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30日星期日

第九篇 2007年10月1日(星期一) 楊天恩牧師

經文:馬可福音五21-43

是日金句

「我只摸祂的衣裳,就必痊癒。」(可五29)

我的讀經心得

  1. 為甚麼血漏病女人的信心被耶穌稱讚?
  2. 我的信心受著甚麼限制?

牧者心得

  耶穌接連行了兩個很大的神蹟。這兩個神蹟的出現,都關乎信心的。我看見一件很重要的事,聖經作者告訴我們一件事:絕境是信心的危機,同樣也是信心的契機。

  睚魯要求耶穌去醫治他的小女身,因為她「快要死了」(v.23)。這肯定是一個刻不容緩的境況,他相信耶穌按手在她身上,她便好了。他的女兒還未死去,他還有希望!他與耶穌要分秒必爭!

  然而,就在趕赴他家的過程中,有很多人跟隨擁擠耶穌。在人群當中,「有一個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在好些醫生手裡受了許多的苦,又花盡了她所有的,一點也不見好,病勢反倒更重了」(v.25)。十二年的疾病、因為這病成為了社會所排斥的人(血漏在律法上是不潔淨的)、身體和心靈都受了極大的苦楚,她失去了一切,而且在可見的將來,她將要受更大的苦楚!這是人生中的絕境。原則上,她可以自暴自棄,然而她卻把反過來,把信心重重投資在耶穌身上--反正「再沒可能有更大的損失」(nothing to loose)。這種心態,使她的信心毫無攔阻。由此,她的信救了她。(v.34)

  這個女人與耶穌的對話,肯定令睚魯急如熱鑊上的螞蟻。「我的女身還好嗎?」壞消息終於傳來:「你的女兒死了!」傳話的人自然的結論就是:「何必還勞動耶穌呢?」(v.35)是的,這次真是致命的拖延。但耶穌卻回應說:「不要怕,只要信!」(v.36)因為「神造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傳三11)當我們落在絕境中時,我們的信心將會有更大的回報!或者說,不在絕境中,信心的價值也不能完全顯露--我們或許會靠著時機、靠著我們認為可行的方法、靠著可以幫助我們的人--然而,耶穌卻只想我們完全委身信任祂。當我們的生命中,只有耶穌是我們信心的對像時,我們才能體驗和經歷從神而來的各種幫助,我們才看見神在我們生命中為我們預備的完滿計劃。

第八篇 2007年9月29日(六) 楊天恩牧師

經文:可五1-20

是日金句

……你回家去,到你的親屬那裡,將主為你所作的,是何等大的事,是怎樣憐憫你,都告訴他們。(可五19)

我的讀經心得

  1. 耶穌這次趕鬼事件對當地的人有何重要性?
  2. 你認為當地的人為甚麼要央求耶穌離開?

牧者心得

  如果我們要被神使用,我們必須檢討我們的價值觀。我們怎樣看待別人、看待事情、和評估價值。

  格拉森這地居住了一些非猶太族裔的人--從他們養豬這事,我們可以得知這個事實。從二1可知,耶穌原本在加利利的迦百農;五21告訴我們:「耶穌坐船又波到那邊去……」,即是說,耶穌進到格拉森(五1)是一個特別的行程--事實上,按耶穌的工作理念,祂是會先到猶太人當中傳福音的,但祂卻專程的跑到這個外邦人的地方,為了這被鬼附的格拉森人而來!

  這被鬼附的格拉森人一直沒有人理會和重視。甚至沒有親人,住在墳塋裡。就算污鬼怎樣叫他自己傷害自己,也無人過問。但耶穌卻特地為他而去,正如耶穌曾指出:「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路十九10)你有這份對人的重視嗎?你重視你的得救嗎?你聽到別人靈魂中對救恩的呼喊嗎?

  有人認為耶穌在這裡教導了我們趕鬼的方法,就是要問鬼的名字是甚麼。然而,耶穌卻不是為了要知道這群鬼的特性是甚麼,而是要顯出神怎樣看待人的價值。附在這人身上的鬼叫「群」--這是當時羅馬軍隊中的一個軍團的名稱,人數有六千。故此,當這六千隻鬼吃到二千頭豬身上時(v.13),人知道這群鬼有多大勢力,他們也損失了二千頭豬。但當地的人居然因為損失了二千頭豬而請耶穌離開(v.17),相反的,他們對那個被釋放的人卻無慟於衷!是的,有時我們的服事心態也是如此。我們對靈魂得救不太熱衷,但我們卻喜歡教會中有不同的活動、聚會有多少的人數、教會有甚麼名聲、小組內部是否彼此相愛……,但我們最終卻忽略了對有需要的人的接納。但耶穌卻特地為這人而去,趕出他身上的污鬼。今日我們會怎樣看待別人、看待事情和評估教會事工的價值?這值得我們重新反思,求神憐憫。

2007年9月29日星期六

第七篇 2007928日(星期五) 林惠欣傳道

經文:馬可福音四21-41

是日金句

「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可四23

我的心得

  1. 耶穌像明燈照耀,那麼我們這些信靠祂的人,又如何呢?我們可能被掩藏在斗底下,不顯露出來嗎?

  2. 在你信主前與信主後,當你面對人生的風暴時,有何改變?


牧者心得

耶穌在馬可福音第四章一開始便說撒種的比喻、之後解明撒種的比喻,又講論到燈要放在燈台上、種子的成長、及芥菜種的比喻,這些是有連貫性的。

  • 燈要放在燈台上(v.21-25)︰是指神的道必被傳開。燈是指「神的道」,耶穌的意思是指,他現在解釋撒種的比喻給你們知道,你們都聽見了,將來他被釘十字架、升天、返回神寶座的右邊後,你們都要把所聽見的道,四處的大聲宣講出來,因為神的道是不能放在斗底下、不能放在床底下,要放在燈台上,才能發揮它的功用。「斗」,是一種量器。「放在斗底下」是指沒有人會把燈放在小的量器底下,因為只能照亮很小的地方,而且斗會把光蓋住,很易熄滅的。所以我們的燈一定要放在燈台上,才能發揮它的功用。同樣,我們用甚麼量器量神的道,就代表我們會怎樣聽,用大的量器量神的道,這樣領受就得著更多,若是用小的量器去量,就連所有的也要奪去。這是屬靈的原則。所以我們作為一個撒種的人,我們要一面撒種,一面將神的道傳揚出去,同時,也是幫助堅固自己的心,帶著一個謙卑,渴慕,尋求的心,來聽道,神就會照著我們的渴慕來滿足我們。

  • 種子的成長(v.26-29)︰自然界的現象,人撒種在地上,種子就會自然的發芽長大、成熟結穗。「睡覺」、「起來」:表示一日復一日,不續進行的動作。同樣神的國在人心中也是這樣,當我們把福音傳給一個人後,福音會在這人心中一日復一日不斷長大,直到這人也成為一個結果子的人。

  • 芥菜種的比喻(v.30-34)︰芥菜種,在猶太民間認為是世上最細小的種子。但當它長大後會高達十到十二呎。就比各樣的菜都大,甚至天上的飛鳥可以宿在蔭下。神的國在地上藉著我們去擴展。起初好像是微不足道的,似乎是起不了任何作用的。但我們每天不斷飲主的活水,吃主的話時,主的話終必在我們生命中成長,成為大樹,多結果子成為別人的祝福,神的國就是這樣不斷的擴展。

當耶穌講完了撒種的比喻,和門徒渡船到另一邊去,在海上的時候耶穌就在船尾睡著了,正在門徒平穩安靜、無憂無慮的時候,海中忽然起了很嚴重的暴風;門徒就很驚徨、懼怕,就叫醒耶穌,耶穌就平靜了風和海。之後耶穌責備門徒沒有信心,門徒懼怕且驚訝耶穌居然能夠控制自然律。在我們人生的旅途中,遇上風浪是不可免的,但是主在我們船上,風浪又有甚麼可怕?有時等候主的時候,就好像主在船上睡著了,但我們會覺得耶穌好像不在我們的船上,祂好像沒有聽你的禱告、呼求,耶穌好像沒有在風浪中與我們同在?耶穌不是沒有與我們同在,祂只是暫時沒有回應,是因為他要幫助我們生命成長。祂必不丟棄我們,也不撇下我們。

今天,讓我們明白耶穌所講的比喻,成為一個用心聽神的道、用心接受神的道的人,成為一個果子的人。也讓我們成為那芥菜種,雖然是最微小的,但靠著主的恩典、聖靈的大能,能夠去影響更多的人,讓我們的生命一日一日地成長,相信無論遇到怎麼事情,都相信神與我們一起,祂必不丟棄我們,也不撇下我們。

2007年9月27日星期四

第六篇2007927() 方國成傳道


經文:可四1~20


是日金句

那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聽道,又領受,並且結實,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可四20)


我的讀經心得

  1. 耶穌為何向眾人以比喻教訓人?

  2. 我們對於神的道應存著怎樣的態度領受呢?



牧者心得

  耶穌在第三章的結語說:「凡遵行神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親。」可想而知,耶穌是多渴望每一個聽道的人都能成為遵行神旨意的人,進入與神復和的關係裡頭。但第四章開始耶穌開口講比喻教導眾人時,我們便不得不處理一個問題:耶穌豈不是期望每一個人都能明白天國的道道嗎?幹麼要做比喻的方式表達,叫眾人和門徒皆不明白,耶穌還指:「神國的奧秘只叫你們知道,若是對外人講,凡事就用比喻,叫他們看是看見,卻不曉得;聽是聽見,卻不明白;恐怕他們回轉過,就得赦免。」(v.11)耶穌是自相矛盾嗎?答案當然不是。


  事實上,比喻在亞蘭文的意思,可指是謎、謎語、比喻等類的意思,並非我們理解單純是比喻的觀念。正如馬可福音的主題「隱藏的彌賽亞」,耶穌本身的事工和身份是外人無法了解,對他們來說,就像謎一般。或者說,耶穌不希望眾群對他有錯誤的期望。因此,耶穌用比喻教導,乃是他整體事工的一部份,叫人看見了,卻不明白;他們聽見,即或理解該比喻,仍未能真正理解耶穌整個事工的意義。


  這樣,有誰能領受神的道呢?能領受神的道的人,就是那麼對於道帶來的挑戰樂意回應的人。神的道所帶來生命改變的大能和傳福音的果效,取決於我們對於神話語的回應程度有多深和有多廣,主的道便有三十倍、六十倍、一百倍的果效。耶穌用比喻來教訓其中一個目的,就是要藉此引起我們的關注,想要「抓住」我們用心去聆聽,問題是我們是否願意被神「抓住」,又樂意回應去「抓住」主的道並且緊緊「抓住」神自己呢?故此,我們真的要禱告,不單為自己禱告,也為每一個未聽聞福音的人禱告,
叫撒但的工作(v.15)、世上的思慮(v.19)、錢財的迷惑和別樣的私慾遠離。耶穌豈不是教我們禱告:「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凶惡麼?」如此,好使我們能夠成為好的土壤,讓神的道在我們生命中扎根!有三十倍、六十倍、一百倍的果效!阿門!

2007年9月26日星期三

第五篇 2007年9月26日(星期三) 楊李靜儀師母

經文:馬可福音三13-35

是日金句
我實在告訴你們,世人一切的罪和一切褻瀆的話都可得赦免;凡褻瀆聖靈的,卻永不得赦免,乃要擔當永遠的罪。(可三28-29)


我的讀經心得
  1. 耶穌吩咐門徒做那三件事?
  2. 當你運用從神而來的屬靈權柄時,透過這段經文,耶穌有甚麼提醒?

牧者心得
  在這13-19節,耶穌呼召祂的門徒做三件事情:常與祂同在、傳福音和給他們權柄趕鬼。在事奉的人生命中最常強調的是傳福音的工作,最容易被忽略的是常與耶穌同在,而最受爭議和抗拒的是運用耶穌所賜的權柄去趕鬼。其實這三樣都是耶穌親自對門徒的吩咐,重要性是同等的。
  在20-35節,耶穌正是指導門徒如何運用權柄趕鬼,當時有很多人聚集,圍觀的人對耶穌所作的有不同的意見。
  • 群眾的評語是:「祂癲狂了!」(v.21),癲狂有「出神」的意思,好像迷失了自己的一個狀態,耶穌當時異常亢奮和投入,甚至連飯也顧不得吃。保羅也曾在林後五13形容自己是為神「癲狂」的,原文是同字。
  • 從耶路撒冷來的文士的評語是:「祂是被鬼王別西卜附著了!」文士說「祂是靠鬼王趕鬼」第一,可見耶穌當時正在趕鬼,第二,文士這個評價是相當有影響力,雖然耶穌常常指出法利賽人和文士的罪。
  • 耶穌的家人的反應:當他們聽到這樣的風聲,他們立刻趕去制止耶穌,因為可能在耶穌的生命中也從來沒有這樣激烈的表現,他們也懷疑耶穌真的瘋了。
  故此,今日當我們實踐耶穌的吩咐,特別是一些超自然的恩賜和權柄如趕鬼,也許會引來身邊不少異議。但耶穌怎樣解釋祂所作的呢?有四點我們需要留意:
  1. 耶穌清楚指出,鬼沒有權柄趕鬼,「鬼不打鬼」。所以耶穌所作的絕不是來自鬼王,趕鬼的行動不能倚仗魔鬼的權柄,故此我們不能找一些道士、問米婆、打齋……等來作成這事。他們能作的只是鬼與鬼之間私相授受,暫時停止牠對人的騷擾,但鬼不會因此而離開。(見vv.23-26)
  2. 在v.27耶穌指出祂的趕鬼行動絕不是弄虛作假的,趕鬼的事工是為了幫助被附和被壓制的人重奪他的心智,成為神的居處,而他整個人、他的器皿,要重新歸神,他才能得到徹底的釋放。唯有壯士(污鬼)被捆綁,才能重奪被侵佔的家具(原文是「器皿」即我們的身體)。被鬼附的人的身體,已經被鬼佔領,故此,耶穌捆綁了污鬼,也就重奪了壯士佔據了的「家」(原文是「居處」),讓這「家」能重新成為神的居處(留意太十二43-45的警告)。
  3. 文士一口咬定耶穌是靠鬼王趕鬼,他們褻瀆了聖靈,犯了不可赦免的罪(vv.28-30),因為他們不相信神有這樣的權柄和能力,也不信耶穌所運用的權柄是來自聖靈的(另參太十二28)。所以,我們也要小心使用和評價屬靈的運作和權柄,絕不能夠單從外表和我們的經驗來評估,就像文士那樣。我們需要細心的,從聖經的真理和禱告中進行屬靈的辨別,冒犯神是不能被赦免的。
  4. vv.31-35,表面上看來耶穌就是「六親不認」,但事實絕對不是的,耶穌處處表現對母親的關愛,在祂釘十架時祂也不忘吩咐祂的門徒照顧祂的母親。其實耶穌在當時需要清楚的告訴圍觀的人祂在遵行父神的旨意。祂的家人聽聞其他人的評價來制止祂,所以耶穌在當時不能認同家人在祂身上所作的事,故此祂強調「凡遵行神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姊妹和母親了。」耶穌付出了暫時被誤會的代價,為要使人更清楚神的心意。
  我們運用耶穌給我們的屬靈權柄時,不能因一時的興趣、我們貪玩、或一時的虛榮。我們必須很慎重,也了解運作權柄的原則。因為我們會影響他人,甚至最嚴重的,我們會得罪神。不過,這也是耶穌給我們的權利,我們也不需害怕和逃避--「因為在我裡面的,比這世界的更大!」--我們要好好使用耶穌給我們的武器,為祂奪回失喪的靈魂。

2007年9月25日星期二

第四篇 2007年9月25日(星期二)陳智聰傳道

經文:可二21至三12

是日金句:

「又對他們說:"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可二27)


我的讀經心得:
  • 安息日指的是甚麼?在經文中表達出一個怎樣的態度?
  • 人和安息日之間,耶穌重視那樣?為甚麼?
  • 耶穌憂愁猶太人甚麼?為何?
  • 你的信仰生命有否也令耶穌憂愁?經文對你有何啟發?

牧者心得:

(可一41)講出了耶穌服侍眾人的一個重要原則:祂動了慈心。這一個慈心正正道出了祂為何說「安息日是為人設立,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意思。整個基督教的信仰都強調神怎樣主動與人類重建復和的關係。在重建的過程中,神啟示出祂的道;透過律法、先知的講論、猶太人的歷史和基督的道成肉身。這個道的本意就是要表達神的慈愛;祂關心祂的子民。(可二23至三6)都顯示出耶穌同樣關心人的需要,因著祂動了慈心,祂醫治釋放。

但可惜,一班自以為是愛神(猶太人以為嚴守神的律法就等於愛神)的猶太人,卻只看重行為上的誡條,而看不見律法誡命背後的意義;神是慈愛的神,祂渴望與人復和關係,並賜下福氣。因此,猶太人把原本寶貴的信仰,變成了一個不人性的「死信仰」當然,我不是叫大家不要去守神的誡命,但其實守誡命的背後意義,是表達對神的愛,和在我們的身上表達出神的慈愛。因此,耶穌才會在(可二27)中說:「安息日是為人設立,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

當我們只看信仰是一種種誡條,如不可吸煙、姦淫、說謊話等等....,我們的信仰同樣會變得「無生命」、「不人性」、「冷酷無情」,我們將這種信仰的重擔壓在自己身上,也同時要求其他人與我們一同擔這難擔的擔子。這種信仰的態度使我們成了法利賽人;喜歡批評別人,而自己卻自以為義。耶穌在門徒掐麥穗和在安息日醫治枯乾一隻手的人的事件中,都講出了一個信仰的重點;怎樣表達出神的慈愛和對人的關注?因此,整個基督教的信仰都可以用兩個字去詮釋「關係」

因著這個「關係」,我們就看得見神愛人的心,因「關係」我們不會而善為惡(參:可三1-6),因「關係」我們的心不再剛硬「見死不救」(參:可三5)。弟兄姊妹,我們的信仰是「關係」而不單是「誡條」,你會怎樣去表達出這種與神的「關係」和對人的「慈愛」在你的生命之中?沒有愛的關係是死的,沒有生命的信仰是叫人痛苦的,你要怎樣在信仰中活著?共勉!

2007年9月24日星期一

第三篇 2007年9月24日(星期一) 楊天恩牧師

經文:馬可福音二1-22

是日金句

但要叫你們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可二10)

我的讀經心得

  1. 您從這段經文中對耶穌言行的記載,學到甚麼作領袖的技巧?
  2. 您又學到甚麼關於作僕人的心態?

牧者心得

  可能你會認為,今天我會跟你分享耶穌怎樣回應信心。然而,我想從另一角度:「耶穌是僕人式的領袖」來反省今日的經文。

  祂能把握機會,完成祂存在的目的,服事別人。耶穌很清楚祂存在的目的:「……我也好在那裡傳道,因為我是為這事出來的。」(一38)所以,祂所有做的事情都圍繞著這存在的目的。你看到經文記載,很多人因耶穌聚集,甚至沒有適當和足夠的地方容納這些聽眾,客觀環境並不完善--然而「耶穌就對他們講道」。(二2)祂確能把握機會來完成祂生存的目的。今日,可能我們在生活上、工作中、事奉裡,常感歎時不我與,但我們「不一定要有波地才可踢波」(王一平牧師語),只要想「踢波」,我就能踢!

  耶穌是鼓勵別人的人。當耶穌看見那四個人,抬來了癱子,甚至拆通屋頂,把癱子縋下來,耶穌看見了他們的信心。(二5)所以祂對癱子說:「小子,你的罪赦了!」祂總會做一些甚麼事來鼓勵別人的信心!耶穌不單按著人信心的大小程度來挑戰,耶穌總會在鼓勵別人信心的時候,提昇他們的信心程度。所以耶穌沒有即時說:「起來,拿起你的褥子行走!」(二9)因為這對任何人來說,都更為容易。我們要成為鼓勵和建立信心的人!

  耶穌善於觀察人心。祂知道文士在「心裡議論」他(二7-8)!多麼奇妙!我也以為耶穌有從聖靈來知識的言語,洞悉人心。事實上,作為領袖,我們要知道人心中所思、他們的需要。有時要靠我們「醒目」、「識睇眉頭眼額」;但當然,同時也需要聖靈的感動。唯有認識人的需要,才能成為幫助別人的人、挑戰別人的人、建立別人的人。

  耶穌有膽色去做一些自己應該做,但在別人眼中有爭議的事情。耶穌呼召人所不齒的利未,以及和其他稅吏、罪人吃飯時,文士認為祂做得不對。然而,祂知道祂來是要召罪人(二17),所以祂所行的,能針對實際的需要,並且勇於完成祂理應完成的事情。使命必達!

  今日,當我們說我們要服事教會、服事世代時,耶穌的榜樣理應成為我們的模範。您願意今日活著的,乃是基督在您裡面活著嗎?

2007年9月22日星期六

第二篇 2007年9月22日(星期六) 楊天恩牧師

經文:馬可福音一21-45

是日金句
……他用權柄吩咐污鬼,連污鬼也聽從了他。(可一27下)


我的讀經心得
  1. 耶穌與文士有甚麼不同,以致人會因祂的教導希奇?
  2. 耶穌這種生命的特質,對您有何啟發?
牧者心得
  耶穌生命中的特質顯而易見。祂的教導令人感到希奇,因為祂的教導中有權柄。(一22)這種從神而來的權柄,使祂所講所行,都與別不同。不錯,「文士」擁有律法的詮釋權,他們本來就是領袖;但耶穌的教導權柄卻顯出了他們只是「位置上作領袖」(positional leader),然而人卻懷疑著他們領導的權柄。領導學大師麥斯威爾(John Maxwell)定義領導為「影響力」。耶穌生命中的權柄使祂發揮了莫大的影響力。當你只著重自己是「位置上的領袖」,則永遠沒有辦法在人的生命中發揮更大的影響力。事實上,越重視自己作為「位置上的領袖」的人,其實就是來自察覺自己沒有這種生命的影響力和權柄的不安感。
  1. 耶穌這種生命的權柄叫污鬼也聽從祂。(一27)
  2. 耶穌生命的權柄帶來醫治,也引發了服事。(一31)彼得的岳母不單得著醫治,她經歷醫治後,她願意服事耶穌及門徒。
  耶穌權柄的來源在那裡?
  1. 當然是來自神的授權和聖靈的大能(一9-11),然而祂能使用這種權柄,因為祂對人的需要「動了慈心」。(一41)運用權柄的人必須有著從神來的憐憫(慈心),權柄不是叫人恐懼,權柄乃是一種工具,讓人能從中體會到神在他生命的工作,從而認識神、認識自己的需要、認識神真能解決這些需要,從而渴望別人也在這權柄中經歷神。你能看到,不論那個被鬼附的迦百農人、彼得的岳母、大痲瘋的病人,他們經歷了耶穌的權柄後,就算耶穌吩咐他們不要隨便傳揚,但他們卻樂於向有需要的人分享!
  2. 認清自己存在的目的,也使我們能有效運用神賜的權柄。(一38)就像一個警察,如果他沒有作為警察的意識和除暴安良的使命,他帶著武裝,便會對其他人構成危險。今日很多人的生命沒有影響力,或者只是滿足於成為「位置上的領袖」,其原因就是不知道自己為何身在那個崗位!結果他帶來破壞多於建設,他能發揮的影響力只是負面的影響!
  今日,請我們緊記,耶穌吩咐我們要「作鹽、作光」(太五13-16),就是要我們發揮我們的影響力。事實上,耶穌也已經把祂的權柄分發給我們(太十1),我們也理應可以作耶穌做的事,並且做得更大(約十四12)。請讓耶穌的榜樣存在我們心裡,行在我們的生活中。

第一篇 2007年9月21日(星期五) 林惠欣傳道

經文:馬可福音一1-20

是日金句

他傳道說︰「有一位在我以後來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彎腰給他解鞋帶也是不配的。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他卻要用聖靈給你們施洗。」(可一7-8

我的心得

  1. 耶穌對門徒發出的呼召,今日同樣的臨到你身上時,你會怎樣回應耶穌呢?


牧者心得

馬可福音一開始就記載了,神的兒子耶穌基督就是福音的起頭,「正如先知以賽亞書上記著說︰『看哪,我要差遣我的使者在你前面,預備道路。』在曠野有人聲喊著說︰『預備主的道,修直祂的道。』」(2-3) 所以施洗約翰在耶穌開始出來傳道之前,他出現的目的是要為人施洗,傳悔改的洗禮,使罪得赦(4)、見證耶穌就是舊約預言的彌賽亞、見證耶穌的能力比他更大,並且耶穌要用聖靈給人施洗(7)神差遣了約翰「預備主的道,修直祂的道。」(3) 用以希望他們能接受天國福音,使人罪得赦免,神的國能夠降臨到人的身上。

在第九節,我們看見耶穌在地上也受洗,當祂受洗的時候,神的印證就出現了,天為祂而開,聖靈降臨在祂身上,父也說話,這是因為耶穌是神的兒子的緣故,也是福音的起頭。之後,耶穌祂受到撒但的試探。耶穌是神的兒子,祂是不用受到撒但的試探,但因著祂愛我們,所以祂願意與我們相同、同等,為的是要憐憫我們及要帶領著我們得勝。當耶穌為我、為你禁食四十天後,又勝過撒但,神就藉著主耶穌發出祂的能力,使祂能宣講天國的福音、呼召人回轉歸向神。今日神的工作藉著我們開始,今天你願意與一同神同工嗎?你願意讓聖靈觸摸你的生命,使你能勝過你的軟弱,讓神可以透過你的生命作更美好的事嗎?

最後,祂向安得烈他們四人發出呼召:「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17) 聖經告訴我們,他們「就立刻捨了網,跟從了耶穌」(18),從此開始他們不一樣的人生。安得烈他們的人生不再一樣的原因是,因為耶穌來到他們的生命當中,對他們發出生命呼召,而他們又願意回應耶穌對他們呼召。今日,主對他們的呼召,今天照樣要臨到你的身上,你會怎麼回應神呢?經上說:「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作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豫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二21)。你預備好未呢?

馬可福音導讀 楊天恩牧師

  教會今年的主題是「長成基督的身量」。當我們開始研讀馬可福音時,我們也從這角度開始了解耶穌。學術研究認定馬可福音是最早完成的福音書,而且馬太和路加福音都是以馬可福音作為參考藍本,故此馬可福音是四卷福音書中最短的一本,也是最精要地把「耶穌是誰、祂做了甚麼」清楚地鉤畫出來的書卷。

  傳統教會認定四卷福音書都有不同的主題。其中馬可福音所描述的耶穌是僕人。(馬太描述的耶穌是君王、路加以耶穌是人子的角度來描寫耶穌的行述,而約翰福音則強調耶穌是神子。)故此,當我們一同研讀馬可福音時,我們的著重點就是「我們應當如何像耶穌一樣成為僕人」呢?

  是的,今日世界給我們的觀念是:人要追求成功--我們追求強大(身份、位置)、追求數量增多(錢多、人多、收入多),甚至要盡我們一切的所能去追求這種成功的結果,甚至屬於基督的教會,亦有墮入這種陷阱而不自知者。但耶穌卻有截然不同的教導和看法--甚至祂的教導也因此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權柄和影響力(一22;27),影響後世不計其數的人,包括你和我。

……(耶穌)於是叫眾人和門徒來,對他們說:「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從我。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或譯:靈魂;下同〕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和福音喪掉生命的,必救了生命。人就是賺得全世界,賠上了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可八34-37)

  所以,我們會在馬可福音中看見一個意慾退隱的耶穌。當次耶穌事工帶來極大的果效,吸引人來追隨祂時,祂總是退到一邊,讓人找不著祂(一37-38;45;三12-13;五43……等等)。因為祂並不期望人以自己的期望來找自己,讓自己成為他們心目中的「彌賽亞」(君王)和「救世主」--滿足他們的期望,讓他們得著好處;相反的,祂真的是彌賽亞--卻不是人在心中自己設想的那一位君王。所以祂選擇退下來,讓人明白他們所構想的彌賽亞並不能帶來真正的生命。(這稱為馬可福音中的「彌賽亞的秘密」。)故此,祂也以自己的受苦和受死,來讓人明白生命的真正意義。

  是的,今日我們作為基督徒,可能已經習慣了在神的同在中得著一切的好處,我們著重一位賜福的神。但神同在的終點和目的,可不是為了給我們好處那麼簡單。透過耶穌,祂指示我們怎樣在神的同在中成為神所喜悅的僕人,在這世代中持續傳揚從神而來的福音。對,耶穌就是福音的起頭。(可一1)在世界驅使我們追求他們認可的成功的同時,讓我們透過耶穌的本人、祂的言行,看到神在這末世對我們「成為僕人」的呼召。

2007年9月20日星期四

第七篇 2007年9月19日(四)  方國成傳道

經文:帖後三章


是日金句

末了,弟兄們,請為我們禱告,好使主的信息快快傳開,並且得到尊重,好像在你們中間被傳開,得尊重一樣。也請你們祈求上帝救我們脫離邪惡的人,因為並不是人人都信從主。但是,主是信實的;他會使你們堅強,使你們不受那邪惡者的侵害。主使我們對你們有信心,我們確信你們是在實行,並且要繼續實行我們所吩咐的。願主引導你們,使你們對上帝的愛有更深的體驗,並且有基督所賜的耐心。(帖後1~5)(現代中文譯本)


我的讀經心得

  1. 有了基督再來的盼望,在等候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怎樣重新調校信仰和日常生活的重心和取向?


牧者心得

使徒保羅撰寫帖撒羅尼迦前後書皆存著一個非常清晰和重要的主題:「基督快要再來!」故此,來到書信的結束,保羅期望教會必須學習一件重要事情;是要帶著基督再來的觀念來過末世的生活。保羅在前書已教導過,如今再要教導,便可得知可能教會中有些人誤會了前書的教導,所以有必要在這裡再度澄清。

  1. 原因一,有人因為不認識主的再來,或者感到基督遲遲未來,因此在信仰生活中到遇到患難與逼迫時失去了喜樂和盼望(前書三1~5)。

  2. 第二個原因;有人被那些行異能的人誘惑,以為基督已經到來,有人被誘騙離了真道(後書二1~12)。

  3. 第三個原因,有人可能過度熱切期待基督再來,以致停了手上應做的工作,聖經稱這些人為「不按規矩」而行的人(三6~15)。第三章要處理的就是這個問題。

「不按規矩」在這裡的意思;是指有人以為主快再來,所以不願親手做工,終日無所事事,游手好閒,卻專管閒事。並且倚仗教會樂善好施的精神,倚靠別人供應他們的所需,為教會帶來不少負面的影響。首當其衝的,就是那些有真正需要照顧的人,得不到供應,或影響了教會照顧他們的能力。而「遠離」的意思,並不是指在社交生活上完全與這些人疏遠,這樣反而令他們得不到切實的教導和勸慰;相反的,遠離真正的用意在於管教。按著初期教會的傳統,會不容許他們參加教會的愛筵及守聖餐,此舉在初期教會是件非常嚴重的處分了,然而旨在那些人得著教訓,自覺羞愧,使人回轉。

面對這些情況,保羅的警戒和提醒是;我們固然要為主再來作好準備,但當我們明白這日子如同「夜間的賊」般臨到,便無須刻意計算主再來的日子,重要的是如何才算是做好準備。弟兄姊妹,我們必須體認一件事情,在末後的日子,我們是會為了持守基督是主的信仰而受苦,而在等侯基督再來的過程,我們仍然要為了日常生活中種種的事情負上責任,並且要比不信的更加慇勤,「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太五16)。」

更重要的是;在末後的日子將我們的時間委身在傳福音的事上(三1~5),我們便斷不會成為好管閒事的人。我們要在傳福音的事上火熱如保羅一樣,不單止需要在禱告上支持守望,更要在行動上實踐出來,以致主的道真的能夠快快的奔跑到各處(快快行開的意思)。禱告的能力叫我們經歷神保護我們脫離惡者的手,禱告的能力叫我們看見神打開重重福音之門的美好果效。阿門!故此我們真的要在一切事工開展之先首先擺上禱告,倚靠神的能力,尤其是在這個時候!

~帖撒羅尼迦前後書全卷完~

2007年9月18日星期二

第六篇 2007年9月19日 (星期三) 楊李靜儀師母

經文:帖後二章

是日金句

神藉我們所傳的福音召你們到這地步,好得著我們主耶穌基督的榮光。所以,弟兄們,你們要站立得穩,凡所領受的教訓,不拘是我們口傳的,是信上寫的,都要堅守。(帖後二14-15)

我的讀經心得

  1. 保羅提到的引誘有何特點?
  2. 今日你有否面對誘惑你離開神的事?你如何分辦和抗拒誘惑呢?
牧者心得

  保羅在這章重點提醒帖撒羅尼迦教會信徒在主耶穌再來以前所會面對的挑戰和引誘,教導他們要防避墮進誘惑之中。在帖前保羅已經解釋過當耶穌再臨時死去和活著的信徒分別會復活和被提,與主相遇,叫他們不要為未來憂慮,因為他們可能聽到一些不正確的教導。在這章中,就著提摩太的匯報,保羅進一步提醒信徒,主耶穌再臨以前是一個充滿迷惑的日子,魔鬼撒但在人面前高舉自己有如上帝,甚至過於上帝,能行各樣神蹟,並設法使人相信牠,離開真道跟隨牠(二3-4)。那時不單是未信主的人會被引誘,保羅談到有「離道反教的事」,意思是有真心信主的人(甚至是教會領袖)會被引誘敵擋真道。

  1. 誘惑是千變萬化:人總有一個特性--怕悶,希望多姿多彩,所以,誘惑人的以千方百計包裝他們的惡念,是十分吸引人相信他們(二2-3)。
  2. 迷惑人的有一定能力:能誘惑人的並不是空談迷惑的說話,他們都帶著異能、能行神蹟,證明他們的說話,但這些能力不是從神而來的,是從撒但而來(二9)。
  3. 迷惑人的人渴望被崇拜:產生迷惑別人意念的人有一種希望自己與眾不同和被人崇拜的傾向,所以很容易結集擁戴他的人(二4)。

  今日的世界充滿著擁有以上特質的人、新興的宗教和學說,無論是何等無稽,總會有相信的人,因為人有一種渴望崇拜某個對象的本能。人本來被造是要以敬拜上帝來滿足他的渴望,但當「說謊人之父」撒但用各樣的方法引誘夏娃,使她不再信任上帝的話,使她渴望似神,人便從此失落了一個真正要敬拜的對象。撒但的工作沒有止息,今日仍然繼續下去,因為當耶穌再來的時候,他的真相會被完全揭露,並要接受永遠的刑罰。那我們如何分辨和防避呢?

  1. 要相信真理:當人懷疑神的話,就是很容易被迷惑。聖經很清楚記載著末後的事(請細閱馬太福音廿四章),我們需要知道的,神已讓我們知道,祂說:「但那日子,那時辰,沒有人知道,連天上的使者也不知道,子也不知道,惟獨父知道」,不信這話的人,便會相信那些虛慌的話。
  2. 不要單看外表:誘惑人的設法使自己的外表似神,甚至過於神,但他們的內心卻充滿著各樣的詭詐和奸惡(二9-10),他們徒有能力,但卻沒有真理,不能分辦善惡虛實(二10),所以我們不可以單看外在的能力,而不察驗內在的素質。
  3. 渴望得著基督的榮光:不要渴望得著從人而來榮耀,基督的榮光是父所賜,因為祂的捨身完成神的心意,所以得著了從神而來的榮耀(二14),我們跟隨神也要如此。

  弟兄姊妹!不要掉以輕心,今日我們仍然活在充滿迷惑的世代裡,並且那些迷惑會更難於辨認,因為主再來的日子更近了。



2007年9月17日星期一

第五篇 2007年9月18日(星期二)陳智聰傳道

經文:帖後一

是日金句:


「甚至我們在神的各教會裡為你們誇口,都因你們在所受的一切逼迫患難中,仍舊存忍耐和信心。」(帖後一4)

我的讀經心得:
  • 帖撒羅尼迦教會的人為何可以在患難中仍存忍耐和信心?
  • 他們的榜樣怎樣啟發你去面對你的困難?

牧者心得:


整段聖經講到帖撒羅尼迦教會的基督徒,在一切逼迫患難中,仍然能夠存著忍耐和信心,而且這種信仰的內涵表現在他們對主的信賴和眾人間的彼此相愛之中(參:帖後一3-4)。v5此種忍耐和信心成為了他們信仰上的證據,證明他們是配承受神的國的。v6這種對神的信賴和在患難中的忍耐,不是一種純粹是逆來順受的態度,而是一種對神是公義的神的信心。因著他們明白神是一位公義的神,也明白在將來末日的時候,主基督和祂有能力的天使會從天上在火燄中顯現(審判是真實的),所以他們就能夠在患難中仍然忍耐到底,為要得著將來真實從神而來的獎賞(參:帖後一6-10)。

弟兄姊妹,可能我未必會經歷帖撒羅尼迦教會所經歷的那種逼迫,但未有逼迫也不代表我們可以成為軟弱的人。當我們因為信仰或非信仰的原因,而要面對一個困難的時候,我們是否仍然相信神的公義的神呢?特別當我們在社會上要做好一個彰顯上帝公義的人時(例如:不包庇罪惡,做一個正直的人應該做的事....),可能我們都會面對一些來自罪惡勢力(可能藉著那些犯罪之人)的逼迫,我們又會怎樣選擇?我們會否堅持要彰顯神的公義(讓別人在你身上看見神的正義)?

弟兄姊妹!可能我們在教會的處境中,我們會很容易就說我們會跟隨神。但其實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我們的生活態度才真實地把我們對主的信仰展現在世界之中,你會怎樣決擇?你會堅持相信神是公義的神嗎?就讓這段經文成為我們今日在信仰實踐上的反省吧!共勉!

第四篇 2007年9 月17日(星期一) 楊天恩牧師

經文:帖前五章

是日金句

但我們既然屬乎白晝,就應當謹守,把信和愛當作護心鏡遮胸;把得救的盼望當作頭盔戴上。(帖前五8)

我的讀經心得

  1. 「主來的日子」對我們來說,有何意義?
  2. 我們應當怎樣面對主來的日子?我們應怎樣調節我們的生活方式?

牧者心得

  保羅清楚的要告訴他的讀者,要注重耶穌回來的日子。是的,一種逼切的末世觀是早期教會的主要信仰。正如約翰的宣告:耶穌必快來!(啟廿二20)早期的信徒真的「自己明明曉得,主的日子來到,好像夜間的賊一樣」。(五2)我們是否有這種末世的逼切性呢?

  如果我們有這種覺醒,就當留意保羅所說,面對這種末世的生活時,就當有某種身份的體認和隨之而來的行動,如此,我們才能在耶穌降臨的時候完全無可指摘(五23):

  1. 我們是光明之子、是白晝之子(五5),故此我們就是與耶穌同死,卻也同活(五10)。即是說,我們要被神的光所光照,用祂的話語指示我們的生活(約一4-5)。
  2. 我們不要在靈裡睡覺,卻當儆醒謹守(五6),常常因為仰望主再來而「醒目」地生活,討神喜悅。
  3. 把信和愛當作護心鏡;把得救的盼望當作頭盔(五8)。在弗六10-17保羅更進一步的說我們要穿戴全副軍裝。但這裡,保羅說的是我們心中的每一個意念--對神的,還是對人的--要以信和愛作為主導;而當我們盼望得救的時候,我們就會有適當的生活行為。故此,如果我們否定救恩,也否定對神對人的愛時,我們就會被仇敵攻擊,失去信仰的實質。
  4. 彼此勸慰,互相建立(五11),彼此和盼(五13),不可以惡相報,追求良善(五15)。
  5. 尊敬在主裡治理教會和教導勸戒的人,對他們格外尊重(五13)。
  6. 警戒不守規矩的人;勉勵灰心的人;扶助軟弱的人;向眾人忍耐(五14)。
  7. 在聖靈裡生活
    1. 常常喜樂,不住禱告,凡事謝恩(五16-18):這是聖靈帶來神同在的生活模式(詩十六11;路十一9-13)。
    2. 不要銷滅聖靈的感動,常常跟隨聖靈的帶領生活和運用恩賜(五19)。
    3. 不要藐視先知的講論(五20):當有弟兄或姊妹在我們身上運用恩賜,作勸戒和教導時,不要「當他無到」!好好的領受,好好的改變。
    4. 但也要好好的察驗所聽到和看到的,從弟兄姊妹對我們的服事中,我們也要分辨來接納(五21)。這不是鼓勵我們拒絕他人,而是,當我們分辨時,我們也在幫助弟兄姊妹在恩賜和服事上成熟成長。

  當我們願意這樣生活,我們就真的活在末世中,也活在神的要求中,我們也就成為了光明之子了。

2007年9月14日星期五

第三篇 2007年9月15日 (星期六) 楊李靜儀師母

經文:帖前4章

是日金句
此外,弟兄們,我們在主耶穌裏求你們,勸你們,你們既然接受了我們的教訓,知道應該怎樣行事為人,並且怎樣討上帝喜悅,就要照你們現在所行的更進一步。(四1--新譯本)

我的讀經心得
  • 對於被稱讚的帖撒羅尼迦信徒,保羅還有甚麼要求呢?
  • 你能否活出你所聽的道呢?原因何在?
牧者心得
  這章開始保羅情辭迫切地勸導帖撒羅尼迦教會的信徒,「要求你們」、「奉勸你們」是十分有力的語句,因保羅所提的是他們必須要正視的問題,另方面保羅是以父母的愛(二7, 11)來看待他們。
「神的神能已將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賜給我們,皆因我們認識那用自己榮耀和美德召我們的主。因此,他已將又寶貴又極大的應許賜給我們,叫我們既脫離世上 從情慾來的敗壞,就得與 神的性情有分。正因這緣故,你們要分外的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識;有了知識,又要加上節制;有了 節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有了虔敬,又要加上愛弟兄的心;有了愛弟兄的心,又要上加上愛眾人的心;你們若充充足足地有這幾樣,就必使 你們在認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上不至於閒懶不結果子了。人若沒有這幾樣,就是眼瞎,只看見近處的,忘了他舊日的罪已經得了潔淨。所以弟兄們,應當更加殷勤, 使你們所蒙的恩召和揀選堅定不移。你們若行這幾樣,就永不失腳。這樣,必叫你們豐豐富富的得以進入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永遠的國。」(彼後一3-11)

  有了對神充足的信心,保羅要求帖撒羅尼迦的信徒更進一步,就是要活出一個見證的生命,能活出來的道才是真有充足信心去領受的道。保羅在第四章向帖撒羅尼迦教會的信徒發出三個勸勉,第一個勸勉是要他們過聖潔的生活,不要「像那不認識神的外邦人」放縱私慾(四2-8),第二個勸勉是要他們作好榜樣,使他們「行事為人可以得到外人的尊敬」(四9-12),第三個勸勉是要他們明白他們是有復活盼望的人,不要「像那些沒有指望的人一樣」憂愁(四13-18)。
  1. 要成為聖潔:保羅勸勉我們要重視聖潔的生活,逃避情慾的罪。對自己來說,我們必須要好好看守自己的身體,因為我們是神以重價救贖回來的,我們的身體是神的殿,是屬神的(四4)。對別人來說,當我們放縱私慾,就是以別人好處來換取自己的滿足,「欺負」有佔便宜的意思,神願我們過捨己的生活(四6)。對神來說,婚姻以外的任何性放蕩的行為都不是神所喜悅和允許的,當我們放棄持守聖潔的生活,就是棄絕神的旨意和吩咐(四8)。所以當我們犯情慾的罪,其實自己、別人和神都同樣受到傷害。
  2. 要成為榜樣:當時帖撒羅尼迦教會雖然是很年輕的教會,並且受到本地人的逼迫(二14),保羅勸勉他們更要做好自己的本份,行事要誠實,勤奮作工,那不單自己沒有缺乏,更可以成為其他人(如馬其頓教會)的幫助。
  3. 要有復活的盼望:我們為主的犧牲不是沒有價值的,因為神為我們預備了永遠的生命,當耶穌基督再來的時候,死去的會復活過來,活著屬神的會被提到空中與主相遇,因著這盼望我們仍可喜樂地過活,苦楚只是短暫的。
  在這末後的日子,你願意為主作見證嗎?保羅想我們不單是在信心上作信徒的榜樣,並且,他期望我們有與蒙召的恩相稱的行為,叫我們可以持守到主再來的日子,得以豐富的進入神的國裡。

第二篇 2007年9月14日 (星期五) 林惠欣傳道


經文:帖撒羅尼迦書二17-13

是日金句

所以弟兄們,我們在一切困苦患難之中,因著你們的信心就得了安慰。你們若靠主站立得穩,我們就活了。(帖前三7-8

我的讀經心得

  1. 在你過往的日子,你是否可以通過患難和誘惑的考驗呢?


牧者心得

帖前二章十八節中保羅給我們一個提醒︰撒但會阻擋我們。在我們傳福音和完成神所交託的使命和異象時,撒但會用不同的方法來拖延、攔阻或限制我們。所以保羅要帖撒羅尼迦的信徒學習「靠主站立得住」。

雖然保羅不能留在帖撒羅尼迦教會,但他的心卻常常掛念他們,為他們禱告。所以在第三章一開始記述保羅難忍心中的掛慮,派提摩太前往帖撒羅尼迦教會,獨自在雅典等候 (三1),可見保羅對帖撒羅尼迦教會的愛是切實的、具體的及有行動的。

保羅派提摩太去為了兩個目的:「了解他們的信心如何」和「看看他們有沒有受誘惑(5)。我們遇到患難或誘惑時,也代表著考驗我們的時刻來到。我們會遇上「諸般」的患難,撒但要透過這些患難來「搖動」我們,但神的心意卻是要操練及堅固我們。當我們勝過患難的考驗的同時,撒但又會用不同的方法來引誘我們,以暫時的安樂換取我們永遠的福樂,但神要我們忍耐暫時的患難,卻是要我們脫離永遠的審判。當我們面對考驗的時候,我們有沒有因為患難和誘惑而被撒但絆倒呢?
  提摩太保羅帶來好消息,保羅因著帖撒羅尼迦教會信徒的信心就得了安慰(7),是強而有力的安慰。保羅欣喜信徒能持守信心和愛心,在百般的試煉下也能站立得穩,故解開他心中因未能親身牧養他們而來的焦慮和負擔,使他鬆一口氣,對帖撒羅尼迦教會沒有虧欠(二6-8),他可以說:「我們就活了」(8)。今天你生命的中心是甚麼呢?你會為到你要關顧的人有保羅同樣迫切的愛嗎?你又會否使牧養你的人因你的信而得到安慰呢?
  最後,保羅為信徒禱告,「願神我們的父和我們的主耶穌,一直引領我們到你們那裡去;又願主叫你們彼此相愛的心,並愛眾人的心,都能增長、充足,如同我們愛你們一樣;好使你們當我們主耶穌同他眾聖徒來的時候,在我們父神面心裡堅固,成為聖潔,無可責備。」(11-13) 有充足的信心與彼此相愛的心是我們能喜樂迎見主的基礎,也是使我們信心堅固、活得聖潔的動力,這樣我們便能在主面前站立得穩。讓保羅對帖撒羅尼迦教會的說話,能成為我們的提醒及幫助。

2007年9月13日星期四

第一篇 2007年9月12日(四) 方國成傳道

經文:帖前一1~16


是日金句

在神我們的父面前,不住的記念你們因信心所作的工夫,因愛心所受的勞苦,因盼望我們主耶穌所存的忍耐,被神所愛的弟兄阿!我知道你們是蒙揀選的。(帖前一3, 4


我的讀經心得

  1. 帖撒羅尼迦教會有何值得保羅稱讚的地方?

  2. 帖撒羅尼迦教會的榜樣,有何值得我們效法的地方?

  3. 帖撒羅尼迦教會單純的信心所帶來迅速的成長,對你屬靈生命的成長有何啟迪?


牧者心得

帖撒羅尼迦教會,只是保羅匆匆的在幾個星期內在當地傳道而建立的,之後保羅由於遭受猶太人逼迫而被逼離開,看來教會許多的信仰的內容尚未認識,然而卻獲得保羅的稱讚和感謝父神(一3),甚至他們成了馬其頓和亞該亞所有信主之人的榜樣(一7),到底這是甚麼緣故呢?先看保羅稱謝他們甚麼;第一、因信心所作的工夫,第二、因愛心所受的勞苦,第三、因盼望我們主耶穌基督所存的忍耐。因著教會的榜樣,故此保羅稱他們是神所愛的,更是蒙揀選的一群。

留意!原來蒙揀選的人是能讓人辨別出來,能夠被證明,而且是帶著感染力的。換句話說,便不是我們常常自憐地說,甚麼自己只是個蒙恩的罪人,對信仰還未認識透徹,沒有任何能力服待神的觀念。帖撒羅尼迦教會之所以能夠被辨別出來、是蒙揀選的、是教會的榜樣,不是基於他們信主信了多久,畢竟他們只是一間年輕的教會(與我們禮拜堂相似),乃是基於他們把所信的實行出來(信心所作的工夫)、以愛心辛勞工作(愛心所所受的勞苦)以及堅守對我們主耶穌基督再來的盼望(盼望我們主耶穌基督所存的忍耐)《現代中文譯本》。他們迅速的成長並非由於所處環境太平盛世、無風無浪,這常常是我們以為生命不能成長的迷思。其實他們同樣面對遭受保羅所受的逼害、同樣面對偶像崇拜帶來道德的墮落、同樣面對生活實況的種種需要。然而他們的成長乃是基於幾種生命重要的素質:單純的信心、領受了聖靈的喜樂,以致能以全新的角度看待苦難,以及對神積極的回應和效法(一6),這些都同樣是今天我們需要效法和學習的。正如保羅在(帖前一5)清楚地指:「因為我們的福音傳到你們那裏,不獨在乎言語,也在乎權能,和聖靈,並充足的信心。」阿們!而保羅在他們中間的行事為人,同時亦成為帖撒羅尼迦教會信心和效法的榜樣,至終帶出來的是門徒倍增的果效。

當我們的生命成長能夠倣效帖撒羅尼迦教會和保羅的榜樣,我們同樣會帶著相同的感染力進入我們身處的社區,讓人辨別出來是與別不同的一群,是吸引人的一群,好使福音廣傳開去,這樣做並不是要討人的喜歡,乃是要討那察驗我們心的神喜歡(二4)。也要叫我們行事為人對得起那召我們進祂國得祂榮耀的神(二12)。

2007年9月11日星期二

第廿三篇 2007年9月12日 (星期三) 楊李靜儀師母

經文:瑪拉基書3-4章

是日金句
那時,敬畏耶和華的彼此談論,耶和華側耳而聽,且有紀念冊在他面前,記錄那敬畏耶和華、思念他名的人。萬軍之耶和華說:「在我所定的日子,他們必屬我,特特歸我。我必憐恤他們,如同人憐恤服事自己的兒子。那時你們必歸回,將善人和惡人,事奉 神的和不事奉 神的,分別出來。」(四16-18)

我的讀經心得

  • 神要求以色列人在何事上要回轉呢?
  • 敬畏神的人的結局是怎樣的?
牧者心得
  當耶路撒冷城和聖殿重建以後,回歸安逸生活的以色列人再次離棄神,他們跟神的關係和對祂的敬拜已變質,不再帶著敬畏和順服,神再次要求他們回轉,而這次的忠告是耶穌基督道成肉身之前的最後一次,其間有四百年神再沒有任何默示透過先知給以色列人了。
  神看十一奉獻是屬祂的,是人對神的家當盡的本份。十一奉獻表示我們對神的尊重和順服,對祂的家的關注,當人看重神的家,神必加倍地看重他。在(三10)神聲明人可以試試祂,當人盡上他們的本份,神絕不會虧待他們,「因我耶和華是不改變的、所以你們雅各之子沒有滅亡」(三6)
  我們在一段保持了相當時間或已經熟落了的關係裡,很容易會失去對對方應有的敬重。以色列人面對神也如此,日子久了,便失去對神的敬畏,奉獻變得隨便,對神的話不再太重視,當神責備他們時,還在辯駁,出言頂撞。以色列人輕僈的態度基於他們輕視跟神的關係,失去了對神的敬畏。我們要認清一件事,若我們要保持一個神喜悅的生命,必須保持對神的敬畏。我們可以因為習慣而保持一個很好的宗教生活(如有靈修、參加崇拜和小組聚會、有事奉、有奉獻……等等),但若失卻對神的敬畏,我們跟神的關係也很容易變質的。
撒母耳說、耶和華喜悅燔祭和平安祭、豈如喜悅人聽從他的話呢‧聽命勝於獻祭、順從勝於公羊的脂油。(撒上十五22)
 當人失去對神的敬畏時會有何表現呢?
  1. 不想改變(三7):當神的責備來到的時候,以色列並沒有立時悔改,還反問神如何才是回轉,其實他們是不要改變,覺得自己沒有問題。
  2. 覺得生命裡的一切是屬自己的(三8):以色列人否認現在擁有的是神賜福他們的,所以亦不覺得需要以奉獻感謝和歸榮耀給神。金錢的奉獻會出問題,最明顯是沒有恒常的十一奉獻,其次生命的其他部份都很難給神使用,如愛心、時間、才幹等等。
  3. 功利主義(三14):以色列人對神的順服和事奉不再基於愛,而是講求好處,沒有益處就不想去事奉神。
  4. 放棄屬神的價值觀(三15):以色列人不再相信神看為好的事,反而覺得行惡沒有甚麼後果,給自己的罪一個理直氣壯的藉口。
  (三1-5)及(四1-5)有關耶穌基督的預言告訴以色列人和我們一件事,對於敬畏神的人基督是他們的救贖,但對於不敬畏、行惡的人,基督來到的日子是他們的審判。神給以色列人最後一個機會,「看哪,耶和華大而可畏之日未到以前,我必差遣先知以利亞到你們那裏去。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免得我來咒詛遍地」(四5-6)。先知以利亞預表施洗約翰的出現,在耶穌基督傳道之先,叫以色列人悔改(徒十九4)。
  今日我們是否存著敬畏的心去事奉神呢?還是已落入一種宗教習慣呢?醒察一下自己,若發覺已失去對神的敬畏,神說:「來吧!現在你們要轉向我,我就轉向你們」,快快重拾對神的敬畏。

第廿二篇2007年9月11日(星期二)陳智聰傳道

經文:瑪一至二



是日金句:
「真實的律法在他口中,他嘴裡沒有不義的話。他以平安和正直與我同行,使多人回頭離開罪孽。」(瑪二6)


我的讀經心得:
  • 否認神的愛,帶來了生命中的那些不敬虔表現?
  • 為甚麼公義不能在不敬虔的人中彰顯?
  • 神為甚麼要求人敬畏祂?祂的心意是甚麼呢?

牧者心得:

這兩章聖經讓我們看見當人否認神的愛時,人不只在敬畏神的事上出了問題,而且在他生命中的其他方面,也會受到嚴重的破壞。(瑪一2)神說:「我曾愛你們。」但神的子民卻說:「你在何事上愛我們呢?」。他們否認了神的愛,因此(瑪一6-14)就記載他們在獻祭的事上出了問題,他們把有殘疾的牲畜獻給神作祭物,意思就是「把送給別人,別人也不要的東西獻給神」,(瑪一12)形容這就是對神的一種褻瀆。他們的這種行為不單令他們成了被咒詛的(瑪一14),而且也令神的聖名在外邦人(不信上帝的人)中間被褻瀆。我們作為神的子民,如果連我們也不懂得尊敬神,那麼我們怎能期望其他人會敬畏我們的神呢?



因著他們對神的愛的否認,特別他們作為神的祭司(在新約時代,我們就是祭司),(瑪二1-2)記載他們也將神賜下的誡命廢棄;不聽從,也不放在心上。他們所換來的後果,就是被眾人藐視,被看為下賤(瑪二9)。耶穌在新約聖經中對基督徒所吩咐的大誡命,就是盡心、盡性、盡意、盡力的愛主我們的上帝,其次就是愛人如己。若我們作為基督徒的,也將這個誡命輕視,那麼別人也只會看不起基督徒,認為我們的信仰只能「口講」,不能實踐,意思就是「基督徒得把口」我們的信仰和我們也一同被藐視。



否認神的愛,除了令他們在信仰上出問題外,也影響了他們生命的其他方面,包括:價值觀、婚姻觀、和家庭的觀念

(瑪二11-12)記載他們娶事奉外邦神的女子為妻,這並不只是一個關係到婚姻是否有自由的問題,而是代表著一個價值觀溶合的問題,神的子民聚敬拜外邦神明的女子為妻,代表著他們甘願被敬拜外邦神明的價值觀同化,以色列人的王國歷史中,亦曾有多位君王犯上了以上的罪惡,而令整個國家墮入罪惡之中(參:列王記)。

(瑪二13-16)又記載他們以詭詐對待自己幼年所娶的妻,v14記載妻子是他們的配偶,又與他們有盟約,但他們卻以詭詐待自己的妻子。v16神說:「休妻的事和以強暴待妻的人,都是我所恨惡的。」因為他們否認神的愛,不把神的誡命放在心上,他們的婚姻和家庭生活也因不敬虔而生出的惡行破壞。

因為他們生命中有各種不敬虔的表現,(瑪二17)記載,他們將是否倒轉了,他們說:「凡行惡的,耶和華眼看為善,並且他喜悅他們。」他們也看不見真正的公義,他們說:「公義的神在哪裡呢?」說得明白一點,這些人根本不明白甚麼是真實的公義,因此公義也不可能在他們中間得以彰顯

神為甚麼期望他的百姓以及祭司重視祂的愛和誡命呢?這並不只因為期望人去敬畏祂,其實也關乎更多人的救贖。(瑪二5-7)記載,當神將生命和平安的約賜給他們時,他們就會尊敬神,並且開始傳授真理,不講不義的話。他們跟神和諧相處,不但自己的行為正直,而且能幫助許多人離棄罪惡。因為祭司的責任本是要教導人有關真神的真知識。人們到他們那裡,就能學習和明白神的旨意。弟兄姊妹!我們作為新約祭司群體的一份子,你體會到神的心意嗎?你願意去遵行神的誡命、敬畏神,讓神藉我們幫助更多人回頭離開罪孽,歸向真神耶穌基督嗎?共勉!

2007年9月10日星期一

第廿一篇 2007年9月10日(星期一) 楊天恩牧師

經文:撒迦利亞書十二至十四章

是日金句

我必將那施恩叫人懇求的靈,澆灌大衛家和耶路撒冷的居民。他們必仰望我(或作他),就是他們所扎的;必為我(或作他)悲哀,如喪獨生子;又為我(或作他)愁苦,如喪長子。(亞十二10)

我的讀經心得

  1. 當神成為人的能力、成為人的拯救時,人應當怎樣回應?
  2. 神成為祂百姓的能力和拯救時,人會遇到困難嗎?人當怎樣看待:「神好像拯救,但我們仍在困難中!」的處境呢?

牧者心得

  神雖然透過先知宣告祂的拯救,這是神給百姓的異象和目標,但神同樣重視到達這目標的旅程。

  神期望祂的百姓知道,無論在甚麼的環境下,祂仍然是祂們的神,祂仍然是帶領他們進入神所設的目標的神。或者我們在過程中有不順服的時間、神也有懲罰而糾正的時間,但神仍然願意藉著祂的子民,在祂的治權下,帶領萬國敬拜,歸耶和華為聖。(十四20)故此,在我們經歷神的能力的同時,我們也要明白神的能力必然會叫屬祂的人聖潔--因為祂是聖潔的神。(彼前一15-16)

我要使這(全地的人的)三分之一經火,熬煉他們,如熬煉銀子;試煉他們,如試煉金子。他們必求告我的名,我必應允他們。我要說:「這是我的子民。」他們也要說:「耶和華是我們的神。」(十三9)

  這段經文因此也預言了耶穌的受害,和祂如何使神的百姓與神重建關係的過程。今日的金句中,神指出了祂照下聖靈的目的--聖靈使施恩叫人懇求(禱告和代求)的。神的百姓和教會經歷聖靈,使他們能仰望那位被他們刺傷的。對,神的愛子,為我們的過犯受傷;因為我們的惡行,祂也願意獻出自己,來承擔我們的罪蘗。作為神的子民,我們不應只看這件事為已經發生,理所當然。我們應該願意接受神的恩典,使聖靈在我們的心中為我們和為我們的世代代求。是的,因為列國與神的子民都在審判底下,但神也願意列國,與神的子民一同敬拜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十四16)

  故此,當聖靈來到我們當中的時候--當然,我們會有歡喜快樂、敬拜的時間--我們開始仰望耶穌時,我們就會明白我們怎樣使神傷心。但在神的恩典裡,祂必要為祂的百姓開一個泉源(十三1),洗除罪惡與污穢,那就是耶穌被扎的傷口,有血和水流出。(約十九34)是的,我們應靠著聖靈就近這個泉源!

  如果沒有這個仰望、回轉的過程,我們永不能重新恢復成為敬拜神的群體,也不可能帶領萬國敬拜。正如十四17說:「地上萬族中,凡不上耶路撒冷敬拜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的,必無雨降在他們的地上。」屬世界的含義是,沒有雨則沒有生產,沒有豐盛;屬靈的含義是,沒有聖靈更大的恩雨。當我們對神仰望和敬拜恢復,我們才能在聖靈的同在中經歷從神而來真正的豐盛。

2007年9月8日星期六

第廿篇 2007年9月8日(星期六) 楊天恩牧師

經文:撒迦利亞九至十一

是日金句

當春雨的時候,你們要向發閃電的耶和華求雨。他必為眾人降下甘霖,使田園生長菜蔬。(亞十1)

我的讀經心得

  1. 神為甚麼要堅固猶大家和拯救約瑟家?祂會怎樣對待自己的百姓?
  2. 作為神的百姓,當怎樣面對神「堅固」和「拯救」的工作?

牧者心得

  撒迦利亞書九至十四章被稱為「第二撒迦利亞」。因為這部份不同於一至八章「第一撒迦利亞」中,以異象傳遞神的心意;反而神藉著默示來啟示先知祂的心意。如果第一撒迦利亞是關乎神的審判和刑罰的話;第二撒迦利亞就是關乎神的拯救和復興。

  神並不是喜歡刑罰的神。然而這也不代表神不公義。正如出 34:7神指出祂自己的屬性:「……為千萬人存留慈愛、赦免罪孽、過犯、和罪惡.萬不以有罪的為無罪、必追討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神透過刑罰列國來表明祂對列國不義的公義審判--就算列國是神審判和刑罰以色列的器具,但他們過份的暴行,也不為神所喜。所以神說:「我必在我家的四圍安營,使敵軍不得任意往來,暴虐的人也不再經過,因為我親眼看顧我的家。」(九8)

  神怎樣看顧祂的家呢?九16說:「當那日,耶和華他們的神必看他的民,如群羊拯救他們,因為他們必像冠冕上的寶石,高舉在他的地以上(或作「在他地上發光輝」)。」神要像照顧小羊一樣,牧養他們。因為他們是神看為寶貴的,他們的興盛關乎神的榮耀與尊嚴,他們存在的目的也為著要在全地上榮耀祂的名。

  神應許這群人,他們的禱告必被應允;他們蒙愛的程度,好像神從來沒有刑罰過他們一樣(十6)。那麼,神的百姓應當怎樣禱告呢?今日的金句說:「當春雨的時候,你們要向發閃電的耶和華求雨。」首先,我們要認定神工作的時間。復興就像神賜春雨的時間。巴勒斯坦地在秋天的時候下第一場雨,進入雨季,但在春天的時候,卻有更傾盤的大雨。這又稱為晚雨。在神賜下大雨的時間,我們就應求雨。在雨季求雨,就是在神工作的時間,渴求神更多的工作。如果復興已經來臨,我們要求神做更多的工。

  另方面,我們要向正確的對象祈求--祂是發閃電的耶和華。神昔日審判以色列人,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們寧可求告巴力,廣賜五穀新酒(參何西亞書),而不向神祈求。是的,如果神是賜雨的,就當向神祈求。今日,或許我們渴望復興、渴望生命更新,但我們卻轉向一些「有恩膏的人」、「帶來恩膏的方法和教導」,卻沒有向神尋求。神發出的語言值得我們留意。

  是的,神必為我們降下甘霖,其結果就是「使田園生長菜蔬」。神的工作必然帶著果效。這使我們明白,我們應怎樣禱告和期望。我們不是為了「果效」來向神祈求,我們是向神求祂的工作。向神求雨,神降雨,農作物生產。同樣道理,在復興當中,向神求聖靈,神彰顯聖靈的工作,帶來果效。如果我們專注果效,可能我們就會忘記神了。

  正如十一章中對我們的提醒,神期望做我們的牧人。祂透過撒迦利亞成為牧人,來完成祂的心意。然而當祂的百姓沒有回應神的心意(給先知三十塊錢作為工價,這是一個奴僕的身價(出廿一32)),神也會興起一些愚昧的牧人來帶領,結果卻使整體受到損害。

  你能在神預備的復興中分辨神的心意,從而有正確的回應嗎?還是你期望有愚昧的人被興起,使你在行在神心意的旅程中受到損害嗎?

2007年9月7日星期五

第十九篇 2007年9月7日(星期五) 林惠欣傳道

經文:撒迦利亞書7-8

是日金句

……我們要快去懇求耶和華的恩,尋求萬軍之耶和華,我也要去。(亞八21

我的心得

  1. 看見以色列人的情況後,對我們有沒有提醒呢?

  2. 我們有沒有硬著頸項不肯回轉歸向神的地方呢?

牧者心得

大利烏第4年,因要重建聖殿,故伯特利人打發沙利色和利堅米勒,並跟從他們的人,祈求耶和華的恩 (2),並向祭司和先知求問,是否需要繼續遵行自從聖殿在70年前被毀後,一直以來所實行的禁食。萬軍之耶和華卻藉撒迦利亞回答他們︰「你們這七十年,在五月、七月禁食悲哀,豈是絲毫向我禁食嗎?你們吃喝,不是為自己吃,為自己喝嗎?」(5) 神的回答給我們一個很好的提醒,我們禁食的動機是為甚麼呢?是為神還是為自己呢?神不是看表面的,神看重的是我們的心,一顆向著祂的心,神喜悅人用真誠、誠實來到祂的面前。如果當神的光照啟示我們,要我們悔改的時,我們不悔改,那麼禁食又有甚麼意義呢?如果我們不肯聽從神的話,扭轉肩頭,塞耳不聽;使心硬如金鋼石,不聽律法和萬軍之耶和華用靈藉從前的先知所說的話。這樣的敬虔只是假的!神是不會接納的。今天,當神的光照啟示我們時,我們是謙卑、順服,或是硬著頸項呢?

對於這些硬著頸項不肯回頭的以色列人,神最後說了一句極非常嚴厲又可怕的話:「我曾呼喚他們,他們不聽;將來他們呼求我,我也不聽!」(13) 以色列人的剛硬,令到他們走到絕境時,神亦對他們說:「他們的地就荒涼,甚至無人來往經過,因為他們使美好之地荒涼了。」是以色列人他們自己的悖逆,使本來蒙福美好之地荒涼了,也是因為他們不肯回轉,把自己逼到荒涼的地步。讓我們不要學習以色列人,求主不要讓我們到如此的光景!如果我們走錯路的時候,讓神的杖、神的竿把我們帶回義路中。

在第八章出現了十次「萬軍之耶和華的話臨到我說」、「耶和華如此說」,這十次神說的話,每一個都是神的應許,神應許耶路撒冷必復興,神的心比我們更迫切,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我為錫安心裏極其火熱,我為她火熱……」神熱切要為祂所愛的選民成就大事,神是樂意把各樣的豐盛賞賜給我們,而且祂是「極其火熱」「非常迫切」的想把最好的給我們,只是,祂要等待祂的選民回轉,那麼祂就把祝福大大的賜給他們。

今天你有否為一些事情拼命向神求?其實你知道嗎?主比你更急,急著要祝福你、施恩給你,也急著等你回轉,回到祂的身邊。活在神的祝福及恩典中是非常之美好及蒙福的,神的話是應許、是盼望、是赦免、是復興。讓我們今天一齊的回轉歸向神吧!

2007年9月6日星期四

第十八篇 2007年9月6日(星期四)方國成傳道

經文:亞四至六章

是日金句:

「萬軍之耶和華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亞四6)』」


我的讀經心得:
  • 完成今天的靈修之後,你對四6這經文,從神有何新鮮的領受和得著呢?
牧者心得:

四章六節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聖經金句:「萬軍之耶和華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亞四6)』」這是第五個異象中神對所羅巴伯的指示和命令,同時亦是整卷先知書中兩個最重要的異象中其中之一。而當我們曉得異象的時代背景是被擄歸回的以色列人,神藉先知指示他們建殿的時候到了,我們便明白神對我們的心意是如何了。

在我們生命當中,很多時候會注視個人的需要和環境的情況,而判定這是否神工作的時候,或者是我們應否進一步委身在神的事上面的時候。但我們要知道;神的話語已發出了:「這是建殿的時候!」無論你將這句話理解為建造神的教會,或是建造聖靈的殿(即我們的身體),我們都清楚知道:「要先以神的事為首」因為神重視與我們同工的關係,神重視你是否重視祂所重視的同工的關係。他亦重視你是否完全倚靠祂的靈帶來建造教會和生命的果效。神要告訴我們幾樣非常重要的事情和應許;第一,祂的看顧是完全的。(四2)金燈臺的七盞燈與七個管子,發出非常耀眼的光芒,便是象徵神的看顧是完全的。(四3)兩棵橄欖樹在金燈臺的左右,是指被神揀選的約書亞和所羅巴伯,必須完全倚靠神的靈方能完成神托付的工作。(四7)大山成為平地是說明所有我們眼下看成的憂慮和攔阻,神都必定為我們挪開。安在殿頂上的石頭,是叫我們的生命要以基督為首位為根基。更重要的是神並不藐視我們所作不完全的工,亦不容許有人藐視,這是由於當時有人拿所羅巴伯重建的小殿與昔日宏偉的大殿相比,但是神說:「我不藐視它。」

弟兄姊妹,讓我們在建立教會和生命的事上,完全的倚靠神,祂賴衪完全的看顧,並且看重我們的擺上的。並非指我們無需盡力做好神的工作,而是當我們盡力完成仍無法達到神完全的地步時,神看為寶貴,神補足我們的不足。

2007年9月4日星期二

第十七篇 2007年9月5日 (星期三) 楊李靜儀師母

經文:撒迦利亞書1-3章

是日金句

所以你要對以色列人說,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你們要轉向我,我就轉向你們。這是萬軍之耶和華說的。不要效法你們列祖。從前的先知呼叫他們說,萬軍之耶和華如此說:『你們要回頭離開你們的惡道惡行。』他們卻不聽,也不順從我。這是耶和華說的。(亞一3-4)
我的讀經心得
  1. 神藉異象給以色列人甚麼安慰?
  2. 神對歸回耶路撒冷的餘民有甚麼要求?

牧者心得

  撒迦利亞書的對象是被擄後回歸耶路撒冷的以色列人,我們已研讀過尼希米記,對當時在耶路撒冷的以色列人的景況和發生過的事已有相當程度的了解,而哈該書、撒迦利亞書和瑪拉基書也是同期的書卷,所以我們可以聯繫這些書卷來幫助我們理解,特別在撒迦利亞書中共有八個異象,所以藉這些背景有助我們較容易明白這些異象的內容。
  以色列人按先知說被擄七十年,活在被神審判的痛苦當中,與此同時,以色列人也在等待神救贖的出現,因為這是神藉先知向以色列人所應許要發生的。到撒迦利亞作先知的時代,神終於使以色列人得釋放歸回(歷史的詳情請看以斯拉記、尼希米記、以斯帖記),但是並不代表以色列人的生活就一下子變得很豐盛和很快樂,相反,他們歸回耶路撒冷以後,生活仍然是困苦,外敵經常入侵擄掠他們,聖殿被毀,一切一切不似是神所預備的恩典。故此,神藉撒迦利亞先知將神的救贖計劃更清楚地向他們顯明。
  神為以色列人預備了很週長的計劃,因為神實在愛祂的百姓。祂說祂是「心裡火熱」,其中一個意思是指丈夫心中妒憤,因為他的妻子被苦待,祂也說「摸你們的就是摸他眼中的瞳人」,被人碰著眼睛是很痛苦,沒有人不好好保護自己的眼睛。神為以色列或可說是世人的救贖計劃是要人去配合的,神藉先知告訴以色列人:「你們要轉向我,我就轉向你們」,沒有這個基礎,以色列人只會有如他們的列祖一樣再次經歷神的審判。
  當人重返神的恩典中,很容易便會忘記之前受苦的原因,故此神也藉著時間,叫人不一下子經歷全部的恩典,好叫人能在這段時間調整他對神的心,或可說是調整生命的方向(回轉的意思),也藉此試驗人對神話的信靠和忠誠。尼希米就是一個對神忠誠的人,他雖遇見重重的困難,但卻能成就神託付他的異象。很多時候我們會很期待看見異象,但要使異象成就,我們是有責任的,要常常保持轉向神的生命,這才能叫神的異象實現在我們的生命中。這是神唯一的要求。
附註
  1. 番石榴樹間騎馬者的異象(亞一7-17):這個異象是從神而來對回歸耶路撒冷的以色列人的安慰,預言耶路撒冷會重得平安,並且聖殿會被重建,「我的城邑必再豐盛發達。耶和華必再安慰錫安,揀選耶路撒冷。」(亞一17)。(註:「番石榴樹」生長於巴勒斯坦及地區的一種常綠的樹木;騎馬者是神的使者,有學者認為騎著紅馬的那位就是基督)
  2. 四只角和四個工匠的異象(亞一18-21):這異象是指神會用審判來對付與以色列為敵的四國(註:「四角」是指打散以色列的四國亞述、埃及、巴比倫和波斯;「四匠」是指神用來對付這四國的審判。)。
  3. 丈量耶路撒冷之人的異象(亞二1-13):這個異象預言耶路撒冷會重新興盛起來,不似當時回歸了的以色列人所看見的荒涼。(註:「火城」應譯作火牆,比喻神大能的看守;「要作其中的榮耀」,表示神要在耶路撒冷與祂的民同在)
  4. 潔淨大祭司約書亞的異象(亞三1-10):這異象是以一個法庭的場景出現,撒但是控告者,卻要被神責備。神潔淨約書亞的罪,並重新恢復他祭司的身份。亦預言基督被釘十架那日全然除掉世人一切的罪。(註:「大祭司約書亞」為神的子民的代表;「從火中抽出的一根柴」比喻那神從巴比倫救贖出來的餘民;「污穢的衣服」比喻約書亞和所有百姓的罪孽;「大衛的苗裔」是指將要來救贖以色列民的彌賽亞;「石頭」是彌賽亞的另一個預表;「七眼」代表神全備的見識、無所不知的能力和屬神的智慧)

第十六篇 2007年9月4日(星期二)陳智聰傳道

經文:哈該書全卷

是日金句:
「萬軍之耶和華說:銀子是我的,金子也是我的。」(該二8

我的讀經心得:
  • 你看出天國的理財原則嗎?
  • 經文對你有何反醒?

牧者心得:

整卷哈該書其實都在教導我們一個屬於天國的理財原則(或一種管理產業的原則);(該二8「萬軍之耶和華說:銀子是我的,金子也是我的。」

當以色列人的百姓不理會神的聖殿建造的事情,反只理會自己的事情(記載在:該一2-4),神就命令乾旱臨到地土、山岡、五穀、新酒、油、地上的出產、人民及牲畜、以及人手一切勞碌得來的。被神命令使乾旱臨到的地方,基本上涵蓋了人類一切的產業。學習財務或有關金融會計等知識的人,都會明白產業(資產)就是財富的來源,資產被咒詛就不可能有任何財富可言。因此在(該一6)神就宣告:你們撒的種多,收的卻少;你們吃,卻不得飽;喝,卻不得足;穿衣服,卻不得暖;得工錢的,將工錢裝在破漏的囊中。

神宣告:銀子是我的,金子也是我的;就是要喚醒我們明白祂才是賜予百物給我們的上帝。我們很多時候都會因為要忙著「搵食」,而忘記了上帝的事(耶穌在(路十二31)中教導我們要先求上帝的國,其他東西祂必加給我們,就是這個意思。),天國的理財原則,要求我們先求上帝國的事情(先重視神國的事),然後神就會賜福給那些看重祂國度的人。

(該二3)「你們中間存留的,有誰見過這殿從前的榮耀呢?現在你們看著如何?豈不在眼中看如無有嗎?」這節聖經表面了人的工作的有限,就算他們開始了建造聖殿的工程,但這個新的聖殿仍然不及從前所羅門王所建的殿。但在(該二4-5)神卻看重我們這種有限的工作,祂開始鼓勵人們要剛強「...雖然如此,你當剛強」,因著人們願意去重新看重神的事情,雖然能力有限,但在天國的原則當中,神就開始祂施福的工作;(該二6-9)記載祂必震動萬國,萬國的珍寶必都運來,祂就使這殿滿了榮耀。神自己發動祂的工作去補充我們的不足,祂親自榮耀自己的殿,而我們也因此而蒙福。

在(該二)裡常常提到一個日期,就是九月二十四日,這就是神開始工作的日子,聖經強調人們要留意在那日之後,神施福的工作是十分明顯的,(該二19)祂說:「...從今日起,我必賜福與你們。」神期望我們欣賞祂的工作,留意在我們順服祂之後,祂施福的工作那樣明顯,(該二23)「...到那日,我必以你為印(證據)」,因著我們觀察神的明顯作為,我們就了解祂的法則,我們也就成了祂作為的證據(見證人),這也就是祂揀選我們的目的(正如耶穌說:你們就是我們見證人)。

2007年9月3日星期一

第十五篇 2007年9月3日(星期一) 楊天恩牧師

經文:西番雅書全卷

是日金句

世上遵守耶和華典章的謙卑人哪,你們都當尋求耶和華;當尋求公義、謙卑,或者在耶和華發恕的日子,可以隱藏起來。(番二3)

我的心得

  1. 我們的背景有否影響我們對世界、對信仰的看法?怎樣影響?
  2. 我們看事情的方法有時不一定令神喜悅。你看到自己有那些方面有這種情況嗎?

牧者心得

  西番雅先知是希西家王的元孫,來自王族(一1),他名字的意思有「神隠藏和保守」的意義。人的背景,往往決定了他看世界、看事情的方式。有王族血統的先知,也應受限於王族的視域之內--他或者應該看到神怎樣祝福現有的政權,成為國家的「喉舌」,為國家服務,在宗教上維持人民對國家的忠誠。然而,西番雅卻忠於從神而來的呼召,超脫了自己的背景,「實是求是」,說出神讓他看到的事情。

  耶和華審判的日子臨近(一7;14;18)--不是審判別人,乃是審判祂的子民。這是因為神的子民除了拜耶和華以外,也同時敬拜別神。(一5-6)這對我們來說也是當頭棒喝!是的,我們敬拜真神--奉獻自己的身、心、靈;但曾幾何時,我們也同時地敬拜其他的神--為我們的享樂奉獻自己的身、心、靈;為我們在工作或地位的野心也奉獻我們的身、心、靈。神所要的,是我們「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我們的神」。(申六5)祂是獨一的神!(申六4)

  然而,神的心意並不是懲罰,而是祂願意祂的子民在遵守祂的典章中表現他們對神的謙卑--在他們尋求公義(像神一樣的性情)和謙卑(自知不能像神一樣的性情,但仍然渴望神的幫助,尋求祂的憐憫)中,尋求神。如此,神就成為了他們的「隱藏和保守」。(二3)是的,「論到耶和華說:他是我的避難所,是我的山寨,是我的 神,是我所倚靠的。」(詩九十一2)

  唯有謙卑的人才不會錯估形勢。當猶大國四周的強鄰都好像被神審判時,或許猶太國的人認為,神只審判列國,不審判他們。(二4-15)或許,我們也會像猶大人一樣,在好像神審判「他人」的日子,沾沾自喜,或者也在當中得到一些短暫的好處;故此,縱容自己繼續犯罪。然而神卻藉先知提醒他們

耶和華在他中間是公義的,斷不作非義的事,每早晨顯明他的公義,無日不然;只是不義的人不知羞恥。(三5)

  不要單看外在發生的事,而錯判形勢;也不要因一時的通達而忘記神。神所要的只是「只要敬畏我,領受訓誨……」(三7),否則我們只會繼續「從早起來,就在一切事上敗壞自己」。(三7下)

  是的,神的心意是煉淨祂的百姓,讓他們的生命重回正軌。在煉淨中,神除去他們感到驕傲而離棄神的外在之物,卻要保存他們對神的貞潔。(三11)當神的審判出現的時候,因著神的憐憫,祂也要「使萬民用清潔的言語,好求告我耶和華的名,同心合意的事奉我」。(三9)傳統五旬節教會理解這段經文時,認定神以屬靈的話語--方言--就是神所賜的清潔的言語,使我們能求告神的名,透過一同的方言禱告,使大家同心合意的敬拜神。在那裡,神必使在審判中餘下的人重新被建立。是的,在那時候我們會重新對神有新的認識:

耶和華你的神,是施行拯救,大有能力的主,他在你中間必因你歡欣喜樂,默然愛你,且因你喜樂而歡呼。(三17)

當我們願意被神煉淨,神也就重新恢復我們作為祂子民的身份。不再是不義的,而是有祂形象的,神也就在我們生命中恢復一切從祂而來的豐盛--使我們在地上的萬民中有名聲,得稱讚。(三20)

  後記:西番雅的先知信息大大影響了約西亞王的宗教改革(王下廿二至廿三),使約西亞王決心除去一切錯誤的、混合的崇拜。今日我們願否同樣的被影響,單以神為神呢?

2007年9月1日星期六

第十四篇 2007年9月1日(星期六) 楊天恩牧師

經文:哈巴谷書全卷

是日金句

認識耶和華榮耀的知識,要充滿遍地,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哈二14)

我的心得

  1. 「義人必因信得生。」對你來說,有何實質意義?

牧者心得

  哈巴谷書雖然簡短,但卻充滿著金句。為甚麼?哈巴谷帶著極多的疑問來到神的面前:他看見自己的國家中,充滿罪孽和強暴,人也在奸惡中起爭端和相鬥,以致沒有律法和公理。(一2-4)然而神卻說,祂要興起更邪惡的迦勒底人來實行祂的審判!(二3-4)這對先知來說,帶來更大的問題。

  然而,我們必須留意一件事。神在祂的作為中,必然同時說話。祂的說話說明祂的作為,祂的作為印證祂的說話。有時我們只因為自己對環境的不滿,對神作為的疑惑,而忽略了神怎樣透過祂的話解說祂的作為。祂會藉著我們讀經和禱告來默示我們(二2),只要我們願意守望和等候(二1)--神樂意啟示。因為祂是啟示的神!

  神在向先知描述迦勒底人(巴比倫)的惡行和帶來的審判時,祂輕描淡寫地說了兩句重要的說話--如果先知不只是注意迦勒底人的惡行時,他理應聽見

……惟義人必因信得生。(二4下)

認識耶和華榮耀的知識,要充滿遍地,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二14)

  神要求一件很重要的事:我們需要有從信而來的知識。猶大人對神有知識,但他們的知識卻不是因為「信」而建立,這些宗教知識便成為死的知識,沒有令他們的生活、行事為人討神喜悅。結果就是多行強暴,妄顧公理。神要求我們要「信任」神一切的作為--就算我們不太明白,但因為祂是「信實」的神,祂的作為就是可信的。祂的信實保證了祂的慈愛、祂的憐憫。是,神要審判,但這審判的結果不單為毀滅,乃為煉淨,使祂的選民能重投祂的懷抱--「哈巴谷」的名字,就是有「擁抱」的意思。神擁抱祂的百姓,百姓也能擁抱祂--包括祂的一切,正如神擁抱祂百姓的一切一樣。這種因信而有的知識,使我們不會誤解神的善意。神期望我們這樣了解祂。也唯有這種對神的知識,才帶來我們的生命和生命的盼望--是的,「義人必因信得生。」我們由此能忍受煉淨的過程,經歷從神而來因公義而生的恩典。

  怎樣達致這種了解?「惟耶和華在祂的聖殿中;全地的人,都當在祂面前肅敬靜默。」(二20)先知深深體會到,這種因信而有的知識只能存在於對祂深刻的敬拜當中。「肅敬靜默」並不單是指一種外在的模樣,乃是心中的態度。對!敬拜中有慶賀神工作的時間,但也有守望、等候和領受的時間,就像先知在守望所所作的一樣。(二1)先知明白他如何領受,所以也要求他的同胞有相同的敬拜。或者這種經歷並不如我們在一般敬拜中享受,或者甚至有不解的時間,因被神發現和指出我們生命中的缺憾、不足和限制時,我們感到不好意思。然而,唯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真實面對神的同時,得著從信而來的知識。

  哈巴谷由疑惑開始,進到第三章,因信而有的知識,並且因著深刻的敬拜經驗,使他對神發出正確的了解和懇求。

耶和華阿,我聽見你的名聲就懼怕。耶和華阿,求你在這些年間復興你的作為,在這些年間顯明出來;在發怒的時候,以憐憫為念。(三2)

當他因信而認識神時,他才能對神有正確的敬畏,向神有正確的敬拜和禱告,祈求正確的祝福,滿足正確的需要。有時我們禱告不得應允,的確就如詩人所說:「我若心裏注重罪孽,主必不聽。」(詩六十六18)但當哈巴谷如此敬拜禱告時(三2-16),他也知道自己應處在甚麼位置來等候和接受神的工作:「……我只可安靜等候災難之日臨到,犯境之民上來。」(三16下)但這是消極的嗎?因為先知因信而產生的知識,他看到另一面--

即使無花果樹不結果子,葡萄樹也沒有葡萄;即使橄欖樹不結橄欖,田地不產五榖;即使羊群死光,牛棚裏沒有牛;我仍然要因上主歡喜,因上帝─我的救主快樂。至高的上主賜給我力量。他使我像母鹿一樣腳步穩定;他使我在高山上安穩行走。(三17-19;《現代中文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