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2月28日星期日

第卅一篇 2008年12月29日(星期一) 楊天恩牧師

經文:太廿一33-廿二14

是日金句
因為被召的人多,選上的人少。(太廿二14)


我的心得
  1. 你認為那位沒穿禮服而參加筵席的人,為甚麼會被趕出筵席?這對你有何啟發?

牧者心得
  耶穌關於天國的比喻層出不窮。繼兩個兒子的比喻後(廿一28-32),耶穌進一步用另外兩個比喻說明人與天國的關係。
  耶穌藉著兇惡園戶的比喻,說明神悉心的建立了祂的天國,並且委托屬祂的人管理。這比喻似乎是以賽亞書第五章的改編,相信聽者一定聽得出耶穌的意思。對當時的祭司長和法利賽人--就是單有外表宗教,而沒有實質宗教行為的人來說,神會把天國從這些人中奪走,因為他們並不歡迎神的工作,甚至連祂兒子來到,他們也不尊重,甚至把祂殺害了。神其實滿有恩典,期望這些「外表宗教」的人可以回轉,但他們卻否認、甚至抹煞神的工作。今日我們會否有一樣的情況,就算神多次給與我們重新在國度中委身和熱心的機會,我們卻漠視祂的恩典呢?
大筵席的比喻正好說明這事實。事實上,有很多人並不珍惜神給與的機會,他們與前一個比喻一樣,他們的惡在於積極地否定神的恩典(拿住僕人,凌辱他們,把他們殺了,廿二6)。但這比喻更令我們深思的,就是第二批並邀請的人當中,也有輕慢恩典的(不穿禮服;廿二12)。是的,這是一種消極地否定恩典的態度。雖然我們活在天國的筵席中,但我們會否持著一個「不著緊」的態度來敬拜和事奉神呢?當你被選上時,你當竭力持守你在國度中的責任,忠心敬拜、忠心事奉。就記著:神是輕慢不得的。(加六7)共勉。

2008年12月27日星期六

第卅篇 2008年12月27日(星期六) 陸張潔明傳道

經文:馬太福音廿一1-32

是日金句


「耶穌進了神的殿」(太廿一12上)



我的心得




  1. 耶穌在聖殿中的時候,發生了甚麼事?



牧者心得


  馬太福音記載耶穌進入耶路撒冷後,隨即進入聖殿。耶穌進城場面可媲美君王出巡,但祂並沒有陶醉在群眾的簇擁和歡呼聲中,祂深知自己的身份和使命──祂是神的兒子,祂來為要完成神的旨意。因此,祂緊張祂父的殿裡所發生的事(約二17);祂親口宣告:「我的殿必稱為禱告的殿。」耶穌又在聖殿裡治病、教導。當耶穌在聖殿中,連小孩子都懂得開口讚美。


  昔日聖殿位於耶路撒冷,今天,哪裡才是神的殿?對了,是他也是你和我。我們就是神的殿,讓耶穌停留在這殿中,使我們如孩童般發出讚美,使我們憑信心向祂禱告,使我們給人帶來醫治和釋放,使我們以神的話彼此激勵。願耶穌停留在這殿中,使這殿回復應有的功能。

第二十九篇 2008年12月26日(星期五) 林惠欣傳道

經文:馬太福音20︰17-34

是日金句

耶穌回答說︰「你們不知道所求的是甚麼。………」(太二十22)

我的心得

1. 耶穌為甚麼說︰「你們不知道所求的是甚麼?」
2. 你有沒有曾成為攔阻人來到主面前的人呢?

牧者心得

v.20-28西庇太兒子的母親向耶穌替她的二個兒子求位。但耶穌的回答是「你們不知道所求的是甚麼?」(22節) 接下耶穌指出跟隨他的人各有自己的杯,也就是所要付的代價,但是要不要付上這代價,是他們各人自己來決定的。他們所求的不如兩個瞎子所求的。v.29-34 這段經文記載耶穌使兩個瞎子看見的神蹟。當這兩個瞎子對著耶穌呼喊︰「主啊,大衛的子孫,可憐我們吧!」(30節) 眾人的反應是責備他們、不讓他們來到主的面前。(31節)

有時候,我們這些跟隨主的人,反而成了攔阻人來到主面前的人!!我們在聖經中曾看見門徒曾經攔阻了小孩、攔阻迦南婦人來到主的面前…… 也許門徒覺得耶穌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所以不讓他們進前去主面前,但在34節我們看見耶穌「動了慈心」醫治了兩個瞎子。在32節記載,耶穌在醫治他們前問他們︰「要我為你們作甚麼?」耶穌說這話背後的意義是︰「你相信我能為你作甚麼?」也許我們會覺得耶穌這話是多餘的,因為瞎眼的人,當然是希望能夠看見。有時候耶穌沒有主動靠近這些需要的人、乃是為了考驗他們的信心,並不是耶穌不看重這些人。讓我們以信心緊緊抓住這機會,用信心恆切的求,不顧一切的反對與責難,繼續懇切的求。讓耶穌成為我們一生的幫助,正如瞎子一樣,耶穌不只成為他們一次的經歷,而是一生的幫助。

第廿八篇 20081225(星期四) 方國成傳道


經文:太十九16至二十16


是日金句

「門徒聽見這話,就希奇得很,說:『這樣誰能得救呢?』耶穌看著他們說:『在人這是不能的,在 神凡事都能!』」(太十九25~26



我的讀經心得:

1. 人靠行善可以進入永生嗎?為甚麼?

2. 撇下一切跟從主可得永生嗎?為甚麼?


牧者心得

在經濟困難的日子向朝不保夕的人們說不要靠著財富進入永生到底有何意義?然而;事實上在經濟豐富的日子向人說相同的信息同樣有人會不以為然。問題在於;人有沒有關心將來或下一世的生命。很多宗教告訴我們,所有信仰都是導人向善,只要為將來或下一世行善積德便可。只是從來沒有一個宗教告訴我們行善可以得救,積德下一世去甚麼地方。惟有耶穌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裡去。」(約十四6)耶穌為我們預備的並不是只為人短暫這一刻、或是短暫的將來,或是永無止境的下一世,而是永遠、永遠、永遠與神同在的生命。故此;擁有財富並無問題,問題在於擁有財富的人視他的財富及以追求更多的財富為他人生的一切,而沒有正視自己在神裡面的靈性需要和靠著神得以進入永遠的生命才是問題所在。門徒清楚知道人不能自救的實況而發出提問,故此耶穌看著他們也看著我們說:「在人這是不能的,在 神凡事都能!」只有認識耶穌,靠著耶穌的救恩,人才能進入永生。


第二個難題是;已經撇下一切跟從主的門徒可得永生嗎?耶穌的言論表達似乎不是,何解?耶穌所說的比喻,原來的對象是猶太人,但對於我們一群早享救恩而在神裡面的人同樣有效。他們以自己為神的選民而顯得驕傲,認為自己比起外邦人及較遲信主的人配得更多的獎賞。情形就好像浪子比喻中的大兒子一樣的心態,藐視在神同在中的福份,以致心生驕傲,甚或偏離真理陷在罪中。因此帶來了一種可悲的情況:「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意思是二十章十六節有古卷加上的總結:「因為被召的人多,選上的人少。」並不是神要棄絕一些人,只是人沒有重視他在救恩中的福份,以致自己親手把救恩棄絕了。就讓我們這群早享救恩的人享受與神同在、與神同工、與神同榮,斤斤計較的心態,從來都不屬於天國的。

2008年12月23日星期二

第廿七篇 2008年12月24日(星期三) 楊李靜儀師母

經文:太十九1-15

是日金句

耶穌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天國的,正是這樣的人。」(太十九14)

我的讀經心得
  1. 法利賽人對婚姻的看法有甚麼偏離了神的心意?
  2. 門徒對獨身有甚麼誤解?
  3. 「與一班小孩子永恆地同住」你對這幅圖畫有甚麼感受?你對神的愛有何反省呢?

牧者心得

  婚姻原是神的創造,叫一男一女一生廝守不分離,一同完成神所託付的使命。在每個婚禮中,當我們聽到新郎新娘的誓詞,我們都會很感動,總覺得是一件最美好的事。但太十九1-15中耶穌、法利賽人和門徒的對話叫我們知道婚姻的另一面,法利賽人試探耶穌對休妻的看法,而門徒就問耶穌有關獨身的問題,這兩個問題都是因對婚姻的誤解而衍生出來的。
  法利賽人對耶穌的詢問顯出當時人想法子要休自己的妻子。摩西容許以色列人休妻是無可奈何的,因為就算不准許他們,他們也會厭棄自己所娶的妻,不願繼續承諾,所以要求以休書作為合法終止婚姻的證明,要求其他人認同他們不順服神的行為不是罪。耶穌基督已將神的愛向我們顯明,神的愛是捨命的愛,「捨己」乃是神國度裡面相交的原則。神與人的關係建立在基督為人捨身之上,人與人的關係也必須學習基督的捨身,婚姻也是如此,教會生活也是如此(參以弗所書的教導)。法利賽人的詢問顯出人自私的心態,他們以律法作為手段達到可以合法地違抗神的目的。
  門徒的回應顯出他們以逃避作為解決問題的取向。婚姻是神的創造,大部份人都應接受婚姻,不可以因為害怕而逃避,因為獨身是神的恩賜,並非任何人都能蒙福地過獨身的生活,除非是神容許的,特別是那些為天國的緣故不嫁娶的,耶穌是鼓勵的,耶穌希望門徒不可因為逃避婚姻的風險的緣故而不選擇結婚,其實這也是自私的另一表現,不希望因其他人的緣故使自己不聖潔。
  小孩子給我們的印象都是很可愛的,但當你照顧過小孩子也會知道其實小孩也是相當麻煩的,需要很多的照顧,不懂事,不知天高地厚,需要貼身的看管。耶穌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天國的,正是這樣的人。」(太十九14)這不單是說明要進天國的人要有小孩單純的特質,耶穌的話也反映一件事,神的愛是何等的偉大,神愛我們就像愛小孩子一樣,有很多的付出、接納和包容,神的愛是捨己的愛。

第廿六篇 2008年12月23日(星期二)陳智聰傳道

經文:太十八15 - 35

是日金句:

「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太十八18)

我的讀經心得:
  • 天父對那些軟弱犯罪的弟兄的心意是怎樣?
  • 主耶穌教導教會怎樣處理弟兄姊妹犯罪的問題?
  • 我們作為教會要怎樣小心運用所賜給我們的捆綁與釋放的權柄?

牧者心得:


當我們要理解今天所看的經文時,我們必須從(太十八10)開始去解理,耶穌吩咐門徒不可輕看小子裡的一個,因為父的心意是一願意這小子裡失喪一個。但是這是否代表著我們作為教會,必須無條件地接納任何人的東西,包括罪呢?


這當然不是。雖然(太十八10-14)的確表明作為教會,我們為了免得有人失喪,需要顯出極大的愛心與寬容。但同時間,耶穌在(太十八15-17)又立刻教導教會如果實踐以上的教導,就是當一個弟兄有罪,首次你就當趁著只有你與他在一處時,指出他的錯來,他若聽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他若不聽,就需要另帶一兩個人同去,要憑兩三個人的口作見證。若他仍然不聽,就告訴教會,若他連教會也不聽,那麼教會就只好把他當作外邦人和稅吏(代表罪人)了。


(太十八18-20)顯示主耶穌已經把一個極大的權柄賜給教會,這個權柄包含了捆綁與釋放的權柄,也包括了在兩三個人同心合意地祈求的時候,父必為他們成全和與他們同在的權利。
正因為教會有著這麼大的權柄,故在(太十八21-35)耶穌更要教導我們必須顯出對人有極大的寬容和慈愛,正如饒恕七十個七次的教導,和那欠債僕人的比喻所顯示的一樣。因為我們各人若不從心裡饒恕弟兄,最終我們也自招捆綁。


教會!請好好小心運用你這個捆綁與釋放的權柄吧!

2008年12月22日星期一

第廿五篇 2008年12月22日(星期一) 楊天恩牧師

經文:太七14-十八14

是日金句
凡為我的名接待一個像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太十八5)
我的心得
  1. 在你的身邊,誰是「小孩子」?
  2. 你認為怎樣才不會令身邊選擇謙卑自己的肢體不被絆倒?

牧者心得
  看這段聖經時,我們通常會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以使自己有進入天國的確據。(十八3)所謂回轉成為小孩子的樣式,就是謙卑自己。但這段經文似乎有更進一步的意義:耶穌期望我們為祂的名接待一個像這小孩子的。
  個人的謙卑是一個開始,但是謙卑的人如果沒有了適當的環境,很容易受傷害;這也使謙卑的人失去了繼續謙卑的動力而自我保護。教會的生活很多時就因為沒有接待這些謙卑人而出現很多介問題,也使肢體間抗拒放下自我防護而謙卑起來。我相信彼得這樣了解耶穌的說話:「就是你們眾人也都要以謙卑束腰,彼此順服……」(彼前五5)一個謙卑的人是自願選擇了比較「脆弱」的生活方式,正因如此,我們才更需要在彼此謙卑的時候,彼此保護。如果我們沒有這種彼此保護,就使選擇謙卑的肢體被絆倒。
  為甚麼我們會彼此絆倒?聖經指出,因為我們「輕看這小子裡的一個」。(十八10)為甚麼我們會輕看別人?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我們過於重視自己。這豈不是謙卑的反面?這種對別人的接納,也正是我們謙卑的表達,也正是我們「變成小孩子的樣式」的表現。讓我們跟隨耶穌的教導,學習彼此接待。
  

第廿怬篇 2008年12月20日(星期六) 陸張潔明傳道


經文:馬太福音十六13至十七13

是日金句

「如果有人願意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十字架來跟隨我。」(太十六24)


我的心得

聖誕節令你想起甚麼?

牧者心得

今天的經文兩度提及耶穌是神的兒子。第一次是由彼得說出了耶穌是永生神的兒子(十六17),第二次是神親自從雲中發聲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你們要聽他。(十七5)」耶穌既是神的兒子,為甚麼要到世上來呢?為了受苦害、被殺、復活(十六21)。

聖誕節不是慶祝耶穌的生日。

聖誕節是慶祝神賜給人救恩;這救恩由耶穌的捨己開始。跟從耶穌的人也當捨己(十六24);惟有學耶穌那樣捨己的人,才會得著生命(十六25-26),懷著盼望候主再臨(十六27)。

2008年12月20日星期六

第二十三篇 2008年12月19日(星期五) 林惠欣傳道


經文:馬太福音15︰29-16︰12

是日金句

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求神蹟,除了約拿的神蹟以外,再沒有神蹟給他看………。(太十六4)

我的心得

1. 約拿的神蹟是甚麼意思?
2. 法利賽人的教訓是甚麼呢?


牧者心得

耶穌再次回到加利利,這段經文記載耶穌所到之處就施行醫治的神蹟、有瘸子、啞吧、瞎子得著醫治,不但如此,耶穌在15章32節說:「我不願意叫他們餓著回去,恐怕在路上困乏。」然後耶穌主動說︰「你們有多少餅」(34節),他們拿出所有,是七個餅幾條魚,耶穌再次祝謝擘開,分給眾人,使至少四千男丁及婦女孩子也得了飽足,並剩下七框。在這裡我們可見耶穌的心的是「我不願意叫他們餓著回去」耶穌希望我們活得健康、富足、好讓的神得著榮耀。

當耶穌施行神蹟後,在16章1-4節記載了,法利賽人連同撒都該人一同來試探耶穌,要求耶穌基督顯個神蹟給他們看,以辨明他權柄的來源。耶穌說只提到約拿的神蹟,為甚麼耶穌要提到約拿的神蹟的神蹟呢?因為約拿的神蹟乃指「使人悔改、脫離罪惡、生命改變的神蹟。」耶穌說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最需要的神蹟就是這樣的神蹟。今天我們也需要約拿的神蹟,我們需要一個「使人悔改、脫離罪惡、生命改變的神蹟。」願神施行更多約拿的神蹟,讓更多人聽見我們所傳的福音而悔改歸向祢!

最後,耶穌提醒門徒防備法利賽人的教訓,門徒卻以為是餅而將耶穌提及法利賽人教訓中不良影響的「酵」聯想成餅。耶穌指責他們屢見神蹟而不信,聽不懂耶穌的教訓。而法利賽人的教訓,是會讓人誤以為達至敬虔,現實卻與神相離甚遠。讓耶穌教導門徒法利賽人的教訓,同樣是我們的教訓,不要誤以為達至敬虔,現實卻與神相離甚遠。

第廿二篇 20081218(星期四) 方國成傳道

經文:太十五1~28


是日金句

「耶穌回答說:『凡栽種的物,若不是我天父栽種的,必要拔出來。』」(太十五13



我的讀經心得:

1. 你如何確定自己不是被天父拔出來之物,乃天父所栽種之物?為甚麼?


牧者心得

門徒又為耶穌增添麻煩。因為他們吃飯前不洗手,引致法利賽人不管千里迢迢,也要從耶路撒冷走到偏遠的加利利湖畔的小城革尼撒勒來找耶穌當面質詢,可想而知他們多重視吃飯前不洗手的問題啊!


有趣的是;法利賽人所關心的,其實不是門徒衛生與否的問題。當時「洗手」是宗教的儀式,不是為了清潔衛生(不要以今天我們對衛生的標準加諸當時的處境)。況且舊約並無規定,此乃文士與法利賽人制定出來的「口傳律法」。法利賽人關心的是宗教儀式潔淨與否的問題;然而耶穌真正關心的是人內心潔淨是否的問題。因此;耶穌說「入口的不能污穢人,出口的乃能污穢人。」的意思是;儀文上的潔淨是次要的,人內心的不潔淨才是真正的不潔淨。故此;耶穌最後才對門徒總結說:

難道你們不曉得,一切從人嘴裏進去的東西,到了肚子裏,然後又排泄出來?但是從嘴裏出來的是從內心出來;那才會使人不潔淨。因為從人心裏出來的,有種種惡念;這些惡念指使他犯兇殺、淫亂、通姦、偷盜、撒謊、毀謗等罪。這一切才真的會使人不潔淨。至於不先洗手就吃飯那一類的事是不會使人不潔淨的。」(17~20


耶穌再一次斥責法利賽人空有宗教的知識,卻沒有敬畏神的生命。他們不單不能認出耶穌是彌賽亞,更可憐的是,他們欺騙神、欺騙別人更欺騙自己,裝出虔誠的宗教外表,卻以宗教的理由逃避作神子民須負上神誡命中的各種責任(如孝敬父母),終為耶穌所指並非天父所栽種的物,必要拔出來的。公平一點來說;或者他們曾經也為神所栽種的,但後來卻執意走偏離神誡命的道路,亦再不接受天父的栽種。相反;一直停留在耶穌身旁的門徒,當他們遇上困難,耶穌卻保護他們,當他們滿腦子疑問時,耶穌悉心教導和栽培,相信亦是耶穌所說乃天父所栽種的物。那麼,你是天父所栽種的物嗎?

2008年12月17日星期三

第廿一篇 2008年12月17日(星期三) 楊李靜儀師母

經文:太十四13-36

是日金句

耶穌出來,見有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治好了他們的病人。(太十四14)

我的讀經心得

  1. 耶穌得力的來源是甚麼?

牧者心得

耶穌聽見了,就上船從那裡獨自退到野地裡去。(太十四13)

  剛經歷完被家鄉的親人朋友厭棄,不能多行神蹟(太十三57),突然又收到摰親及最能明白自己的同工施洗約翰的死訊,耶穌也需退下去,給自己空間安靜和恢復。可是,耶穌卻沒有看自己的需要比其他人的需要大,祂「憐憫」那些尋找祂的人,治好他們的疾病,給他們吃飽。在一個不可能的環境之下,在一個不可能的心境之下,耶穌行了許多神蹟,行了十分奇妙的神蹟。
  滿足了其他人的需要後,耶穌獨自上山去禱告,耶穌也需要從新得力。耶穌沒有忽視別人的需要,也沒有忽視自己的需要。
  人在海面上行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人能在一個巨浪翻騰的海面上行更是超乎想像。所以,門徒以為耶穌是鬼怪,彼得更挑戰那個擬似耶穌的「鬼怪」,讓他從水面上走,最後因為疑惑而下沈,耶穌伸手救了他。請不要忘記,耶穌行這一切的時候是在同一個巨浪翻騰的海面上。
  究竟耶穌是突破了環境,還是突破了自己呢?我相信因為祂先突破了自己,所以祂可以憑著同樣的信心突破環境。耶穌克勝了自己肉體和情感的需要,耶穌克勝了環境,風浪也順服祂。
  最後,來一個十分戲劇性的轉變,人認出祂「真是神的兒子」,有病的人只要摸著耶穌的衣裳繸子就得痊癒。

2008年12月16日星期二

第廿篇 2008年12月16日(星期二)陳智聰傳道

經文:太十三44 - 十四12

是日金句:

「世界的末了也要這樣。天使要出來,從義人中把惡人分別出來,丟在火爐裡,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太十三49-50)

我的讀經心得:
  1. 我們當以怎樣的態度面對「天國」?
  2. 如果你明白末時是怎樣,你將怎樣活出你的現在?

牧者心得:


今日所讀的經文,基本上可分為三個段落,(太十三53-58)講到耶穌面對家鄉不信者的情況,也講出了先知在本鄉不被尊敬的現實。而(太十四1-12)就記載到施洗約翰怎樣死在希律手下,也引出了在v13耶穌獨自退到野地的行動。但今日,筆者反而想與各位集中分享(太十三44-52)這段落。


(太十三44-52)是延續了整個(太十三)所開始出現主耶穌的比喻式講論。而v44-v52內的三個比喻都是談論到關於「天國」。「天國」就是神的治權彰顯,正如主禱文所講「願你的國降臨...」就是願神的治權在地上彰顯的意思。v44及v45都分別以藏在地裡的寶貝和重價的珠子去比喻「天國」,並教導人應當以何等珍惜和重視的態度去渴慕「天國」神的治權彰顯這件事。


而v47-50就以網中好水族收在器具,不好的就丟棄這比喻,去講出了在世界的末了基督再來時,「天國降臨」神的治權完全彰顯,在那時義人和惡人都將被天使這樣分類,並且惡人將被丟在火爐,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v51耶穌要確定門徒都明白這話,因為這是很重要。


弟兄姊妹!正如剛剛星期日的崇拜中,楊牧師所講的信息:「如果我們今世的態度,是決定了我們怎樣活在永生,那麼我們準備好嗎?」如果主耶穌要門徒明白這個在末時的真實情況,那麼我們有否也同樣明白呢?並且在今世活出我們作為基督徒應有的生活態度呢?我相信這對基督徒的生命是十分重要。正因為我們明白有末時,有永生,我們就更應該好好活出現在。共勉!

2008年12月15日星期一

第十九篇 2008年12月15日(星期一) 楊天恩牧師

經文:太十三24-43

是日金句
那時義人在他們父的國裏、要發出光來、像太陽一樣。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太十三43)

我的心得
  1. 麥子和稗子分別代表甚麼呢?
  2. 你是麥子還是稗子呢?為甚麼?

牧者心得

  太十三是耶穌講及天國比喻的一章聖經。耶穌為甚麼要用這麼多比喻?
  聖經作者清楚的指出,耶穌用比喻的原因,是要「把創世以來所隱藏的事發明出來」(太十三35)。正如耶穌之前指出,天國的奧秘只叫「門徒」知道。(太十三11)作為耶穌的門徒,理應對不明白的、隱藏的事感興趣,以致因此他們會更進一步求問耶穌,使那些他們應該知道的事,在耶穌的啟示下顯明出來。
  麥子和稗子的比喻在今日的經文中佔有較重的比例。(十二24-30;36-43)門徒似乎對這比喻有更大的興趣。耶穌指出祂自己把天國之子(理應就是門徒、就是我們)播在世界中,然而,魔鬼也將作惡的人、叫人跌倒的撒在世界中。麥子和稗子在外表上很相像,而然卻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植物;稗子毫無價值。在這裡我們應該記好,我們有時好像看見魔鬼的勢力似乎猖狂,並且不斷增大,但耶穌撒出的「麥子」也有生長的能力。我們不應只看重稗子不斷成長的事實,而漠視我們自己要成長的需要。或許在審判的日子未到以前,我們需要忍耐稗子的存在,但我們應緊記,當我們不斷成長、增長的同時,我們就是使天國增值的一群,到那日,我們將被收在倉裡,為父所寶貴;並且在天國中,我們成為了光輝的見證。是的,我們真的要承認,不法的事在這世代將不斷增多,人的愛心不斷減少(太廿四12);然而,我們能否成為天國的見證?請記著耶穌的應許: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太十22)是的,我們應該期望自己,也在神的同在下要求自己成為末世的真光,甚至到祂回來的那日,發光如日光。

2008年12月13日星期六

第十八篇

第十八篇 20081213日(星期六) 陸張潔明傳道



經文:馬太福音十三1-23





是日金句




「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有餘;凡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太十三12




我的心得




  1. 今天我獻上甚麼樣的土壤?




牧者心得





人如何接受神的話,絕對會影響神的話所帶來的結果。「撒種的比喻」或該稱為「土壤的比喻」,因為相同的種子落在不同的土壤裡,產生不同的結果。要作哪一種土壤,不是能力的問題,而是心態的問題。


v.13「他們看卻看不見,聽也聽不到,也不明白。」意思是這些人不願看見,不願聽到,也不願明白。v.15引用以賽亞書6:9,說明他們就像昔日的以色列人一樣:「因為這人民的心思遲鈍,用不靈的耳朶去聽,又閉上了眼睛;免得自己眼睛看見,耳朶聽見,心裡明白,回轉過來,我就醫好他們。」(新譯本)套用舊約先知常用的一句話──「頑梗悖逆」。

「凡有的」,是指人本身的意願,「還要加給他」,是指神的工作,「叫他有餘」就是結果。好的土壤能讓種子結實百倍;在你的人生裡,有哪些方面苦無出產?接受神的話語在那裡的工作,你要看見那裡恢復生機。

2008年12月12日星期五

第十七篇 2008年12月12日(星期五) 林惠欣傳道


經文:馬太福音12︰22-50

是日金句

所以我告訴你們︰「人一切的罪和褻瀆的話,都可得赦免;惟褻瀆聖靈,總不得赦免。凡說話干犯人子的,還可得赦免;惟獨說話干犯聖靈的,今世、來世總不得赦免。(太十二31-32)

我的心得

1. 褻瀆聖靈是甚麼意思?

牧者心得

從耶穌醫治好了這個被鬼附身導致又瞎又啞的人,使這個人能夠說話,也能夠看見。這本來就是一件應該值得讚美的事,但法利賽人很不能接受,還說出污衊聖靈的話語,說耶穌是藉著鬼王趕鬼。在這裡耶穌教導我們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就是「人一切的罪和褻瀆的話,都可得赦免;惟褻瀆聖靈,總不得赦免。凡說話干犯人子的,還可得赦免;惟獨說話干犯聖靈的,今世、來世總不得赦免。」

「褻瀆聖靈」的意思,是指明知道所發生的事情不是人能做的,是神的作為,還故意說出污衊聖靈的話,就像這法利賽人一樣,故意說耶穌醫治好被鬼附身的人的能力是靠著鬼王的力量一樣,這就是「褻瀆聖靈」。但如果一個人因無知、愚昧、說話褻瀆神(31節)、干犯耶穌(32節),都還可以得赦免;一個人因無知、愚昧、說話褻瀆神(31節)、干犯耶穌(32節),都還可以得赦免;把耶穌奇妙的作為,硬說是魔鬼的工作,這樣的人永不會認罪、悔罪,因此罪永不得赦免。

你是否懼怕懷疑自己曾經犯這大罪?若你有懼怕的心、悔罪的心,表示你沒有犯這罪。

2008年12月11日星期四

第十六篇 20081211(星期四) 方國成傳道


經文:太十二1~21


是日金句

『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你們若明白這話的意思,就不將無罪的當作有罪的了。因為人子是安息日的主。」(太十二7~8



我的讀經心得:

1. 你認為法利賽人為何指耶穌與祂的門徒作了安息日不可作的事?

2. 耶穌對人在安息日的要求是甚麼?

3. 人應該怎樣回應耶穌對安息日的要求?



牧者心得

當基督徒信主一久,就必須防備有可能慢慢培養了一種習性,將禮拜天當成了某些宗教活動的日子,將上教會崇拜轉變成一些例行的項目,滿足自己作為宗教徒的心理,以致失去了一份起初對神對人的愛心以及敬拜神的熱忱。有些時候甚至也因為增加了一些宗教的知識,或許會開始對別人也作出某些宗教的要求,例如說:「你不要這樣,你不要那樣等等……


法利賽人起初也是一群對神對信仰充滿熱忱的一群人,並且帶來了以色列一段時間的宗教復興,以致得到以色列人相當的尊重。然而日子一久了,他們失去了起初對信仰的單純,徒具宗教的外表,對神的知識增加了,奈何對人的關懷卻變得缺乏,故此也認不出在他們眼前的耶穌就是他們和以色列人一直所盼望要來的彌賽亞。(v.22~29相反,那些同樣目擊耶穌將鬼從又瞎又啞的人身上趕出的群眾,卻認出耶穌乃是大衛的子孫:即彌賽亞)


耶穌既是安息日的主,祂對安息日的詮釋,以及祂在安息日的行事為人自是成為我們在安息日的榜樣。v.7~21耶穌引用何西阿先知的話:『神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指出按照神憐恤人的心意,律法設立的原意是要為人帶來祝福,而不是帶來重擔。故此耶穌期望看見的安息日,不單只是要使人的重擔輕省,同時人也在敬拜中被神的愛和憐恤吸引去回應神的愛,並且人也學習彼此照顧別人的需要。更進一步的,耶穌樂意在安息日中醫治人肉體和心靈的疾病,叫我們也當在敬拜中帶著期望,預備接受從祂而來的一切身體和心靈上的賜福。

2008年12月10日星期三

第十五篇 2008年12月10日(星期三) 楊李靜儀師母

經文:太十一章

是日金句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太十一28)

我的讀經心得
  1. 人對施洗約翰和耶穌有何回應?
  2. 那樣的人才可以得著福音?
  3. 今天你會如何履行耶穌給我們的大使命?
牧者心得
  縱然施洗約翰是這麼偉大,他是耶穌來之前最後一位先知,而耶穌基督更是世人的救主,祂能叫死人復活,可是世人卻不接受他們。縱使是耶穌基督自己傳天國的福音,人的反應也是如此,傳福音從來不是一件易事。但是耶穌在這裡教我們幾個秘訣,就是:
  1. 要看見天父的美意,神願將天國的福音給謙卑的人。為你的福音對象求一個謙卑且單純的心。
  2. 除了子和子所願意指示的,沒有人知道父。為你的福音對象求耶穌的憐憫,將福音的奧秘向他/她顯明。
  3. 要負耶穌的軛,學耶穌的樣式。因有耶穌的柔和謙卑,所以無論其他人的反應如何,我們對於傳福音這個負擔也是覺得容易和輕省。為自己求耶穌叫我們心裡得安息,不要這麼容易放棄。
凡勞苦擔重擔的人可以到我這裡來,我就使你們得安息。(太十一28)

  這句話是耶穌給那些因福音的緣故勞苦擔重擔的人的勉勵,當時傳天國福音的施洗約翰已被下在監裡,他將要殉道,門徒也將要因福音的緣故受許多的苦。你有為福音的緣故勞苦,並且擔了不少重擔嗎?感謝主,耶穌應許我們可以到祂那裡,祂必使我們得安息。

2008年12月9日星期二

第十四篇 2008年12月9日(星期二)陳智聰傳道

經文:太十24-42

是日金句:
「人接待你們,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我來的」(太十40)

我的讀經心得:
  1. 基督對門徒在傳道方面有何要求?
  2. 門徒也領受甚麼權柄?

牧者心得:


在(太十)一開始的記載裡,聖經講述耶穌怎樣差遺十二使徒去傳道、醫病、趕鬼,傳天國的福音,並且把權柄交與他們。而(太十24)及之後的經文,也延續著耶穌這個對門徒差遺的教導,v24-39主耶穌基本上是以一個極為激進的方式去要求門徒實踐傳道的使命。內容講到無論別人怎樣辱罵你、或怎樣殺害你,那怕那些人甚至是你的父母、兄弟、兒女等至親的人,甚至因為主耶穌而可能要面對生命的威脅,作為門徒也必須去傳道。


這就是一個背十架的人生(太十38),也是基督門徒的人生(即那從失落中找到豐盛的人生;參考太十37-39)。就是因為這種生命(使福音顯得不廉價),神將極大的權柄賜給有這種生命的人(基督的真正門徒),他們真正地成為了神在地上的代表,以致在地上接待他們的人,變成了接待基督,而接待基督就變成了接待差基督來的上帝(參考太十40)。而這些接待門徒的人,因為他們變相是接待了上帝,那怕他們所作的只一件極微少的事,他們也要因為門徒的名而得賞賜(參考太十41-42)。


弟兄姊妹!你看見一個忠心傳福音的人,其生命是何等有權柄和榮耀嗎?這種生命是建立在對神的完全信靠(或信任)之上。v28記載,那殺身體不能殺靈魂的,不要怕他們;惟有能把身體和靈魂都滅在地獄裡的,正要怕祂。這種對神的信任,就是信得過神的絕對能力(祂有權柄和能力殺身體和靈魂),祂能帶來絕對的保護,而且祂的主權也必能帶來信靠祂的人,成就祂心目中最美好的結局。因為我們頭髮也被祂數過,我們也比許多麻雀還貴重得多(參考太十29-31)。


所以因著神這種絕對的權柄,我們可以放瞻傳道,使我們在神暗中告訴我們的好消息,在明處說出來。因為所掩蓋的事(就是神那藉耶穌犧牲而帶來的福音),必定要被顯露出來(參考太十26-27)。故此,弟兄姊妹!接受主耶穌激進的邀請吧!放瞻地、有勇氣地、激進地將福音傳出來吧!這是你們從主所領受的呼召,但同時也是所領受的權柄。記著,你有權柄使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共勉!

2008年12月8日星期一

第十三篇 2008年12月8日(星期一) 楊天恩牧師

經文:太十1-23

是日金句
……你們白白地得來,也要白白地捨去。(太十8)

我的心得
  1. 我們究竟白白地得到甚麼?我們要白白捨去甚麼?
  2. 對你來說,甚麼是白白捨去?
  3. 為甚麼我們能白白捨去?

牧者心得
  這段聖經有著耶穌很寶貴的勉勵和應許。

  我們的人生有目的--我們是使徒,被差出去,為的是把白白得來的,白白捨去,因此將平安歸與人。當我們這樣作的時候,我們的飲食會被照顧。因為這人生的目的,我們理應重訂我們的人生的優次。就像他們:
  1. 傳福音的對像有優次。(v.6)
  2. 傳福音的內容有優次:傳天國近了,才醫病趕鬼(vv.7-8)
  3. 不要掛慮自己的衣食與所得,神必因我們的工作供應。

  所以我們所作的,如果是神所差遣的話,我們沒有憂慮的理由。今日你肯定被差往自己的家庭中(沒有選擇的喲!)、被差往你工作的關係中(這個你有份選擇啊!),你是否看重自己被差作為使徒的身份呢?

  耶穌固然勸勉我們,在生活中各範疇中傳福音時,「要靈巧像蛇,馴良像鴿子」(v.16);可是祂也應許天父的靈會幫助我們說應說的話。這也是生命優次重訂的原則。我們是否讓父的靈感動我們說每一句話--特別是當我們傳福音、作見證時,我們有否這樣的順服呢?我們是否以血氣之勇成為我們的首要,而輕視聖靈的感動?

  最後,耶穌勉勵我們,「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v.22)。是的,作基督徒如果不面對苦難和攻擊,只是一個原因,就是因為我們沒有好好活在我們的召命中。當我們好好的被差派,我們不單面對苦難和攻擊,我們也可以看到神超自然的保護和供應,更重要的是,祂也應許了祂快將來臨。是的,祂的再來保證了保羅所說的:「我們這至暫至輕的苦楚,要為我們成就極重無比、永遠的榮耀。」(林後四17)

第十二篇

第十二篇 2008126日(星期六) 陸張潔明傳道

 

經文:馬太福音9:18-38




是日金句


「要收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太九37

我的心得



  1. 蒙主醫治,被主差遣。主啊,我願意。

 

牧者心得

今天的經文記載了四個醫治的神蹟;患血漏病的女人、管會堂的女兒(死而復活)、兩個瞎子、被鬼附的啞巴,耶穌一一醫好了他們。在這幾個事件裡,信的人和不信的人形成了強烈對比。相信的人得著醫治,更加相信;不信的人只作旁觀,繼續不信。

35-38節是第八章及第九章一連串神蹟的總結,同時也是接下來第十章差遣門徒的引言。教導真理、宣講福音、醫治病人,這就是耶穌在世上作的事;耶穌作這些事,是因為祂憐憫人;耶穌要求跟從祂的人,求主打發工人出去收祂的莊稼,說:「主啊,我在這裡,請差遣我。」


2008年12月6日星期六

第十一篇 2008年12月5日(星期五) 林惠欣傳道

經文:馬太福音8︰28-9︰17

是日金句

經上說︰「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這句話的意思,你們且去揣摩。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太九13)

我的心得

1. 耶穌來到世上的目的是甚麼?
2. 你是否常常與健康的人在一起、一群得救的人在一起,卻對周遭許多有病的人、有需要的人視若無睹呢?


牧者心得

耶穌醫治癱子的經文中,耶穌對這個癱子說:「你的罪赦了」!一切困難痛苦的根源是「罪」,也只有耶穌能解決人的根本問題!耶穌也知道這個癱子他真正的問題根源在於「罪」的問題!所以耶穌遇見他的時候、沒有先為他醫病、而是先對他說:「小子!放心吧!你的罪赦了」(九2節),耶穌先解決他罪的問題,唯有耶穌才能給人帶來赦罪的平安、這就是我們所傳的獨一無二的福音!但願當我們幫助每一個身體有疾病、有各樣問題、痛苦的人來到我們的面前時、我們不是只幫助他解決表面的問題、而是要把這位能解決他罪的根本問題的耶穌、介紹給他們!

正如耶穌在呼召稅吏馬太的經文中,耶穌說:「有病的人才需要醫生」(九12節)、又說:「我來本不是召義人悔改、乃是召罪人」(九13節)。耶穌說明了,祂來到世上的目的,是要「召罪人悔改」。在鬼入豬群的經文中,(八28-34) 我們看見這兩個人並沒有求耶穌來釋放他們、是耶穌主動來幫助他們的。弟兄姐妹們,我們得救也何嘗不是如此呢?是耶穌主動來尋找拯救我們。因為耶穌總是和罪人在一起,祂總是到那些需要的人當中,今日我們也許會常常與健康的人在一起、一群得救的人在一起,卻對周遭許多有病的人、罪人、有需要的人視若無睹!我們得救完全是因為神的恩典,讓神的恩典藉我們身上流出,幫助有需要的人,讓更加多人能認識神,經歷神的恩典。

2008年12月4日星期四

第十篇 20081204(星期四) 方國成傳道


經文:太八1~27


是日金句

耶穌說:「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太八20


耶穌說:「任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你跟從我吧!」(太八22



我的讀經心得:

1. 耶穌對跟從祂的門徒提出甚麼要求?

2. 今日您正是怎樣回應耶穌對您作門徒的要求?


牧者心得

對於今日的基督徒來說,我們就好像經文中18節記載那些圍著耶穌許多的人,見過甚至經歷過耶穌醫治的大能。正如耶穌只用一句說話,就把那患大痲瘋的人潔淨、用一句說話使百夫長的僕人即使身在遠處也得到完全的醫治。耶穌又只要把彼得的岳母的手一摸,就使她從熱病得痊癒能夠起來服事。我們甚至經歷過耶穌駕馭大自然和環境的權柄,正如祂在加利利海平靜風浪一樣平靜我們生命中的各種風浪。我們都為耶穌為我們所做的感到驚訝和喜樂。


真的,耶穌的事工非常吸引,的確會吸引一群人圍著祂,也使許多人因此發現了跟從祂乃是找到生命的真義,耶穌也同樣期望有人回應祂的呼召撇下一切來跟從祂。耶穌的呼召不只是對全時間事奉的人說,也同樣對跟從祂作門徒作基督徒的人說的。然而耶穌對跟從祂的人提出兩個要求;第一、v.20「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意思是耶穌要人明白,跟隨祂有必須付上的代價;正如耶穌的傳道生活,甚至連枕頭休息的地方也沒有。因此耶穌要求跟從祂的門徒必須先計算好作門徒的代價,要有背起十字架受苦,擺上堅定心志的準備。第二、v.22「任憑死人埋葬他們的死人;你跟從我吧!」耶穌並不是否定人對家人付上應有的責任。v.21「主啊,容我先回去埋葬我的父親。」這一句其實是古代中東的慣用語,說這句話的人意思並不是說他的父親剛剛離世,他需要先回去辦理後事,然後才回來跟從耶穌。真正的意思是:「當這人說這句話的時候,其實他的父親仍然健在,他知道耶穌乃生命之道,想過跟從耶穌,但請求耶穌等他回去照顧他的父親直到有一日父親百年歸老的時候才回來跟從主。」這是說不知是何年何日的事。


耶穌要求跟從祂的人要把神的事(神的國、神的義)放在生命中任何事的優先位置,若果人消滅了聖靈的感動,在應該回應一刻沒有下定決心跟從主,若干年之後就更加不會下到決心回應神的呼召了。因為到時候我們又會為自己找到各樣的理由說服自己不須跟從主。弟兄姊妹,今日您正是怎樣回應耶穌對您作門徒的要求?

2008年12月3日星期三

第九篇 2008年12月3日(星期三) 楊李靜儀師母

經文:太七7-29

是日金句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因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太七7-8)

我的讀經心得

  1. 進天國的條件是甚麼?
  2. 你現在人生投放最多資源的事能讓你結出好果子嗎?

牧者心得
  是不是所有「以耶穌為主」的人都能進天國呢?照耶穌的教訓所示並非如此。因為進天國的路不是容易找著的,因為這路是小的,門是窄的,進天國的條件乃是很容易被人忽略的。
  奉耶穌的名傳道、趕鬼和行異能,是十分吸引人去追慕的權柄和能力。但是要遵行父神的旨意,在無論任何事上都以待己的方式去待人,這一樁看似是小事,並不受重視的,卻就是進天國的條件。天父的心意期望我們遇見失喪的人,就像看見自己失喪一樣,便奉耶穌的名傳永生之道。同樣,當我們遇見被魔鬼捆綁的人,就像是自己被捆綁一樣,便奉耶穌的名趕鬼。
  陽光、水份和肥料叫一棵樹結果子,但是結出甚麼果子來就得靠那樹的種是好是壞。若是一棵壞樹結出的再多也好,全都是壞果子,沒有用處。只有好樹能生出神喜悅的好果子來。在進天國的路上,你會投資你的時間和心力在那些事情上呢?
  天父樂意將好東西賜給求祂(祈求)、敬拜祂(尋找)和願意進天國(叩門)的人。要不要進天國就是你的選擇,你要作聰明人還是愚拙人呢?你要過眼雲煙的佈景裝飾,還是屹立不倒的生命工程呢?
  新一年就快來到,讓我們都來重新安排我們生命的優次,好叫我們同得美好生命的果效,結出更多神所喜悅的好果子。

2008年12月2日星期二

第八篇 2008年12月2日(星期二)陳智聰傳道

經文:太六19 - 七6

是日金句:

「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太六34)

我的讀經心得:
  1. 怎樣積攢天上的財寶?
  2. 怎樣使眼睛瞭亮?

牧者心得:


作者馬太在我們今天所讀到的經文(太六19 - 七6)中,把初期教會所見證著的耶穌語錄集結在一起。這些語錄可分為不同的細小段落,而且每一段最少都有一個重要的真理教導。但當我們留意著馬太的編輯方式,我們會留意到馬太在(太六19 - 七6)的排列方式裡,其實是有其在教導上的重點。


當我們將整段聖經放在一起研讀,我們可以發現整段聖經都集中在兩大教導之中:

  1. 怎樣積攢天上的財寶?
  2. 怎樣使眼睛瞭亮?

v19-21 講到積攢財寶在天上比積攢財寶在地上好,而且財寶在所在也顯示了人心在所在。但怎能做到?v24 首先第一個原則就是不可由事奉神,又事奉瑪門(即財利),這是一個忠誠專一向神的問題;人必須向神立定專一事奉祂的心旨。v25-34就講到第二個不要為明天憂慮的原則。就是在人實踐著這兩個原則的時候,才能夠真正地積攢財寶在天上。


v22-23 講到人的眼睛如何影響人裡頭的光(這人裡頭的光在約翰福音一章4-5節,被形容為不被黑暗接受的生命之光)。(太七3-5)講到人的眼睛要看得清楚,就不能只看到別人的不足(看到弟兄眼中的刺),也必須看見自己的問題(看見自己眼中的梁木),這是一種反省的能力。人如果要保持自己生命的光明亮,那麼在信仰上常常反省自己的生命是一個必須的操練。這樣做,也會使你不那麼容易就論斷別人(太七1-2),也不被論斷。

2008年12月1日星期一

第七篇 2008年12月1日(星期一) 楊天恩牧師

經文:太六1-18

是日金句
你們要小心,不可將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們看見;若是這樣,就不能得你們天父的賞賜了。(太六1)

我的心得
  1. 在我的信仰生活中,我最重視甚麼?
  2. 為甚麼我會重視那些元素?

牧者心得
  我們不可否認,就是作基督徒久了,慢慢會變得「宗教化」。原本應該是存於內心的態度,卻慢慢變成了外在的宗教行動,一方面告訴別人自己有多屬靈和宗教;另一方面,也透過外在的宗教表現來說服自己仍然是宗教徒。
  有時,讓自己相信自己仍是愛神愛人是很重要的,否則,我們好像與信仰脫離了一樣。所以,我們開始以行為來衡量自己的信仰,有時我們也因此會給與自己很大的壓力。更糟糕的,我們也會用相似的尺度來衡量他人是否屬靈--就是他們有做甚麼、沒有做甚麼--來衡量他們是否被神所喜悅。「哈,我奉獻這麼的多!」「他們的禱告生活不好!」教會的生活亦因此常常出現磨擦。
  耶穌要求我們重視天父如何看我們,多於我們自己怎樣看自己和別人。我們的宗教生活是為了讓天父喜悅,甚至得著祂的稱讚和賞賜,還是為了其他?請緊記:唯有你與神的關係才是永遠的,絕沒有其他東西有永恒的價值。就算你自己很滿意自己的宗教表現,別人對你的宗教生活無限羡慕和稱選,也不能令你的永生加添甚麼。你明白耶穌透過教導施捨、禱告和禁食對你的要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