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29日星期五

第五十三篇 2008年3月1日(星期六) 張潔明老師


經文:路十九1-10


是日金句


耶穌說:「今天救恩到了這家,因為他也是亞伯拉罕的子孫。人子來,為要尋找、拯救失喪的人。」路十九9-10


我的心得


  1. 我看見耶穌看見了我嗎?
  2. 我看見耶穌後有改變嗎?
  3. 我看見耶穌還是看見眾人?
  4. 我看見耶穌眼中的我嗎?


牧者心得


他是稅吏長。滿肚密圈,唯利是圖,欺壓窮人、訛詐百姓(v. 8)。

他是財主。路加記載的財主,只想著自己的財富(十二16),天天奢華宴樂(十六19),進神的國比「駱駝穿過針的眼」更難(十八25)。

他想的東西,一定要得到。這種性格使他能登上高位。今天,他想見耶穌,他就設法要看到祂(vv. 3-4)。

他看見了耶穌,耶穌也看見了他。不僅看見他,更呼喚他的名字──撒該,還要拜訪他的家。「他就急忙下來,歡歡喜喜接待耶穌」(v. 6);是耶穌的接納改變了他。

眾人阻礙他接近耶穌,眾人議論他接待耶穌。但此刻,他看不見眾人,他的眼中只有耶穌。耶穌成了他的「主」,他又以實際行動表明,他真的改變了(v. 8)。

在眾人眼中,他是個大壞蛋,但耶穌卻視他為亞伯拉罕的子孫,萬國要因他得福。他也是失喪的人,是耶穌來到世上的目的。


第五十二篇 2008229日(星期五) 林惠欣傳道

經文:路加福音十八章35-43


是日金句

耶穌說:「你可以看見!你的信救了你了。」(路十八42)


我的心得

  1. 當瞎子巴底買知道耶穌來了耶利後,他向耶穌呼喊的是甚麼呢?


牧者心得

巴底買是一個瞎眼的乞丐,雖然他是瞎眼的,但是他的心和耳朵是靈敏的。他聽到人走來走去,就馬上問發生了甚麼事情。他聽見耶穌到耶利哥的時候,就大聲的叫說:「大衛的子孫耶穌啊,可憐我吧!」(38) 他沒有因為自己是瞎眼的,而不知道耶穌來了耶利哥。他抓住二機會,因為耶穌只是經過,而不是停下來。抓住「機會」是相當的重要,因為「機會」沒有因為你錯失了而會返轉頭的,而是「機會」過了就是過了,後悔也是沒用的,故我們要常作準備抓緊每一個「機會」。

這個乞丐懂得抓住機會呼叫耶穌:「大衛的子孫耶穌啊,可憐我吧!」(38) 他不但抓住機會,而且找對了對象。但走在前頭的人,責備他並叫他不要出聲,可是當別人越責備他,他就越大聲呼喊耶穌,一直喊到耶穌聽見,喊到自己被耶穌幫助。這也許是他一生人中唯一一次得著醫治的機會。我們看見瞎子出盡力的呼求,他抓住了這僅有的機會。當走在前頭的責備他,禁止他作聲的時候,他沒有理會那些人,他卻越大聲的喊叫,因為他知道唯有耶穌才能醫治他的需要。我們看見瞎子出盡力的呼求,他抓住了這僅有的機會。當走在前頭的責備他,禁止他作聲的時候,他沒有理會那些人,他卻越大聲的喊叫,因為他知道唯有耶穌才能醫治他的需要。

聖經告訴我們當別人正攔阻他的時候,主耶穌卻為他站住,為這一位微不足道的瞎子站住。為什麼?因為主看見他的痛苦,也聽見他的呼求。主吩附人把他領過來,問他說:「你要我為你作甚麼?」如果今天耶穌問你:「你要我為你做甚麼?」你會有怎樣的反應呢?我相信答案非常的精采,無奇不有。巴底買是可以要求耶穌賜給他許多物質上的需要,但他卻沒有這樣的選擇,他作出了一個有智慧的選擇,他選擇了「我要看見」。我們必須承認太多時候我們肉眼的眼睛是看見了,心中的眼睛卻是瞎的。巴底買他選擇了看見,他以後不必再在道路旁行乞。我們到底要的是甚麼?我們聽到這位乞丐說:「我要看見。」耶穌說:「你可以看見,你的信救了你。」我們知道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信心。正如聖經所教導︰「人非有信不能得上帝的喜悅。」我們知道信心對我們來說是很大的考驗,但讓我們在而對信心這個考驗的同時,也能抓緊每一個能抓住神的機會。


第五十一篇 20080228星期四方國成傳道


經文:路十八31~34


是日金句

「耶穌帶著十二個門徒、對他們說、看哪、我們上耶路撒冷去、先知所寫的一切事、都要成就在人子身上。」(路十八31


我的讀經心得:

  1. 在我們今日跟隨主和事奉主的過程中,有甚麼一直「想當然」的想法,我們需要拆去,以致更明白和順服神的心意和做事的法則?


牧者心得

  無可否認,有時我們會帶著自己主觀的想法去理解神的事情。其實耶穌已經足夠清楚的告訴門徒,祂必須受苦、遭凌辱、被殺害。但門徒完全不能理解耶穌所講的是甚麼一回事,甚至當耶穌以先知的預言指著這一切的苦難要成就在祂身上時,對於門徒來說這意思仍然是隱藏的。這一點我們很難理解,難道是神故意隱藏這意思嗎?相信不是!因為在廿四章25節豈不是這樣記載:「耶穌對他們說:無知的人哪!先知所說的一切話,你們的心,信得太遲鈍了。」

  原來問題是我們信得遲鈍、是我們帶著太多「想當然」去理解神的事情。正如門徒理解耶穌是彌賽亞的身份,既然是以色列得勝的大君王,必定帶領他們脫離外邦人的管治建立地上屬神的政權,因此苦難是與得勝是扯不上任何關係的。所以,縱然舊約先知如何清楚地提到神的受膏者必須受苦,但門徒甚至整個以色列都帶著彌賽亞不可能受苦這觀念去看先知的話。弟兄姊妹!求主拆去我們「想當然」主觀的眼鏡,只想用我們的方法取代神的方法。神的方法是:「vv.32~33a他將要被交給外邦人、他們要戲弄他、凌辱他、吐唾沫在他臉上、並要鞭打他、殺害他。」這是我們所不願意接受的事,但耶穌接受了。叫我們興奮的是得勝要因此而來臨「v.33b第三日他要復活。」哈利路亞!廿四章26節耶穌亦進一步解釋:「基督這樣受害、又進入他的榮耀、豈不是應當的麼。」

  弟兄姊妹!讓神的「應當」成為我們的「應當」,正如前幾天的靈修材料,讓神的治權在我們心裡面掌權。求聖靈開我們的心眼,好使我們更明白和順服神的心意。

2008年2月28日星期四

第五十篇 2008年2月27日(星期三) 楊李靜儀師母

經文:路十八18-30

是日金句
耶穌聽見了,就說:「你還缺少一件:要變賣你一切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路十八22)
我的讀經心得
  1. 你是否確定自己能承受永生呢?為甚麼?
  2. 耶穌認為怎樣才可以承受永生呢?
  3. 你能夠作耶穌所說的嗎?是甚麼攔阻了你呢?
牧者心得
  這段經文有一個十分明確的問題和答案,很簡單,很清楚。如何可以承受永生?答案就是能為神的國撇下生命中任何的你認為有價值的,作神喜悅的事(幫助有需要的人),並常與主耶穌同在
  那個官是帶著尊重來請教耶穌如何可承受永生(十八18-19),他不是為生事端而來。他的生命也不苟且、虛假(十八20-21)。但他仍要來問耶穌怎樣才可以承受永生,因為他所作的一切不能使他確定自己有永生,他所擁有的一切都不使他對將來的生命有把握。當時在耶穌身旁的應該
是富有的人,因為當他們聽到耶穌說有錢財的人難進神國時,他們都不約而同地說:「這樣,誰能得救呢?」。他們同樣地為到「要撇下一切」這個要求感到不可能,特別是那位財物甚多的官。
  我們可能不像那個官一般富有,但我們也不是一無所有,在你生命裡總有些有價值的東西,你能夠為神的國放下這些嗎?
當時駱駝是負責運送貨物,牠們要進城門口(城門的形狀像針眼,很窄,很少),必須要卸下背著的貨物,蹲下來,爬進去。人要進神的國,他們也要撇下背負的東西,當人能撇下,耶穌說他必有得著,並且是百倍,而且也得著永生的確據。
  可能你都有那班人相同的疑問,撇下了一切如何生活呢?耶穌說:「在人所不能的事,在神卻能」(十八27)。
撇下了一切以後,過著跟隨耶穌、與祂同在的生活。我不能告訴你跟隨耶穌的生活是那樣的,但耶穌的答案是「可能的」,並且是「更富足的」。

2008年2月26日星期二

第四十九篇 2008年2月26日(星期二)陳智聰傳道

經文:路十八1-17

是日金句:

「耶穌卻叫他們來,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神國的正是這樣的人。」(路十八16)

我的讀經心得:
  • 神鼓勵我們怎樣禱告?
  • 神不喜悅怎樣的禱告態度?
  • 怎樣的禱告態度才是神喜悅呢?
牧者心得:

在經文v1-8裡,描述了耶穌用這個不義的官,因寡婦的煩擾而為她伸冤的比喻,去鼓勵我們應當常常禱告,不可灰心。有時候,我們會以為神不聽我們的呼求,但神的選民晝夜呼籲祂,他豈不終久給他們伸冤嗎?答案是神要快快地給他們伸冤。神對我們也是一樣,因為我們就是祂的選民。

但是有一類人的禱告,卻是令神感到厭煩的,這就是在v9-12裡所說,那些法利賽人式的禱告;就是那種自以為義的禱告,他們的禱告其實不是真正的禱告,只是在禱告中誇耀自己有多屬靈,有多敬虔。這種禱告,神最憎惡。

相反,耶穌教導我們禱告時,應該有甚麼態度呢?在v13-17,耶穌稱讚那個稅吏的禱告;就是那種把自己完全降卑的禱告,唯有這樣禱告的人,才能看見自己的不足,和自己需要神的地方。耶穌說承受神國的人,需要像小孩子。小孩子就是對父母有完全的信任,和完全的依靠。神也期望我們是這樣信任祂,這就是神喜悅的禱告態度。

2008年2月25日星期一

第四十八篇 2008年2月25日(星期一) 楊天恩牧師

經文:路十七20-37

是日金句

凡想要保全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喪掉生命的,必救活生命。(路十七33)

我的心得

  1. 耶穌指出甚麼是神的國?
  2. 根據這段聖經,對你來說,神的國有何意義?你應怎樣做才進得神的國?

牧者心得

法利賽人問了一個好像很重要的問題,但正是因為出自法利賽人的口中,所以這問題實在可能是不安好心,要為難耶穌的問題。「神的國幾時來到?」他們真正關心這問題嗎?不一定。那麼我們關心這問題嗎?我們會全心全意關心嗎?

耶穌指出了關乎神的國的幾件重要事情。

  1. 神的國不是眼所能見的,因為神的國在人的心裡,或直接來說,是在人的中間。(十七20-21)即是說,人對神治權順服的態度,人跟神的關係,決定了神的國存在的時間和地點。人對神的順服和你與神的關係,決定了你是否在天國之中。
  2. 如果你沒有這樣的信仰,你很容易會被別人所說的「神的國」--人口中所提及的理想、人所認同但卻與神無關的價值觀、看似符合人需要的群體生活或利益--所欺騙和矇閉。
  3. 要怎樣才能認識神的國,或者說,怎樣才能讓神的國出現在我們心裡、實現在我們當中?耶穌的答案直接了當。他們要像人子一樣「必須先受許多苦,又被這世代棄絕」(十七25)。耶穌清楚的告訴讀者:「凡想要保全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喪掉生命的,必救活生命。」(十七33)這道理的真確性,就像鷹必然圍在屍首的周圍一樣。

當你不愛惜你現在所愛惜的東西,神的國就可以開始在你的心中成形。耶穌提出了一種態度,就是要為神的國儆醒,因為如果你不追求神的國和治權在你生命中彰顯的話,當祂回來,完全的實現神的國,那我們就可能不能進到神的國中。你預備好在神的國未完全來臨前,你自己已經在神的國中生活、順服祂的治權,讓神的管治在你身上出現嗎?

2008年2月23日星期六

第四十七篇 2008年2月23日(星期六) 張潔明老師


經文:路十七11-19



是日金句


「內中有一個見自己已經好了,就回來大聲歸榮耀與神,又俯伏在耶穌腳前感謝祂。」(十七15-16上)


我的心得


  1. 得著醫治,是我認識神的起點,還是終結?


牧者心得

  這段事跡記於耶穌的教導當中,再一次顯明,耶穌的話語大有能力,也再一次提醒我們,是「信心」讓我們經歷這能力。

聖經特別提到這個回來找耶穌的人是撒瑪利亞人(v.16)、外族人(v.18),似乎暗示其餘九個都是以色列人。痳瘋病是傳染病,患者必須受隔離,只能與痳瘋病人為伍。同病相憐,因著痳瘋病,不相往來的以色列人和撒瑪利亞人,竟住在同一個村子裡。

這十個痳瘋病人,聽見耶穌的話,便一同去見祭司。半信半疑的走著走著,忽然發現災病好了。

按照律法,痳瘋病人得醫治後,必須讓祭司察看(參利十四),進行一連串宗教禮儀後,才算潔淨,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中。

他們好不興奮,馬上加快腳步,趕緊去找祭司,希望早日可以恢復正常人的身份和生活。這個撒瑪利亞人卻連忙轉身,一面跑回去找耶穌,一面頌讚神。

疾病、苦難會臨到任何人,耶穌的醫治也會臨到任何人,不管是以色列人還是撒瑪利亞人;使人有所分別的不是種族,而是對耶穌的回應。

這個撒瑪利亞人為我們示範了,領受了耶穌話語、經歷過聖靈大能的人,該如何回應:

(一)轉向神:「回來」(vv.1518

(二)讚美神:「歸榮耀與神」(vv.1518

(三)尊崇神:「又俯伏在耶穌腳前」(v.16

(四)感謝神:「感謝祂」(v.16

這樣的人,不僅得著了醫治,更是得著了生命 ──「起來,走吧!你的信救了你了。」(v.19


第四十六篇 2008222日(星期五) 林惠欣傳道

經文:路加福音十七章1-10

是日金句

這樣,你們作完了一切所吩咐的,只當說︰「我們是無用的僕人,所做的本是我們應分作的。(路十七10)


我的心得

  1. 這段經文提及那三件事情呢?

  2. 你要成為絆倒人的人還是做人的墊腳石呢?


牧者心得

耶穌在這段經文提及罪、信心、本分。罪,「但那絆倒人的有禍了」。有禍︰是罪,必將遭受到神的懲治。為甚麼這裡耶穌說那絆倒人的有禍了呢?祂之前明明還在說︰絆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這裡耶穌的意思是有人的地方,不管在那裡,任何地方,都會有人因誘惑而絆跌犯罪。犯罪的人固然不能自稱是無辜的,因為他沒有讓自己遠離陷阱,但耶穌在這嚴厲的警告故意設下陷阱作別人絆腳石的人有禍了。在教會中每一個人都應成為別人的幫助,如若常絆倒別人的,他有再大的屬靈本事,也是無用處的。

說畢絆倒人的有禍了後,耶穌論及饒恕,這時門徒向耶穌「求加增我們的信心」。耶穌回答的卻是「芥菜種的信心。」意思是表徵生命的能力;信心的裏面蘊藏著生命,能發揮無比的生命力,成就我們所不能的。比如饒恕我們無法饒恕的人,愛那些恨我們的人,甚至做更大的事,就如使徒行傳所記那些使徒所做的事。所以為甚麼要饒恕七次呢?因為我們若不饒恕就可能絆倒別人也絆倒自己。但我們若饒恕人,我們就幫助人一步步更接近主。讓我們只做人的墊腳石,叫人得到益處,永遠不做人的絆腳石,叫人跌倒 (林前十3233)

最後,耶穌提醒我們要盡我們的本分,我們原是無用的僕人,這話也說出我們真實的光景;我們是無用的,若非神給我們能力,我們根本無力事奉神。僕人向主人獻出全部的力量,是理所當然的;那麼我們向主無論作了甚麼或作了多少都要傾出全部的力量,因為這是我們應盡的本分。


2008年2月21日星期四

請緊記……

今天是全堂禁食禱告日!!請大家投入禱告的行動中!

第四十五篇 2008年02月21日(星期四) 方國成傳道

經文:路十六19~31


是日金句

「若不聽從摩西和先知的話,就是有一個從死裏復活的,他們也是不聽勸。」(路十六31


我的讀經心得:

  1. 你會以怎樣的方式實際活出得救的信心?


牧者心得

財主與拉撒路的比喻,重點並不是在於兩人在世前富有的死後會進陰間,貧窮的死後便在樂園裡。事實上對於當時門徒來說,耶穌說這比喻一定叫門徒嚇了一跳,因為猶太人長久認為家道豐富是神賜福的証明。然而耶穌要指出財主的罪是;他既擁有價值最貴和質料最上乘的衣服(紫色袍和細麻布衣服),財富足夠天天窮奢極侈地吃喝,將生命完全消耗在自我滿足的生活方式之中。財主活在物質豐富的裡面,卻是沒有留意到別人的需要,有一個討飯的人天天在財主門口寄望能得到温飽,卻只得到麵包碎來充飢(零碎的意思)。如此正正表達出財主並沒有持守著得救的信心。為甚麼?耶穌豈不是說過律法中最緊要的誡命是要盡心的愛神,盡力的愛我們的鄰舍麼?財主的生活方式並無反映一個敬畏神的生活,弟兄姊妹,這個會否是我們同樣面對著的情況呢?

同樣,拉撒路的得救並不純粹因為他的貧窮,乃在於他得救的信心。為甚麼?留意!拉撒路並無因為他的困境改變他的名字(參路得記一20拿俄米「意思是甜」因為自己的苦況叫人稱呼她瑪拉「意思是苦」),拉撒路原文的意思是「神是我的幫助」,他在極其困苦的環境中仍然信靠神,認定神是他的幫助,以致得救,死後被天使帶去放在亞伯拉罕的懷中。

所以,亞伯拉罕回應財主不能夠差拉撒路去他的兄弟中勸他們悔改,並不是要說明神不接納罪人悔改。因為耶穌道成肉身為我們的罪釘身十字架便是愛我們的明証。然而耶穌更要提醒我們,神明明被將祂的話語給了我們,我們已能夠因著遵守神話語教導而得著得救的信心。若果我們明明地漠視神說話的教導,繼續行在得罪神的狀態裡頭,即使有從死裡復活的人來作見證,這樣的人仍然不會相信神,明顯地耶穌提到有死而復活的事是指著自己說的。對於我們這些自稱相信聖經的人,若果沒有按著聖經來生活,即使復活的耶穌在我們生命中亦沒有帶來任何改變!因此,叫我們把握著每一個時機,實際地向有需要的人施以援手,將福音帶給他們,遵守神話語教導,好使我們一直持守著得救的信心直到再見主的面。阿門!

2008年2月19日星期二

第四十四篇 2008年2月20日(星期三) 楊李靜儀師母

經文:路十六1-18

是日金句
我又告訴你們,要藉著那不義的錢財結交朋友,到了錢財無用的時候,他們可以接你們到永存的帳幕裡去。 (路十六9)
我的讀經心得
  1. 耶穌怎樣看金錢的用途?
  2. 甚麼東西有永恒的價值的呢?可以怎樣得到有永恒價值的事?
  3. 有甚麼是你可以捨棄用來換取有永恒價值的東西呢?
牧者心得
  耶穌對著「貪愛錢財」的法利賽人談金錢應有的用途。在耶穌眼中,法利賽人是一班對神不忠的人。他們表面是事奉神,內裡其實是金錢掛帥(十六10-14)。他們表面是遵守律法的人,但內裡卻是對神硬心的一群(路十六17-18;太十九1-9)。耶穌所說的比喻中的管家雖然未盡其職,但耶穌稱讚他對金錢的使用得宜。
  1. 他重視長遠的利益(十六3):這個管家為自己的將擔憂,所以他把握現今還有的機會,去建立他的將來。
  2. 他用短暫的東西來換取有永恒價值的東西(十六5-7):因管家要向主人交賬,所以他乘這個機會向欠他主人債的人賣人情,希望將來可以因這個人情而得到那些人的幫助。
  耶穌教導的總結是:「要藉著那不義的錢財結交朋友,到了錢財無用的時候,他們可以接你們到永存的帳幕裡去。」(路十六9)
  耶穌告訴我們,「 律法和先知到約翰為止,從此神國的福音傳開了,人人努力要進去。」(路十六16)。「努力」的原文是解作「用暴力」。從今以後,每個人都須付上極大的力量和代價「逼」進天國。為甚麼要逼進去?因為在你周圍都有許多的人,有些人像你一樣朝著天國的方向走,但有更多的人是失去方向的迷羊。我們必須用更大的努力向天國進發,而你的努力會將一些不知方向的人推向天國,直至他們都發現這是正路時,他們便會與你同奔天國。你可會願意付上這短暫的代價來換取你和其他人永恒的生命嗎?

第四十三篇 2008年2月19日(星期二)陳智聰傳道

經文:路十五11-32

是日金句:

「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路十五32)

我的讀經心得:
  • 在耶穌的比喻中,大兒子和小兒子分別是指誰?
  • 你在大兒子和父親的對話中,有何反省?
  • 這個比喻讓你看見甚麼是宣教?

牧者心得:

耶穌所說的這個浪子的比喻,其實與之前的失錢比喻和失羊比喻,都是平衡地去回應法利賽人和文士私下議論耶穌接待罪人的行為(參:路十五1-2)。大兒子看見父親為小兒子回來而歡樂的忿怒反應,正好反映出法利賽人和文士的當時心態(就是那自義和偽善的心態)。神不憎恨罪人,在聖經這幾個比喻中,都讓我們看見神願意接待罪人,在浪子的比喻中,甚至讓我們看見神待罪人是那些失而又得的兒子。他們是在神眼中看為寶貴的,神為他們的回歸而感到歡樂。

有時候,某些基督徒在教會中生活久了,慢慢地也會像那大兒子一般,生出了那種可惡的偽善來,他們認為自己的服侍神的,是高人一等(自己站在一個道德高位處去批評別人;這只是一種屬靈的偽善和自義的精英主義),但其實那個人是沒有罪呢?(參:羅三10:沒有義人,連一個也沒有。)當人墮入這種屬靈的精英主義時,他們就會像大兒子一般,自己成為了自己的上帝,甚至否定別人得救的可能性(v28-30大兒子因父親為弟弟回歸的歡樂而生氣;有時候我們也可能會認為某些人不應該得救),這其實是對上帝主權的一種強奪。

反過來看,我們能否欣賞和認同上帝這種寬廣的心?(參:路十七4;倘若有人一天七次得罪你,又七次回轉,你總要饒恕他。)正因為這樣,我們需要去宣教,我們需要去傳揚福音;宣教不單只是一個神的命令,它也是上帝寬廣大愛的一種具體流露,被膏抹的基督徒群體,作為基督事工的接續者,我們會否藉著宣教(包括本地的和海外的宣教)去流露出這種上帝寬廣的愛呢?

2008年2月18日星期一

第四十二篇 2008年2月18日(星期一) 楊天恩牧師

經文:路十五1-10

 

是日金句

我告訴你們,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這樣為他歡喜,較比為九十九個不用悔改的義人歡喜更大。」(路十五7)

我的心得

  1. 耶穌怎樣看待罪人?這對我們傳福音的心志有何影響?

牧者心得

路十五用三個「失而復得」的故事構成:分別是失羊、失錢和小兒子的比喻。這些比喻的重點在於說明,在耶穌的眼中怎樣看待罪人--祂接待罪人。(v.2)

失羊的牧人緊張失去的那一隻羊,甚至撇下那九十九隻在曠野。在耶穌的眼中,絕沒有微不足道的人。失錢的婦人比喻比較難以理解,但許牧世牧師曾在他的釋義中指出:「有些研究猶太民俗的學者說,猶太少女往往拿十個銀幣串成項鍊,作為飾物佩帶,而且以十的數目象徵少女的貞操,失掉了一個,對少女來說是很嚴重的大事,找著了當然值得高興,值得慶賀!至於那枚銀幣有多少價值,有多大的購買力反倒是不足重視的小事。」(參http://www.ttcs.org.tw/~church/25.2/06.htm)那十個塊錢,表示一種完整的象徵。在神的家中,祂追求罪人得救,來使祂的家完整。這就如保羅所說,神的心腸是不願一人沉淪(彼後三9)。

當我們教會設立「宣教月」時,我們不希望這只是教會其中一個活動。願意我們明白神的心腸,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

2008年2月16日星期六

第四十一篇 2008年2月16日(星期六) 張潔明老師


經文:路十四25-35



是日金句


「這樣,你們無論甚麼人,若不撇下一切所有的,就不能作我的門徒。」(十四33


我的讀經心得


  1. 我是耶穌的門徒嗎?
  2. 我符合作耶穌門徒的條件嗎?
  3. 我願付作耶穌門徒的代價嗎?


牧者心得


在路加福音,這兒是耶穌第二次論述作門徒的代價。說了兩遍,肯定是耶穌認為這非常重要,也因為門徒還未領會耶穌的意思。

耶穌提到三類人,是不能作祂門徒的:不是愛祂勝過一切的人、不背著自己十字架跟從祂的人、不撇下一切所有的的人。

耶穌不是叫我們計算作門徒的代價,因那代價──一切──是無法計算的。耶穌卻是提醒我們:作主門徒,要不惜付上一切。耶穌也預告了,有人會中途離場──「這個人開了工,卻不能完工」(v. 30),因為這條路非常難走,就像「用一萬兵去敵那領二萬兵來攻打他的」(v. 31)。

沒有付上一切的門徒,猶如沒有鹹味的鹽。耶穌說,不鹹的鹽放在哪裡都不合宜,「只好丟在外面」(v. 35);「外面」,就是指與耶穌隔絕。

耶穌說得明白,愛耶穌、跟耶穌,溫溫吞吞的,後果嚴重。

第四十篇 2008215日(星期五) 林惠欣傳道

經文:路加福音十四章1-24


是日金句

因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路十四11)


我的心得

  1. 法利賽要邀請耶穌作客呢?

  2. 現在有甚麼人、事、物是攔阻你進入神的國享受豐富筵席呢?


牧者心得

1-14節,耶穌在法利賽人家裡用飯的時候,作了一件很奇怪的事,就是教導那些被邀請的人如何做客人,並且也教導做主人的如何請客。當他看到客人爭坐首位的時候,他提出了一個真理:「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11) 在福音書裡,耶穌也有曾用這經文。(路十八14,太廿三12) 在新約中,我們也看見相似的教導,如雅四610,彼前五5,羅十二16,路一5152。在箴言中有這樣的教導更是多不勝數,如箴十六5、十一2、六17、十五33。謙卑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如果在我們的人生中,我們為主做了很多很多的大事,但在我們人生最後一刻,我們心裡仍是高傲的,自以為自己已為主做了很多的大事,那就沾沾自喜的,我想告訴你,那你就大錯特錯了,因為我們心裡仍然是驕傲的,我們為主所做的一切便會一筆勾銷,變得毫無價值,因為我們的神是厭惡驕傲的。

我們如何學習謙卑呢?真正的謙卑是不需要壓抑的,神的靈就是能令我們謙卑的靈。祂住在我們裡面。我們要承認出於自己的謙卑仍然是藏有驕傲,只有聖靈才能把基督的謙卑建造在我們的生命裡,讓我們不斷的學習謙卑。謙卑中的謙卑,還有誰能比得上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呢?「他本有神的形象,不以自己與神同等為強奪的;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象,成為人的樣式。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神將他升為至高。」(腓二5-9)

耶穌用了大筵席來形容神的國,這段經文讓我們看到一件很重要的信息,在22節,神的國「還有許多的空位」,這也是為甚麼我們要出去傳福音的原因。耶穌指出,事實上很多人早已曾被邀請,但他們卻用各式各樣的理由來推辭。耶穌舉出他們推辭的三個原因,地、買賣、以及情感的事。我們要留心的,這三個原因會否也是攔阻我們進入神的國享受豐富筵席的原因呢?

原先是有位置是可以一同享用筵席的,但因為找了很多藉口推辭,結果失去了位置,位置已經被別人取代。取代的人是那些「貧窮的、殘廢的、瘸腿的、瞎眼的」,這些人在當時的社會被視為最可憐、最慘、最不起眼、最易被人遺忘的。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要讓當時社會被視為最可憐、最慘、最不起眼、最易被人遺忘的人聽到福音。神的國並不是用錢、地位、身體健康、學經歷等可以進入的,有時這些反而是阻礙了進入神的國的機會。

最後,當耶穌說到了末日,那些貧窮的、殘廢的、瘸腿的、瞎眼的人將會得到神的報答時,同席的人有甚麼反應呢?「在神國裡吃飯的有福了!」(15) 相信,這是我們今天需要學習的功課。


第卅九篇 20080214(星期四) 方國成傳道


經文:路十三10~35


是日金句

「從東、從西、從南、從北將有人來,在 神的國裏坐席。只是有在後的,將要在前;有在前的,將要在後。」(路十三29~30


我的讀經心得:

  1. 對於我們今日來說,甚麼是看來虔誠卻是使人遠離神的制度,甚麼是屬神真正的心意?


牧者心得

有時候,當我們不明白神的心意時,我們未有努力去尋找明白神的心意,相反去建立許多人為的標準,試圖藉此躲避神的震怒。然而被膏抹的耶穌很願意實踐神的心意,亦很願意讓我們明白神的心意。vv.10~14在安息日,耶穌在會堂裡面醫好一個被鬼附病了十八年的女人,被管會堂的人質問。因此,耶穌開始教導關於神國的奥秘,甚麽是屬於神真正的心意:

  1. vv.15~16神是慈愛的,祂重視人需要被醫治的需要勝過那些看來虔誠卻是使人遠離神的制度;

  2. vv.18~19以芥菜種來作比喻;在許多人連肉眼也分辨不出來的神的國,時候到了卻要成為許多人的護蔭;

  3. vv.20~21以麵酵來作比喻;許多人想像不到,看來神的國微不足道的能力,時候到了卻要對世界帶來極大的影響力;

  4. vv.23~25耶穌要我們每一個不要受別人的選擇影響,天國從來都是需要我們努力進入的,時候到了許多人要為到他們拒絕神的邀請而哀哭切齒;

  5. vv.26~30耶穌要我們每一個一直保持得救的狀態,對神保持忠誠和單純,時候到了那些自以為義的人將得不到神的承認;相反很多看來與救恩無份的人要因為他們的悔改而在神的國坐席。

最後,要預備有受苦的心志,受膏抹的耶穌對於法利賽人死亡的威脅沒有任何懼怕,因為耶穌已指示過「那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不要怕他們。(太十28)」弟兄姊妹!耶穌在膏抹下能夠真實活出祂所教導的,屬於神的心意。而且耶穌亦已應許要看顧我們,幫助我們完成使命!故此讓每一個跟隨祂、領受祂膏抹的,並且努力尋求明白神心意的我們,都能真實活出神的心意。

2008年2月15日星期五

第卅八篇 2008年2月13日(星期三) 楊李靜儀師母

經文:路十三1-9

是日金句

我告訴你們,不是的!你們若不悔改,都要如此滅亡! (路十三3)

我的讀經心得
  1. 加利利人的事件反映以色列人存有那些信仰觀念?
  2. 耶穌又如何看這件事?
  3. 作為信徒,我們該如何面對天災人禍?
牧者心得
  近日我們都被一些十分轟動的頭條新聞環繞著,這段經文也是一宗轟動的頭條新聞,有人來向耶穌報告,就是有些加利利人在神的殿獻祭時被彼拉多屠殺。這件事十分震撼以色列人,因為從歷史裡他們學會蒙神喜悅的人,他們會得到神的祝福和保守,一切平安順利。但若有得罪神的,他們便會受責罰,受苦。這種想法在他們心中已是根深柢固,以至他們不能接受耶穌作為彌賽亞會被釘死在十架上,他們以為耶穌得罪了神,對那些被殺的加利利人也如是。
  耶穌解釋基督徒受苦,不是因為他們有罪與否,因為受膏抺的人必會面對逼迫危險。「人子必須受許多的苦,被長老、祭司長、和文士棄絕,並且被殺,第三日復活。」(路九22)路加福音廿一章更預告末世必有苦難臨到。不論你是甚麼人,自知有罪就要悔改,不悔改的同樣會滅亡。悔改是信徒該有的常態,不要到面臨甚麼危機才思想是不是上帝告示我們犯了罪(這卻是人的實況)。受苦也是信徒們的常態,不論你有多討神喜悅,也有機會面對非常的事,因為我們必會因主的緣故受苦。
「 我差你們去,如同羊進入狼群;所以你們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
你們要防備人;因為他們要把你們交給公會,也要在會堂裡鞭打你們, 並且你們要為我的緣故被送到諸侯君王面前,對他們和外邦人作見證。」(太十16-18)
  受膏抺的人避不了逼迫和危險,「作見證」的意思就是殉道,用我們的膏抹彼此服事,是為堅固我們,好讓我們能面對逼迫苦難(楊牧師已在講道中解釋過)。韓國宣教隊到伊拉克短宣被擄,當中有兩位弟兄被殺,其中一人是牧師。你怎樣看這件事呢?是很悲哀,但也是不奇怪。我們當敬佩他們至死忠心的表現。
  果樹結果子是常態,不結果子的果樹只有一個結局,就是被砍掉。但是主告訴我們「還有機會」,祂憐憫我們,願意再給我們一個機會。
  被膏抹的一代,要作悔改的一代,要作至死忠心的一代,更要作對神常存盼望的一代。時間不多了,現在就是末世,趕快趁神還可相近的時候親近祂,趁新郎還未到的日子多作見證。
  

2008年2月13日星期三

第三十七篇 2008年2月12日(星期二)陳智聰傳道

經文:路十二49-59

是日金句:

「你同告你的對頭去見官,還在路上,務要盡力地和他了結;恐怕他拉你到官面前,官交付差役,差役把你下在監裡。我告訴你,若有半文錢沒有還清,你斷不能從那裡出來。」(路十二58-59)

我的讀經心得:
  • (請在整個十二章的背景下,去理解今日所讀的經文)
  • 在末期的時候,會有甚麼情況出現?
  • 基督徒應該如何處世?
牧者心得:

今天所讀的經文,其實是一段很難理解的經文,當你閱讀的時候,你可能都會在心裡發出一個疑問:「耶穌來怎會要把火丟在地上?怎會叫人紛爭呢?」你可能會驚訝耶穌這番話,與我們基督徒所相信和傳講的平安福音似乎有很大的衝突。是的!如果你認為這個世界會一路平安無事,你一路都是以這種天真的眼光去看這個世界,我相信這段經文對你一定會產生很大的衝擊。

但其實當我們要了解這段經文時,首先我們要理解耶穌這番話是在一個怎麼樣的背景下發出的。當你閱讀路加福音整個十二章時,你會發現整個十二章都是在一個預言末世將來臨的背景下發出的,在這個背景中教會將要面對迫害,因此整個十二章都是耶穌教導門徒在這個時候,他們應該怎樣處世。

請留意v49-50,耶穌說祂要把火丟在地上,而且火已經著起來,v50祂還說祂有當受的洗還沒有成就,那是甚麼「洗」呢?在路三16-17中,施洗約翰論到耶穌時這樣說:「...祂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對於我們五旬宗的基督徒來講,聖靈的洗是我們很容易理解的事情,但甚麼是火的洗呢?按照經文的上文下理,我們可以理解火的洗就是在末期那種審判的洗,這也是一種神在末後要潔淨世界的工作(在路三7,麥子要被收在倉庫,而糠要被不滅的火燒盡;這就說明神在末後要潔淨世界的工作),在這個時候,經文讓我們知道,v51-53世界必然會處於紛爭之中,就算是親屬間的人際關係,也可能會出現問題。這就是耶穌所形容末世的景況。

而在這個景況中,作為被膏抹的基督徒,我們應該怎樣做?

首先,你必須要常常有一種「末世的危機意識」,明白世界變幻無常,世界永不可能只像我們現在所看見的這個模樣,它不斷地變,而且在主再來之前,聖經告訴我們它可能會變得更壞。有了這種「末世的危機意識」,你才能明白甚麼是(路十二6-7)耶穌說的不要懼怕,你才能明白甚麼是v8-12所言的,在人面前要認耶穌,和在官府面前聖靈會指教你當說的話。有了這種意識,你才能理解為甚麼耶穌在v13-21說,那些只為自己積財,在神面前卻不富足的人是可憐的。有了這種意識,你才能真正地理解,為何v22-32耶穌會教導我們不用憂慮。

而就是因為在末後的日子,人際的關係可能會出現這種大問題,作為受膏抹的基督徒,v58-59耶穌教導我們更加要在人際關係上盡力與人和好,而且要做好自己,不要在錢財上(亦包括了其他世務)做得不好,而令自己惹上麻煩。基督徒只可以因為耶穌而受迫逼下監,不可因為自己做得不好而入獄。而聖靈膏抹我們,最大的能力也是讓我們能夠在被迫逼的環境下,也能見證耶穌基督。這就是一群被膏抹的基督徒應有的生活態度。共勉!

2008年2月11日星期一

第卅六篇 2008年2月11日(星期一) 楊天恩牧師

經文:路十二32-48

是日金句
僕人知道主人的意思,卻不預備,又不他的意思行,那僕人必多受責打……(路十二47)

我的心得
  1. 你認為耶穌所說的「忠心有見識」的管家,是怎樣的管家?你是這一類人嗎?
  2. 甚麼事情攔阻了你成為「忠心有見識」的僕人?
牧者心得
  這段經文很清楚的給我們作出比對:甚麼是忠心的僕人?作為被膏抹的一代,我們如何跟隨受膏者?
  聖經清楚告訴我們,忠心有見識的管家是有福的。在vv.37,38,43三次的稱呼這種僕人是有福的僕人。忠心的意義大家都會明白,但甚麼是「有見識」呢?除表面的意義外,在原文中,有「深謀遠慮」、「有技能」的意思。就是這人會忠於他被委託的事,而為了這些事深謀遠慮,並不斷提昇他自己的技能以完成使命。這些人的表現就是「財寶在那裡,顯明心在那裡」的人。(十二34)
  這類型僕人是知道家主心腸的人:家主本人是警醒的,僕人也當警醒(十二39-40),預備自己。(十二35)那麼,這僕人該作甚麼,才能領受福氣呢?
  1. 好像等候主人從婚宴回來一樣的,歡喜等候主回來。(十二36)有些信徒知道主會回來,但卻懷著憂愁的心,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在世上的享受還未足夠。這樣的心態等候主回來,不能得著主賜的福氣。
  2. 警醒有盜賊破壞家主的財產。(十二39)所以我們要好好保守自己的心,和建立教會,也要彼此守望及團契(請參加小組啦!),好讓神的家得著保護。
  3. 按時分糧給神家裡的人。(十二42)這正說明為甚麼我們要對神的話熟識,要每天靈修,因為在神家裡也有很多人等候你用神的話語來建立和幫助他們呢!
  耶穌進一步的,用比對的方法說明惡僕的下場。惡僕就是不忠心和沒有見證的人,而且在心態上沒有危機感,對主要回來沒有意識,故此他就放縱自己的生活。在耶穌的眼中,這些人必受責打。
  今日,我們讀了這段聖經,我們不可以說,我們不知道主的心意。讓我們作一個忠心有見證的僕人,事奉基督。

2008年2月9日星期六

第三十五篇 2008年2月9日(星期六)張潔明老師

經文:路十二13-31

是日金句 :

「你們不要求吃甚麼,喝甚麼,也不要掛心,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必須用這些東西,你們的父是知道的。你們只要求祂的國,這些東西就必加給你們了。」(路十二29-31)

我的讀經心得 :

  • 我以甚麼作為富足的源頭?

牧者心得 :

這個要求分家產的人,大概跟我們許多人一樣,誤以為物質豐富就等於生命豐盛。耶穌清楚指出:「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v. 15)誤把物質與生命劃上等號,令人難免只想累積財富,從而生出貪心。因此,耶穌提醒眾人:要「免去一切貪心」(v. 15),不要「為自己積財,在神面前卻不富足」(v. 21)。

從22節開始,是耶穌對門徒的勸勉。從耶穌的話可見,門徒當時的狀態是憂慮(vv. 22、25、26、29)和缺乏信心(v. 28);看著那個有家產可分的人,門徒可能暗忖:甚麼時候才可以過得好一點?

此時耶穌提到,要「在神面前富足」,這到底是甚麼意思呢?耶穌進一步解說:「你們不要求吃甚麼,喝甚麼……只要求祂的國,這些東西就必加給你們了。」

記得耶穌教導門徒禱告:「願您的國降臨,願您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十一2)稍後祂又說:「我若是靠著神的能力趕鬼,這就是神的國臨到你們了。」(十一20)「求祂的國」,就是竭力讓神的旨意成就,應許就是,我們須用的東西,必加給我們。

這就是「在神面前富足」。這就是耶穌對門徒的勉勵。這就是受膏抹的目的──「主的靈在我身上……報告被擄的得釋放,瞎眼的得看見,叫那受壓制的得自由,報告神悅納人的禧年。」(四18-19)

第三十四篇 2008年2月8日(星期五)林惠欣傳道

經文:路十二1-12

是日金句:


「我又告訴你們︰凡在人面前認我的,人子在神的使者面前也必認他;在人面前不認我的,人子在神的使者面前也必不認他。凡說話干犯人子的,還可得赦免;惟獨褻瀆聖靈的,總不得赦免。(路十二8-10)


我的心得:
  • 耶穌警告法利賽人甚麼呢?
  • 我們若在人面前不認耶穌的,那麼後果會是怎樣呢?

牧者心得:


十二章1-3節是耶穌對門徒的警告,耶穌警告門徒要防備法利賽人的酵;就是那假冒為善,人的心遠離了神外表卻裝得很虔誠。假冒為善的人是無法掩蓋、隱藏的,不久那些人會像酵使面團發起來,不久便把真面目露出來。耶穌對門徒的警告也是提醒著我們,我們的心是否遠離神呢?


耶穌警告門徒後,在4-7節耶穌發出對門徒的指示,祂告訴我們,我們應怕誰。我們應怕那掌管我們生命的主。也許今天,我們會害怕很多的事情,我們會怕失去朋友、丈夫、妻子、兒女,我們怕失去他們的愛、他們的肯定,結果我們失去了自己,我們要知道他們並不能決定我們的價值或前途,我們一生所歸、一生所求的是在神的手裡,神能握住我們的過去、現在及未來,我們真正要怕的是神,而不是人。耶穌說,我們的頭髮神也數算過;二分銀子可以買五隻的麻雀,神也沒有忘記過一隻,更何況是我們這些比麻雀還貴重的人呢?


最後,羅馬書說:「你若口裡認耶穌為主,心裡信神叫他從死裡復活,就必得救。」 (十9) 我們得救是因為我們承認主的名,這也是我們的根基。約翰壹書四15「凡認耶穌為神兒子的,神就住在他裡面,他也住在神裡面。」承認主的名,絕不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特別在人的面前承認主是比甚麼事都重緊呢。如果我們在人面前不認主,將來主也必不認我們,這確是大件事。有時候我們也許會怕別人,因我們的信仰笑我們,怕別人用異樣的眼光看我們,我們怕失去朋友,也許我們會覺得基督徒這個身份帶來不少的壓力,但我們有這些的表現、想法好像是以基督為恥。如果有這些想法的卻是大錯特錯了,認承基督是何等光榮的事,彼得前書二9「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因為我們是被揀選的,我們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屬神的子民主必天天親自的拖帶及保守我們的。

2008年2月7日星期四

第卅三篇 2008年02月07日(星期四) 方國成傳道

經文:路十二1~12

是日金句:


「我又告訴你們,凡在人面前認我的,人子在 神的使者面前也必認他;在人面前不認我的,人子在 神的使者面前也必不認他。凡說話干犯人子的,還可得赦免;惟獨褻瀆聖靈的,總不得赦免。」(路十二8~10)

我的讀經心得:

  • 耶穌對著幾萬人說關於不要裝假的事,對我們有何意義?
  • 對於「跟隨主的與敵對主的人的外表可以並無分別」,對我們有何意義?
  • 對於「耶穌一場官司都不會輸」,對我們有何意義?

牧者心得:


弟兄姊妹!當我們作基督徒愈久,愈要提醒自己小心成為假裝的基督徒,或者這亦成為今天許多人不信主的絆腳石。事實上,耶穌雖對著幾萬人講道,但更著意的警告門徒(亦即是你和我),跟隨主的與敵對主的人的外表可以並無分別。事實上,法利賽人的出現曾經是以色列歷史中其中一個最大的敬虔運動,但日子久了卻變成腐化的宗教規條主義。有敬虔的外表,內心卻遠離神。故此,耶穌藉此教訓我們幾件事情:

  1. 要以末日審判的標準過每一日:vv.1~3對應十一章44節,耶穌斥責假裝的人是不顯露的墳墓,在人前,外面顯出公義來,裏面卻裝滿了假善和不法的事(太廿三28)。但是在神面前,在末日審判的時候,沒有一樣隱藏的事不被顯露,即使在我們「柄埋一二角」所講的、「咬耳仔」所傳的一切違反神標準的不義和不法的說話都要被抖出來。
  2. 不要怕這個怕那個、卻不怕神:很多時候,我們怕這個怕那個而無膽在人面前見證神,甚至不承認自己是基督徒,怕會惹來麻煩和不方便。轉個方式表達耶穌的說是:「為何我們要怕那個只能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呢?惟有那一位能把身體和靈魂都滅在地獄裏的神,才要怕祂。(太十28)」耶穌看得出我們害怕遭遇逼迫的軟弱,故此祂給予我們一個保証;若果連最微小的麻雀祂都看顧,更何況我們每一個由祂手所造所愛的每一個,並且祂連我們的頭髮也數過,所以不用懼怕。
  3. 凡在人面前認耶穌的主必認他:事實上,若果我們一直忽略一些喜好的話(例如:音樂),最終我們便失掉欣賞這些喜好的能力。假若我們拒絕聖靈的工作,最終我們亦會失去辨別聖靈工作的能力,以致我們會將聖靈所做美好的事指為惡者所做的,這便是褻瀆聖靈的意思。耶穌重提法利賽人指祂靠鬼王趕鬼的事,是褻瀆聖靈的行為。
  4. 要記住耶穌一場官司都不會輸:弟兄姊妹!請記得一件事情,聖靈已預備好,當我們因為認耶穌、見證神的時候遇見困難,聖靈要作為保惠師作為我們的幫助(即是我們的辯護律師),祂會指教我們當說的每一句話。事實上,作者路加在之後的記載很清楚的指出,耶穌以致使徒在公會面前正是在聖靈的膏抹下為見證神而分訴。我很喜歡這個講法:「耶穌保証,祂一場官司都不會輸!」哈利路亞!

2008年2月6日星期三

第卅二篇 2008年2月6日(星期三) 楊李靜儀師母

經文:路十一29-36

是日金句:

約拿怎樣為尼尼微人成了神蹟,人子也要照樣為這世代的人成了神蹟。(路十一30)

我的讀經心得:

  • 如何才可以擁有一個明亮的生命?
  • 明亮的生命能帶來甚麼好處?

牧者心得:


耶穌診斷「這世代」的病症是「邪惡」,病徵是「求看神蹟」(注目於不正確的事上),耶穌處方醫治他們的藥是「悔改」。這世代是有罪的世代,因為他們不尋求智慧,也不肯悔改,縱然有比所羅門更有智慧的在他們面前,縱然有神子耶穌向他們傳悔改的信息,他們也是心裡剛硬。所以,在審判台前他們必被定罪,他們是活在黑暗中的世代。


耶穌說,燈是有它應有的功用,就是照明、發出亮光(十一33),照亮黑暗的地方,叫人看得見。而眼睛就是我們身體的燈,所以我們的眼睛也應有叫我們整個人明亮的功能,當我們整個人都明亮的話,在黑暗中的人便能被照亮。


「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太五14-16)


被膏抺的一代,必然是能發亮光的一代。聖經作者常用「油」來喻表聖靈,油就是使燈發亮的燃料。被膏抺的一代是神揀選來照亮這黑暗的世代。


耶穌吩咐我們要作自我檢查(路十一35),察看我們裡頭的光有沒有黑暗了,祂重視我們,要求我們要有一個明亮的生命。要擁有明亮的生命,除了有發光的燃料外,也要有正確的眼光。眼睛有「看見」的能力,但是「看」甚麼是一個選擇。要有明亮的生命,我們要培養我們「看」的喜好,主耶穌期望我們喜悅智慧,祂期望我們注意祂對我們的提醒。當我們能「看」得正確,結果我們的行事為人都正確,也能有信心和勇氣將生命開放給其他人看。那麼,我們就能成一盞明亮、有燃料,並放在燈臺上的明燈,照亮黑暗的世代。


盼望約拿的神蹟(使尼尼微全城的人都悔改回轉)在我們這世代藉基督的福音和我們明亮的生命,成就。阿們。

2008年2月5日星期二

第三十一篇 2008年2月5日(星期二)陳智聰傳道

經文:路十一14-28

是日金句:

「耶穌說:是,卻還不如聽神之道而遵守的人有福。」(路十一28)

我的讀經心得:
  • 人會用甚麼方式攻擊神的工作?
  • 聽神之道並且遵行有多重要?

牧者心得:

耶穌運作在聖靈的恩膏下,以神的權柄和能力趕出污鬼,v20說:這就是神的國臨到我們當中的表現。但就算是耶穌基督所作的神蹟那樣明顯,也會有人因為不信的原故,而想盡方法去作出試探;v16求一個天上來的神蹟,或v15指耶穌是靠鬼王的能力趕鬼(他們情願相信鬼王有這樣的能力,也不相信耶穌的能力是從神而來)。事實上,有時聖靈的工作在極大的膏抹之下運行,人們也會因為不相而作出各樣的試探或攻擊。但在這種況下,耶穌認為重點是我們相信神的能力比仇敵更大;v21-22壯士被那比牠更壯的勝過(那更壯的就是神自己)。

因為,v23不與神相合的,就是敵神的,我們要做的事情,是盡自己能力保守自己的生命不要重回舊日的景況,v24-26因為污鬼被趕出後,就會想回到從前所住的屋裡,並且會帶同另外七個更壯的鬼同來。怎樣才能力保守自己呢?v28重點就是聽神之道並且遵守。

一個運作在聖靈膏抹之下去服侍他人的人,他的生命不應該花費任何精神在一些無謂的爭論上,但最重要的,卻是保守自己的生命緊緊的跟隨在神的道之上。

2008年2月3日星期日

第卅篇 2008年2月4日(星期一) 楊天恩牧師

經文:路十一1-13

是日金句
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天父,豈不更將聖靈給求他的人嗎?」 (路十一13)


我的心得
  1. 你認為門徒為甚麼要求耶穌教導他們禱告?
  2. 耶穌教導禱告有何重點?
  3. 耶穌有沒有要求門徒在禱告中祈求甚麼呢?

牧者心得
  這段經文的內容實在十分豐富。要在一次短篇分享中分解這段經文,實在並不容易。
  這段經文教導我們:千萬不要認為自己認識如何禱告!就如門徒已經跟隨耶穌一段很長的日子,但他們卻認為在禱告的事上,需要直接受教於耶穌。今日我們很多少缺少了這份認知,結果我們用自己的智慧去禱告,結果我們的禱告沒有耶穌的引領而失卻了神的喜悅。
  耶穌明確的指出,禱告先要注重心態。這段好像主禱文的記載不是為我們有可「背誦」的禱文而寫下,而是談到我們禱告時要有如下的心態:
  1. 尊父為聖。所以真實的禱告必有敬拜,並且必以敬拜真神作為開始。
  2. 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禱告不是為「誠心所願」,而是禱告者對於天國降臨和父旨成全二者有強烈的委身。
  3. 相信神賜給我們最基本的供應,並以此為知足,好使我們全心追求天國降臨和父旨成全。
  4. 要好像天父一樣,成為一個赦免別人的人。
  5. 渴望專一活在聖潔中。
唯有持這樣的心態禱告,我們的禱告才是耶穌喜悅的禱告。
  人或者對於別人的要求會諸多推搪,但我們的天父卻是喜歡回應禱告的。更重要的是,如果我們願意以以上心態禱告,我們也必然在父的旨意中求,神更樂於成就。(約壹五14)
  然而,我們禱告時,應當有何內容?耶穌直接了當地指出,我們應該「求聖靈」,那麼父必然給我們聖靈,而不會給其他的東西,甚至是對我們有害的東西。有很多人錯誤地認為不要祈求聖靈充滿,因為很容易會招惹邪靈上身。但耶穌清楚的告訴我們,神期望我們「求聖靈」,因為這是最好的東西。事實上,父期望我們在禱告時先祈求聖靈,因為:
  1. 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羅五5),使我們帶著兒子的權柄,與神親近。禱告最大的價值並非求告,而是與神親近。
  2. 唯有聖靈將神的心意放在我們心裡,使我們能作出合神心意的禱告。保羅告訴我們:「我們所領受的,並不是世上的靈,乃是從神來的靈,叫我們能知道神開恩賜給我們的事。」(林前二12)故此,在禱告中先領受聖靈是必須的。
  或者過去我們有很多禱告的習慣。但你今天有沒有門徒一樣的謙卑,來讓耶穌指教我們的禱告呢?

2008年2月2日星期六

第廿九篇 2008年2月2日(星期六) 張潔明老師


經文:路十38-42


是日金句


「馬利亞已經選擇了那最好的;沒有人能從她手中奪走。」(路十42下)


我的讀經心得


  1. 怎樣才能保持與主親密的關係?


牧者心得


馬大接待耶穌,馬利亞便有機會和耶穌見面。

馬大預備飲食,馬利亞便有機會坐在耶穌身邊。

若不是馬大付出,馬利亞哪能有這福份?

馬大做的都很好,耶穌也沒有說甚麼,直到馬大說話了。短短一句話,流露了馬大心中的忙亂、焦急、怨憤、苦毒、嫉妒……她忍不住「吩咐」耶穌做點事,只因為她太疲倦了。是的,事奉會令人疲倦。

馬大稱呼耶穌為「主」,她知道自己和耶穌的關係,因此她才這麼落力服侍祂。

馬利亞坐在主耶穌腳前,專心一意聽主說話。路加的用字,是描述門徒受教於拉比的情形。

她們都愛耶穌。馬大與主建立關係,靠自己,能力用盡了,關係也就中止;馬利亞卻以主耶穌為起點,被主吸引。因此二人會有這麼不同的表現。

第廿八篇 200821日(星期五) 林惠欣傳道

經文:路加福音十章25-37


是日金句

他回答說︰「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路十27)


我的心得

  1. 撒瑪利亞人的比喻對你的生命有沒有提醒呢?


牧者心得

一段大家相當熟悉的經文,是路加福音中獨有的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律法師他存心試探耶穌,他問耶穌說:『夫子,我該做甚麼才可以承受永生?』耶穌卻就反問他:『律法上寫的是甚麼?你念的是怎樣呢?』他回答說:『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耶穌說:『你回答的是。你這樣行,就必得永生。』接著耶穌就用了撒瑪利亞人的比喻來說明。撒瑪利亞人是「非純種」的以色列人,猶太人並不喜歡他們,他們更是勢不兩立的。撒瑪利亞人經猶太人的地方,他見到一個受傷的人,他動慈心走向那受傷的人,及油和酒倒在那人身上的傷處,然後撕破自己的衣物為他包紮傷口,又扶他騎上自己的牲口,帶到旅店裡去照顧他,不但先拿出二錢銀子來交給店主作出照顧,並且還要回來,看看這受傷的人是否已經痊愈或他還有甚麼可以幫助。在撒瑪利亞人身上我們看見愛。

愛是不分種族,宗教,階級等等,愛,就是當別人有需要的時候,真誠地去幫助人,沒有用許多的藉口逃避。耶穌在這裡特別提及祭司、利未人,因為他們代表執行律法的人,他們遵行律法的規條,但在這個事件中,他們卻沒有愛的表現。被他們所看不起的撒瑪利亞人,卻在整件事中充滿著愛。撒瑪利亞人沒有因為被歧視而視而不見,反相他卻盡自己的所能幫助那受傷的人。撒瑪利亞人正正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功課,因為若是沒有愛,我們所做的就算不得甚麼。今天,如果神對你說︰「你去,照樣行吧!你要盡心、盡性、盡力、盡意愛主你的神;又要愛鄰舍如同自己。」你是否願意行呢?

2008年2月1日星期五

第廿七篇 20080131(星期四) 方國成傳道


經文:路十1~24


是日金句

「正當那時,耶穌被聖靈感動就歡樂,說:『父啊,天地的主,我感謝你!因為你將這些事向聰明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父啊!是的,因為你的美意本是如此。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除了父,沒有人知道子是誰;除了子和子所願意指示的,沒有人知道父是誰。』」(路十21~22


我的讀經心得:

  1. 第一節「這事以後」,所指的是甚麼事情?

  2. 耶穌為到甚麼而在聖靈的歡樂中呢?

  3. 你認為如何領受耶穌所講的啟示呢?


牧者心得

耶穌再一次差遣門徒出去,到衪將要探訪的城去首先傳福音、醫病、趕鬼。不同的地方在於,今次耶穌揀選了七十個門徒,規模比前次擴大了之外,留意,更重要的是耶穌這次差遣發生在v.1「這事以後」。對於耶穌來說,「這事以後」就是耶穌以五餅二魚餵飽五千人、耶穌問門徒祂是誰、耶穌在三個門徒面前登山變像、耶穌趕出傷害一個孩子多時的污鬼、耶穌教訓門徒關於作為領袖的要求、作為祂同工的標準,以及耶穌不以建立個人王國的服事價值觀。


然而,對於一班門徒來說,「這事以後」是門徒醜態百出的時候,亦是對他們事奉態度的一大考驗。當這一切的考驗過後,門徒似乎從耶穌身上學懂了一些重要的功課,「這事以後」耶穌再一次差遣他們出去,明顯地,從門徒回來滙報的話來看,耶穌為到門徒的改變感到安慰和喜樂。門徒傳道事工的果效令人得到幫助誠然是值得鼓舞。但是請留意,耶穌稱讚他們並不是因為鬼服了他們,而是耶穌稱讚門徒從「這事以後」學會了的質樸,意思是簡單而非膚淺,乃是有深度的簡樸。麽意思?


  1. vv.2~3門徒明白到耶穌最重視的使命是神國的道要快快傳開,樂意與神同工,突破了只是跟著耶穌看屬靈的表演的狀態;

  2. vv.4~9門徒學會了單單的倚靠神,以信心仰賴神的供應,突破了在五餅二魚神蹟中為食物憂慮的窘態;

  3. vv.10~17門徒學會了服事中的困難,明白必然會遇到拒絕,甚至驅逐的情況,突破了以往要爭論誰為大為首的自我中心,故此這次在服事以後仍能歡歡喜喜的面對主,他們清楚明白耶穌是誰了。


耶穌稱讚門徒像嬰孩般的質樸、簡單,並且為此而歡樂,甚至指出門徒是領受了從神而來啓示。何以見得?呂振中譯本vv.21~22:「正當那時辰、耶穌以聖靈歡樂地說:『父阿,天地的主,我稱謝你,因為你將這些事向智慧通達的人隱藏起來,向嬰孩啟示了;是的、父阿,在你面前,你的美意就是如此。』就轉過身來對門徒說:『一切都由我父交付了我;除了父,沒有一個知道子是誰;除了子和子所願意啟示的、也沒有一個知道父是誰。』」


弟兄姊妹!你也渴慕領受這屬天的啟示嗎?並且是在聖靈的膏抹下服事嗎?現在便起來,質樸的、簡單的回應主耶穌的差遣吧!因為主耶穌對我們這樣說:「vv.23~24看見你們所看見的,那眼睛就有福了。我告訴你們,從前有許多先知和君王要看你們所看的,卻沒有看見,要聽你們所聽的,卻沒有聽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