1. 弟兄姊妹,你以怎樣的動機和態度來尋求神呢?

2. 經文中那一種人的態度是最期望達到的?那一種人的態度是最難達到的?


牧者心得

作為主耶穌的跟隨者,理應像耶穌一樣,無論去到任何一個地方,他的事奉果效,以及他的生命見證同樣隨著他的足跡而行,是難以隱藏的,就正如本卷福音書的其中一句鑰節:「信的人必有神蹟隨著他們…… (十六16

然而一個的人,應該存著怎樣的態度來尋求神呢?

一、 (七24~30)屬敘利腓尼基族的外邦婦人相信神,她為了能趕出女兒身上的污鬼,俯伏在耶穌的腳前求,信心大至一個地步相信神的憐憫同樣臨到似乎是不在恩典之下的人。事實證明;並沒有所謂不在恩典之下的人,只存在尋求神的人存著怎樣的動機和態度的問題。

二、 (七31~37)求主醫治耳聾舌結的人相信神,當他們看見耶穌的醫治,雖然耶穌的時候未到,因此祂囑咐他們不要將此事告訴其他人,可是他們越發將此事傳開,因為對他們來說,這是「他所做的事都好(七37)」的好消息,是禁不住要傳開的好信息。今天是這好消息要傳遍天下的時候了,我們這相信神的人會像他們嗎?

三、 (八1~9)那四千男人(若將婦孺的數字加上的話約有八千人)相信神,故此他們跟隨著主耶穌足足有三天的時間,其實不用耶穌的推理,他們也明知會餓著回家,明知會在回家的路上困乏,但仍然選擇跟隨著主,為了要聽祂的教訓,因此他們經歷神的關懷、照顧他們的景況,以神蹟奇事回應人真實的需要。故此;相信神的人是要有一點傻勁的。(按保羅說法,我們是為主癲狂的)

四、 (八11~12)法利賽人也相信神;可是他們以試探的口吻來向耶穌求神蹟,並不是為了要證明耶穌乃神兒子的真實,相反是為了有話柄反對祂、捉拿祂。因為耶穌的存在令他們感到削弱了他們在人前的權威,削弱了他們固有的利益,破壞了他們對於宗教的詮釋,奪去了他們在現有位分上所獲得的安全感。故此;存這種態度來尋求主的人一無所得

親愛的弟兄姊妹,捫心兒問,你也是相信神的,然而你是屬那一種人、那一種態度和動機來尋求神呢?

2010年2月4日星期四

第十一篇 2010年2月4日(星期四)陳智聰牧師

經文:可六30-56

是日金句:

「耶穌回答說:『你們給他們吃吧。』」(可六37)

我的讀經心得:

  1. 使徒聚集在耶穌處,報告甚麼?他們依賴誰去作?
  2. 當耶穌發出:「你們給他們吃吧」的挑戰時,門徒的反應怎樣?為甚麼他們會這樣?
  3. 面對有需要的人時,主耶穌曾否也這樣挑戰你?主耶穌說:「你給他們吃吧。」你會怎樣回應?

牧者心得:

這段經文,馬可以使徒聚集在耶穌那裡述職,作為記述的開始。(可六7-12)記載了耶穌賜予門徒權柄,可制伏污鬼、醫治疾病、也傳揚福音。使徒們回來耶穌處述職,講述了自己所作的一切。明顯地,他們在那裡的工作有極大的果效,以至眾人都跟著他們。他們在該地的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力。

但在(可六35-44)的記載中,有一個很奇怪的地方,就是當天色已晚,門徒面對大群餓飯的人時,卻顯得無能為力。(可六7-11)記載耶穌吩咐門徒出去傳道時,不要帶食物和口袋、也不要帶錢,也不要穿兩件褂子。門徒的傳道工作基本上完全了依賴神的供應。但奇怪的是,他們有信心依賴神去傳道、趕鬼、治病,但在面對群眾肚子餓這個實際需要(也是最為基本的需要)時,門徒卻沒有信心依賴神去供應那些餓著的人群,他們在這事上顯得無能為力。

我相信主耶穌在(可六37)對門徒的吩咐:「你們給他們吃吧。」是一種對門徒信心和生命成熟度的挑戰。門徒可以依靠神傳道、趕鬼、治病,因為這個工作所要求的付出,只是體力上的,而且除此之外所有權柄本來就是他們所沒有的,他們只是白白地得來,白白地捨去。但在供給眾人的吩咐上,耶穌卻要求動用他們所本有(當時他們手上的少少食物),但卻是不足夠的東西。即他們被要求在不足夠的情況下,去供給眾人。門徒的眼睛在這個挑戰下,就只看到自己的不足夠,卻看不見在之前傳道、趕鬼、治病時所依賴的那位神。

主耶穌吩咐門徒在世人中傳道、趕鬼、治病,可理解為耶穌吩咐門徒牧養世上的人。事實上,牧養不只是牧師、傳道人、教會領袖對信徒所作的事,其實牧養乃耶穌對所有門徒的呼召。作為耶穌基督的門徒,我們有牧養(即照顧、教導的意思)世界的責任。當我們牧養世界時,我們除了依賴神去傳道、趕鬼、治病外(當然這是很重要的事情),我們又有否依賴神去供給世人的需要?當神也這樣要求我們付出我們所有,但卻是不足夠的東西時,我們又會否立時只看見自己的不足?而看不見我們應該依賴那豐足的神?

在給予世人實際幫助的事上,神的全能與基督徒所常顯得的無能為力,真是有鮮明的對比。當基督徒忘了依賴這位全能的主時,他們不單沒有幫到那些有需要的人,更大的問題是他們沒有彰顯出那位豐富和全能的主。而這卻是神對門徒的呼召。我相信我們的信心,是時候要再走前一步了。

2010年2月3日星期三

第十篇 2010年2月3日(星期三) 楊天恩牧師

經文:可 1-29

是日金句

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困倦;強壯的也必全然跌倒。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賽四十30-31)

我的心得

  1. 我是一個容易被挫折打擊的人嗎?
  2. 為甚麼?

牧者心得

在生命中設定目標非常重要。在生命中常常提醒自己向著標竿奔跑,更加重要。

我相信我們很多人都試過在工作、人際關係和事奉中遭遇錯折。耶穌也不例外。

當時耶穌的事奉已經薄有名聲,當然不單因為祂的教導,也包括祂所行的神蹟奇事,證實所傳的道。我相信耶穌也很希望「他自己所關愛的人」(最近考古的發現當時的拿撒勒只得約50戶人家http://tw.myblog.yahoo.com/a122892cm/article?mid=22269&prev=22272&next=22268)領受福氣,所以他回到家裡,傳天國的福音,期望為鄉人帶來神蹟奇事。

然而事與願違。

「這不是那木匠嗎?不是馬利亞的兒子雅各、約西、猶大、西門的長兄嗎?他妹妹們不也是在我們這裡嗎?」他們就厭棄他。(可六3)

他們就厭棄他。

這種厭棄使他們對耶穌的工作失去信心。(可六6)對的,如果那個人不被信任,他做甚麼也不會被信任,他所做的也不會被接納,他所做的,都會被理解為別有用心。

這是耶穌的鄉親對他的看法。

我相信如果我們遇見這樣的情況,肯定是我們的世界末日。(更不好的事其實已經發生:耶穌的表兄、事奉的同志--施洗約翰--已經殉道!對我們來說,這是「人衰行路打倒tun」的又一明證。)

耶穌怎樣做?

耶穌有崩潰嗎?耶穌有放棄嗎?

(奇怪,耶穌有這樣的能力叫施洗約翰復活,但祂卻沒有做。真的那麼奇怪嗎?!)

我相信耶穌在禱告中能分辨、能得力、能知道怎樣與神同工完成生命的託負。(可六31-32)

就是少年人也要疲乏困倦;強壯的也必全然跌倒。但那等候耶和華的必從新得力。他們必如鷹展翅上騰;他們奔跑卻不困倦,行走卻不疲乏。(賽四十30-31)

耶穌隨即差派十二門徒,差遣他們兩個兩個的出去,做他曾被拒絕的事。他選擇十二門徒,而沒有叫更有影響力的約翰復活,是因為他在與神的團契中明白十二門徒在神將來的計劃如何。我因知道聖經日後的記載而知道和相信,耶穌卻是在寧謐中知道神的計劃而參與在神的計劃中。

有些人和事改變不了。有些可以。問題是:我們會否為改變不了的事感到沮喪和憤慨,然後忘記和否定了,我們仍然有靠著神的能力去改變可以改變的事。

上主,力不能挽者,求俾我泰然處之。力能挽者,求俾我毅然為之。孰此孰彼,求賞我智慧以明辨之。阿們。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Amen.
(by Reinhold Niebuhr)

因為耶穌知道他的目標,並且靠著神的同在來向著目標奔跑。你有這向前的眼光嗎?

 

2010年2月2日星期二

第九篇 2010年2月2日(星期二) 駱家欣傳道

經文:馬可福音五章21-43


是日金句
耶穌聽見所說的話,就對管會堂的說﹕「不要怕,只要信!」 (可五36)


我的心得

  1. 若神要我們經歷信心的磨煉,我們是否願意被帶到我們心靈的曠野,接受神的熬煉呢?
  2. 我們的信心需要經歷成長痛苦的突破,我們的心會翻騰掙扎,我們可以如何面對呢?



牧者心得

當我們仔細來看,就會發現管會堂的睚魯求耶穌醫治他的女兒這記載是被分為兩段(可五21-2435-43),而中間則加插了患十二年血漏的女人得痊愈的記述(可五25-34)。因此,我們必須要問馬可這樣記述有何用意?這樣的記述,產生了一個很特殊的效果,馬可就是要來挑戰我們的信心邁向更成熟,更具突破性。

l 信心的熬煉(21-34節)

眶魯在凝重的氣氛、在危急的關頭,請求耶穌在他女兒還未死之前,趕快去為他的女兒按手禱告,終於耶穌起行了。睚魯懷著希望和雀躍的心情,跟在耶穌左右,一起向通往他家的路上進發。可是,人群中的一個女人,她的情況並沒有睚魯女兒般的嚴重,但耶穌卻非常關注她。當那女人要將她過去十二年中所經歷的苦況「全」告訴耶穌時,我們可以想像一下睚魯的心是何等的波濤起伏和焦急莫名,因他知道他女兒的時間無多了!睚魯在耶穌身旁焦急、無言地等待。他看見那女人得了醫治的喜樂,相反自己的女兒卻步向死亡。這種無奈、焦慮和不安促使睚魯希望耶穌別再耽延,趕快起程,在他女兒未死之前到他家中。兩個等待著的靈魂,在焦慮和死亡的邊緣上掙扎。

在真實的信仰生活中,我們也會遇上這種困境。我們渴望神快快來解決我們的問題,可是很多時候神卻要我們學習等待,教導我們要更多的倚靠祂。若神要我們經歷這信心的磨煉,我們是否願意被帶到我們心靈的曠野,接受神的熬煉呢?

l 信心的突破(25-35節)

「我只摸祂的衣裳,就必痊愈」(可五28)。連耶穌也讚賞她說:「女兒,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回去吧!你的災病痊愈了。」(可五34)這是一個很大的信心,過去這女人信醫生,靠藥物,但這裡她作了一個巨大的突破,一個生命的突破,更是一個信心的突破。我們今天的信心需要不斷被挑戰,也要不斷的突破。「你的女兒死了」(可五35)——這令睚魯徹底失望的宣告。對睚魯來說,他要面對的是一個極大的挑戰,一個信心突破極限的挑戰。一場驚天動地的信心掙扎在他的心中激盪。信呢?不信呢?信耶穌能治病是一回事,但信耶穌能起死回生是另一回事!由相信耶穌能治病,改為相信耶穌可以使死人復活。

我們的信心或許也會經歷這樣成長痛苦的突破,我們的心也會經歷同樣的翻騰,我們可以如何面對呢?耶穌是這樣回答﹕「不要怕,只要信!」

第八篇 2010年2月1日(星期一) 鍾樹森牧師

經文:馬可福音第五章1-20節

是日金句
「你回家去,到你的親屬那裡,將主為你所做的是何等大的事,是怎樣憐憫你,都告訴他們。」(可五19)

我的心得
  1. 我對耶穌有多歡迎?祂在我的生命裡有何地位?
  2. 耶穌怎樣改變了我的生命?
牧者心得
若果我們對文字形象化能力高的話,這是一段叫人很有恐怖片感覺的記載,因為格拉林被鬼附的人從墳塋裡跑出來,這種感覺總會讓膽小者吃驚的。當然,聖經沒有企圖製造一幅恐怖畫面,馬可只是按當日發生的事實作記錄而已。
「群」的名字很是嚇人,因為這是一個當日羅馬軍隊的編制,一「群」約有六千人,所以這人身上確實有很多鬼。固然,有人會誤會後來約有二千隻豬淹死而認為有二千隻鬼,但只要我們理解一隻鬼不必然往一隻豬內就明白其實有多少鬼根本不是重點,重點只是很多鬼就可以了。
被鬼附者與群眾的反應是有共通點的,就是:「不要來煩我!」這一個共通點的外在表現會包括了:不要阻礙著我的墮落、不要破壞我的安靜、不要侵吞我的財富、不要騷擾我的宗教。基於這態度,他們不約而同地都在拒絕耶穌,所以不想受苦,也有央求耶穌離開他們。
雖然如此,被鬼附者卻顯出改變,他心裡明白過來雖然害怕,但在耶穌教導之後,他就照著去傳揚耶穌為他作的大事。這一個分別,成為強烈的對比,一個人的轉變比一班群眾更加明顯更加大。我們從事都曾拒絕耶穌,但我們今天好像那個轉變的人呢?還是仍像那一群拒絕耶穌的群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