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30日星期六

第七篇 2010年1月30日 (星期六) 劉嘉怡傳道

經文:馬可福音四章21-41節


是日金句

「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你們所聽的要留心……因為有的,還要給他;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去。」(可四23-25)


我的心得

我相信我所聽的道嗎?


牧者心得

主耶穌教導我們,實踐祂的教導。第21-22節,耶穌以燈不放在斗底下,乃放在燈台上,比喻真理的光,必須要顯露出來,讓人看見。實踐教導,讓我們在主裡茁壯成長。然而,我們領悟力有限,缺乏把主的教導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但主耶穌鼓勵我們,要不斷「聽」,還要「留心所聽的」。耶穌用「量器」,比喻我們渴望「聽神」的心;越渴望聽得更多(量器越大),神就按著你渴望的心,給你更多。

但首先要問問自己:「我相信神會對我說話嗎?」若我們堅持相信,神必定會對我們說話,那麼,我們才能更渴慕神對我說更多。我們相信,就必能聽得到。這不是我們「知道了」才去聽,相反是我們「相信了」才聽得明白。相信主,聽從主,跟隨主的帶領,在日常生活中照主的心意而行,才能更明白、認識祂。

我們常常與人分享見證,都是因為我們「先聽主的教導」、「順服和跟隨祂的教導」,我們才能「經歷神的恩典」,最後就對人說:「我明白了神的心意是……」

領悟力、智慧有限,但我們相信的是全能的主。第33節,耶穌繼續「有許多這樣的比喻,照他們所能聽的,對他們講道」,又「把一切的道講給門徒聽」。耶穌的道,是有能力的!得以勝過我們的限制。

祂勸告我們要「聽祂的道」,以信心「領受」,在生活中實踐出來,才能茁壯成長。凡事感恩,讚美主!免得我們落入仇敵的圈套!


2010年1月29日星期五

第六篇 2010年1月29日 ( 星期五) 吳詩韻傳道

經文:馬可福音四章 1~~20節

金句:

「那撒在好地上的,就是人聽道,又領受,並且結實,有三十倍的,有六十倍的,有一百倍的。」(可 四:20)

我的心得 :

你的「心靈土壤」是處於怎樣的狀態呢?

牧者心得:

耶穌用比喻來教導群眾,用為人所熟悉的景象,以故事的形式來解釋屬靈的真理。農夫撒種是把一大袋種子背在肩上,在田間邊走邊用手播種,農夫不能夠控制種子一定落在好土上,而不落在路旁、石頭間隙、荊棘叢裡或被風吹走。農夫必然其望播下的種子有所收成,所以關鍵在於播在甚麼的土地上。耶穌所說的種子是比喻為神的道,當種子落在四種不同的土壤這代表人對神的話四種不同的反應:

1) 落在路旁、石頭 ~~ 心裡沒有根,面對衝擊就輕易跌倒。
2) 落在荊棘叢裡裡 ~~ 面對各樣的私慾所困擾,以致不能結果子。
3) 好的土壤 ~~ 生命對神的話語開放並且行出來,不斷從生命中結出果子。

保守自己成為好的「心田」並不容易,因為惡者會看準機會透過生活中憂慮、繁忙和私慾困擾著我們,影響我們的決定,也叫我們不能聽見神的話,使我們偏離神的道而行,去奪走我們對主的愛,把撒在心裡的道奪去v15。成為好土壤,必須加以保養定期翻土、施肥、灌水,使撒下的種子得以長成,檢視有甚麼攔阻我們回應神的道。如(雅各書一21)「所以你們要脫去一切的污穢和盈餘的邪惡,存溫柔的心領受那所栽種的道,就是能救你們靈魂的道。」所以我們需要時刻把自己的心好好的交托給主,讓聖靈充滿我們的心,以致活在時刻警醒的狀態裡,一塊好的心田是對神話語保持開放,時刻讓神在我們的生命中工作。
你渴望成為好土,並且為主多結果子嗎?

第五篇2009年1月28日(星期四)程添昇傳道

經文:可三13-35


是日金句

「看哪,我的母親,我的弟兄。凡遵行神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姊妹和母親了。」(可三35)


我的心得

耶穌使用什麼人去建立神的國度?
我們與耶穌有「弟兄姊妹和母親」的關係嗎?


牧者心得

耶穌上山時,呼召了十二個人,叫他們常與自己一齊,給他們權柄趕鬼和差他們傳道。不過,耶穌選立的人,並沒有我們所謂的精英份子在當中。他們有衝動西門彼得、性格火爆的雅各和約翰,奮銳黨的西門和將來會賣耶穌的猶大。不錯!耶穌選立的門徒都是有缺點,但耶穌一樣會使用他們。同樣,耶穌也會使用我們,差我們去傳道,給我們權柄趕鬼。我們不要看這些事是牧師和傳道人的工作,其實每位信徒也是受耶穌差遣。

同時,耶穌也要求門徒常和自己同在,這是不能忽略的要求。我們願意被耶穌使用,與祂親近是不能缺少的。因此,讀經、禱告、敬拜等等。這些必然成為日常生活裡的習慣,關係才由此而生。

2010年1月27日星期三

第四篇 2009年1 月27日(星期三) 林靜傳道



經文:可二23—三12

是日金句

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可2:27)

我的心得
1、你願意只聽神的話,作神所吩咐的嗎?

牧者心得 
耶穌的想法和世人的看法不同,因此常有人對祂的作法責問。今天對基督的門徒而言,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當日質問祂禁食的問題、犯安息日的問題、安息日治病的問題等,連約翰的門徒和宗教領袖也是如此。但主所作的是合乎更高的原則,有更深的目的和聖經的根據,並屬靈的權威,所以主所作的是對的,我們當效法主行神的旨意。

二23~24說,『當安息日,耶穌從麥地經過,祂的門徒行路的時候,掐起麥穗來。法利賽人對祂說,看哪,他們為甚麼作安息日不可作的事?』我們在這裏該學的事,就是要顧到新人的滿足。滿足來自飽足;小孩子飽足了就滿足了,一切規條只會使人飢餓;而我們該跟隨主的腳蹤,寧顧新人飢餓,不顧宗教規條。

三1~6這件事中我們看見,救主在安息日使枯乾一隻手的人復原。主並不顧宗教的儀式,祂只顧叫受苦者得釋放。祂願意釋放、解救他們。因此我們要使新人得自由,藉著在聚會中操練靈,脫離一切宗教的儀式和規條,被那賜生命之靈充滿,而得著完全的釋放。

神的僕人只聽神的話,作神所吩咐的。

2010年1月26日星期二

第三篇 2010年1月26日星期二 陸張潔明牧師

經文:可二1-22



是日金句

「惟把新酒裝在新皮袋裡。」(可二22)

我的心得


在屬靈的事上,我是固步自封,還是不斷前進?


牧者心得


今天的經文提到三件事:醫治癱子(vv.1-12)、呼召利未(vv.13-17)以及論禁食(vv.18-20),21和22節是總結。三件事皆環繞著一個主題──罪。


耶穌對癱子說出的第一句話:「小子,你的罪赦了。」耶穌更進一步明言:「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耶穌能赦免人的罪。


在利未家中作客的耶穌,對看不過眼的宗教人士說:「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耶穌是為罪人來的。


在舊約聖經裡,唯一規定要守的正規禁食日子是贖罪日(參利十六29-30);因此,律法上的禁食原是為了處理罪。當被問及為何不禁食,耶穌給的理由是「新郎同在」;耶穌能幫助人處理罪。


耶穌藉此表明祂就是神,祂來到世上,為要救人脫離罪;這嶄新的觀念,惟有願意被神更新的人才能接受。

2010年1月25日星期一

第二篇 2010年1月25日(星期一) 林惠欣傳道

經文:可一21-45


是日金句

次日早晨,天未亮的時候,耶穌起來,到曠野地方去,在那裡禱告。(可一35)


我的心得

我們能否像耶穌一樣,能夠專注於自己從神而來的使命,不受別人掌聲左右?

牧者心得


在21-27節,可以看見耶穌用祂的權柄趕鬼。猶太人趕鬼都是用神的名斥責鬼,把鬼「趕走」;耶穌卻只是「吩咐」牠,鬼就出去了。因為神的話是大有能力的,能勝過一切。

此事以後,耶穌的名聲傳遍了四方,四方就是全地的意思。接著耶穌在開始祂的福音工作,許多人得著幫助,有生病的人、被鬼附的人等等。許多人慕名而來,要尋求耶穌。耶穌面對自己的名聲大大傳揚、服事大有果效,祂的回應是甚麼呢?

耶穌專注的是自己的使命。祂要宣揚神的國,而不是自己的名聲。耶穌非常清楚自己的使命與目標,祂絕不迷失在群眾的讚揚當中。所以,當耶穌進入彼得的岳母家,醫治了她的熱病後,在第二天早晨,天還沒有亮的時候,耶穌起來,到曠野地方去,在那裡禱告。(35節) 耶穌退到曠野,遠離所有人,單單與神親近,聚焦於神的旨意。因此,當門徒找到了祂,提出眾人的需要,耶穌反而告訴他們:「我們可以往別處去,到鄰近的鄉村,我也好在那裡傳道,因為我是爲這事出來的。」(37-38節) 耶穌深深明白自己的使命,祂一直往前行,要將福音傳開。耶穌在自己的名聲和神國的使命之間,完全沒有動搖,祂完全在實踐天父的使命,而不在自己的身上。今天我們在工作、家庭等各方面,受了極大的祝福及讚美時,我們是否會得意忘形,將榮耀歸給自己呢?而忘記了神呢?我們能否像耶穌一樣,能夠專注於自己從神而來的使命,不受別人掌聲左右?讓這段經文成為我們的提醒,專注於神的使命,不被動搖。


2010年1月23日星期六

第一篇 2010年1月23日(星期六) 方國成傳道

經文:可一1~20


是日金句
「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可一17)



我的讀經心得:
1. 上帝對你人生的計劃是甚麼?
2. 問一問自己,有甚麼攔阻你不能專心致志地跟從主耶穌?
3. 從「信從福音」的意義中,你認為自己還欠缺甚麼呢?
4. 若你已明白了自己在上帝的計劃中的身份與使命,接下來你會如何調整你的人生回應上帝對你的心意呢?



牧者心得
在上帝的永恆救贖計劃之中,祂預備了施洗約翰作為主耶穌的先鋒,藉著舊約先知的預言,施洗約翰「果然」出現了,為主耶穌預備救恩的道路。約翰明白自己從上帝計劃中的身份和使命,因此他向那些以為他是偉大的先知,找他用水作悔改的洗的人說將來有一位比他更偉大的人要來為他們以聖靈來施洗,然後;在上帝的計劃中,耶穌真的出現了,在耶穌接受施洗後的那一刻,上帝藉異象印證這一位耶穌就是祂所親愛的兒子。然後;耶穌在聖靈的催促下受撒旦試探,並且得勝的離開。到了施洗約翰下監以後,耶穌到了加利利,開始宣講上帝的福音,祂說:「時機成熟了,上帝的國快實現了!你們要離棄罪惡,信從福音。」(v.15)
施洗約翰的出現、耶穌的傳道事奉,都是在上帝的計劃之中,也是在時機成熟的時候發生。在上帝的計劃之中,似乎耶穌並不是孤身一人去完成上帝的計劃,接下來耶穌開始呼召一群門徒來與祂同工,一起來完成上帝的救贖計劃。完全讓聖靈掌管的耶穌,明白這是上帝的計劃,也是「不願一人沉淪,乃願萬人得救」的傳道策略。問題是,到底有幾多人回應耶穌的呼召,來跟從耶穌,接受聖靈的施洗,讓聖靈完全的掌管,與主耶穌一起同工,同心合意興旺福音,共同來完成上帝的救贖計劃呢?西門和安得烈回應了,雅各和約翰也回應了,親愛的弟兄姊妹,耶穌也在呼召你!祂也在對你說:「時機成熟了,上帝的國快實現了!你們要離棄罪惡,信從福音。」
是的,我們清楚必須「離棄罪惡」,然而所謂「信從福音」,肯定不是單單作為一位平信徒,或只作一個星期天返教會聚會的「虔誠教徒」。聖經中從來沒有平信徒的稱呼,只有門徒、見證人、福音的執事等等,這意味著「信從福音」包括了:「來跟從耶穌,接受聖靈的施洗,讓聖靈完全的掌管,與主耶穌一起同工,同心合意興旺福音,共同來完成上帝的救贖計劃」,從此成為一位得人如得魚的門徒,直至上帝的國完全實現為止!共勉!

2010年1月21日星期四

第四十三篇 2010年1月21日(星期四)陳智聰牧師

經文:太廿七45-66

是日金句:

「...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離棄我?」(太廿七46)

我的心得:
  • 你選擇作認出神作為的人?還是否認神作為的人?
  • 兩者有何分別?這選擇對你的生命有何影響?

牧者心得:

馬太福音在記載耶穌死的景象時,描述了耶穌在死前對父神的最後呼求:「...我的神!我的神!為甚麼離棄我?」(太廿七46)。耶穌作為神的獨生子,其整個人生都與神同行,活在神的同在中。祂在十架上所經歷的死亡,不但是肉身上的死亡,更是因為背負我們罪的原故,而要經歷與神分離的狀態。這個狀態才是真正聖經所表達死亡的意思。肉身的死是每個人必然經歷,但主耶穌所經歷與神分離的死,卻對我們的救贖有重大意義。因為祂在死亡中與神的分離,卻重建了我們人類與神同在的路。

(太廿七51)所描述聖殿的幔子從上到下裂為兩半,其實就是神人關係被打通的具體景象。因為聖殿中的幔子本來就是神與人關係阻隔。而且馬太福音也在耶穌死亡的這件事上,有一個獨有的記載,就是(太廿七52-53)記載墳墓開了,已睡聖徒復活進入聖城向多人顯現的現象。這個現象可被理解為神國權能進入人間的徵兆,也是我們將來復活盼望的範例;除了耶穌基督是復活的初熟果子外,那些聖徒的復活形態也是我們將來復活的示範。因為在神的眼中,我們也是被祂所愛的聖徒。

(太廿七54)記載百夫長和一同看守的人,因所經歷的事就極其害怕,並認出耶穌真是神的兒子。但(太廿七62-66)記載的祭司和法利賽人,卻成了愚昧人的代表。因他們雖然知道耶穌死亡時所發生的景象,但卻愚昧地想把這一切用人的方法隱藏著。有時候,我們會否不自覺地也像那些祭司和法利賽人一樣,想去隱藏一些不可能隱藏的真理?否愚昧地去否定神的行事方式?可是,當神要實行的祂的旨意時,我們根本沒有人可以阻擋祂。

弟兄姊妹,我們要選擇像百夫長般認出神的作為,還是像法利賽人般否定神的作為呢?我相信這是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

2010年1月20日星期三

第四十二篇 2010年1月20日(三) 楊天恩牧師

經文:太廿七27-44

是日金句
不是你們揀選了我,是我揀選了你們,並且分派你們去結果子,叫你們的果子常存……(約十五19上)
我的心得
  1. 我今日用甚麼心態跟隨耶穌,背祂的十字架呢?

牧者心得

在我信耶穌的歷程中,古利奈人西門的形象一直對我有很大的震撼。
他是被勉強去背負耶穌的十字架的。
作為門徒,不是被勉強去背負耶穌十架和飲祂的苦杯的。(太廿23)作為門徒,必然要背起十字架來跟從耶穌,和與耶穌同飲苦杯。否則我們就不可能在主餐中與祂同桌,並且將來與祂一同飲新的杯的日子。
屬靈領袖、教會對我們跟隨耶穌的教導和要求,是否一種對我們生命的重擔,叫我們被勉強去背十字架?
還是我們壓根兒不想觸碰這十字架?
我們只是在教會集體的敬拜中「口頭上」背這十字架,卻在日常生活中陽奉陰違?

《十架為我榮耀》
求主留我於十架,在彼有生命水,
由各各他山流下,白白賜人洗罪。

我與主同釘十架,和祂同葬同活;
今主因信住我心,不再是我活著。

我定志不知別的,只傳耶穌基督;
並祂為我釘十架,死後三日復活。

副歌:
十字架,十字架,永是我的榮耀,
我眾罪都洗清潔,惟靠耶穌寶血。

第四十一篇 2010年1月19日(星期二) 駱家欣傳道

經文:太廿七1-26

是日金句
「所以,你們該效法上帝,好像蒙慈愛的兒女一樣。也要憑愛心行事,正如基督愛我們,為我們捨了自己……」(弗五1-2上)

我的心得

  1. 我們不要成為忘本的人,要報答基督的愛。
  2. 我們可以如何報答主愛?
  3. 我們怎樣可以在生活中實踐基督捨己的愛呢?

牧者心得

每次讀到無罪的主耶穌,為我們的罪被捉拿、出賣、誣告、受審、被釘、受死等等的經文,都自然地蓋上眼睛,用心想像一幕幕的景象,一刻就深深到感受基督那份捨己、無條件的愛。1-26節經文中,記述了耶穌受審的經過﹕

一幕幕我看到的是「主耶穌的待遇」﹕
  • 宗教領袖們反對祂(1~2節)
  • 猶大(門徒)出賣祂(3~10節)
  • 羅馬政權不顧祂(11~26節)
一幕幕我看到的是「君王在人面前接受死的審判」﹕
主轉折地被交給巡撫的原因是公會根本沒有權執行死刑(1~2節)
猶大的結局表明了耶穌根本是無罪的,但祂卻為罪人擔起了代價(3~10節)
因祂被定死罪,本來的死囚也得以釋放(11~26節)
當你閉上眼睛,你看到甚麼?你的心感受又如何?當天人是如何對待愛他們的主?或許他們所言所行,真的如主所說的「他們所作的,他們不曉得。」但如今你不但認識主為你所作的,也經歷過祂的愛、能力、保守和帶領。你已經不再是「不曉得」,「不曉得」不能再成為你的藉口了。你會如何報答神對你的愛? 你又會如何在地上學像基督,行出那捨己的愛呢?

第四十篇 2010年1月18日(星期一) 鍾樹森牧師

經文:馬太福音第廿六章57-75節
是日金句
「上帝啊,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 (詩五十一17下)


我的心得

  1. 我可以如何避免跌倒?
  2. 跌倒的時候,我怎樣再站立起來?/他人跌倒,我又可以怎樣幫助他呢?

牧者心得

若我們閱讀聖經時太過依賴出版社為聖經加上的分題的話,我們或許會將本段經文視為兩個環節,一個是「在公會前受審」,另一個是「彼得三次不認主」。但當我們不理會出版社加上的標題時,我們或許對這一段經文有另一種體會。

第58節是叫人很在意的,因為這一節的主角竟然由耶穌轉為彼得。當然,58節前與後的經文都是環繞著審判耶穌,但58節的筆鋒一轉,叫我們留意到耶穌的門徒彼得原來遠遠的跟著耶穌,他對自己的老師被拿表現出十分緊張。雖然在59節之後的經文再回到以耶穌為中心的記載,我們在59-68節裡亦看到耶穌如何被辱罵、誣陷、欺侮,但69節又再一次將焦點放在彼得身上。
習慣上,我們常以69-75節的經文來說明耶穌對彼得的預言應驗,這是我們很自然的觀察結果。當我們再當時到彼得一步步從外院往門口,位置的移動或許反映了一些心情的起伏,到了75節那句「他就出去痛哭」時,我們就清楚看到彼得的心情是如何從掛牽到徬徨,從徬徨到悲痛。
我們或許會覺得彼得三次不認主是無情的表現,亦覺得彼得就是衝動「口輕輕」的人,更覺得彼得水平低、不成器。不過我們亦不要忽視了彼得的另一面,就是他對耶穌的著緊,在眾多門徒中唯有他夜訪大祭司的院子。雖然他們壓力之下軟弱,三次不認自己與耶穌的關係,但他為此亦傷心欲絕。
相信每一個人生命中總有軟弱跌倒的時候,有些人會死不認錯,但我總覺得有更多人在犯錯後懊悔不已而逃避,正如彼得後來重操故業一樣。面對背離者彼得,耶穌最後沒有放棄他,反而躬身造訪,親自挽回。撫心自問,我們對自己犯錯與及他人犯錯時的態度,又是怎樣呢?對跌倒者有沒有多一點的接納呢?

第卅九篇 2010年1月16日(星期六) 劉嘉怡傳道

經文:馬太福音廿六章31-56節

是日金句

「 總要警醒禱告,免得陷入試探。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太廿六章41節)

我的心得

  1. 你注重「心靈」強壯嗎?

牧者心得

這段橄欖山上的時間,告訴我們「心靈願意」與「肉體軟弱」這事實。

31節開始,耶穌預言門徒將要離棄祂,彼得回應:「即使其他人離棄你,我也不會離棄你!」甚至說:「即使我必須跟你同死,我也絕不會不認你!」耶穌被捉拿時,彼得還砍了大祭司僕人的耳朵一刀。但最後,56節提到,「當下,門徒都離開他,逃走了」。我們口說願意,可是最後卻軟弱、逃避。

耶穌可不是!耶穌口說願意,卻沒有逃避!留意耶穌的內心,祂與門徒一樣,感到恐懼萬分。馬可福音提到,耶穌「驚恐起來,極其難過」(可14:33)耶穌也會軟弱。但耶穌選擇以禱告面對內心的恐懼!又邀請門徒「等候」、「一同儆醒」、「禱告」。

「儆醒」英文有 “WATCH”(看著)及“WAKE”(起來)的意思。我們也試過,當遇到不想面對的事情、憂愁、壓力等,身體特別感到疲累,只想睡覺,睡多久也總是感到疲憊不堪,甚至似是病倒。這是我們的軟弱!但耶穌提醒我們,「看著」、「起來」,睜開相眼,堅持起來;然後,「禱告」!

路加福音的描述,告訴我們「禱告」的重要。「有一位天使從天上顯現,加添他的力量;耶穌極其傷痛,禱告更加懇切,汗珠如大血點,滴在地上。」(路22:44-45) 當我們「等待」、「看著」、「起來」、「禱告」,我們必能見到神為我們親自加力。在「禱告」中,我們更清楚神的心意,專注神所交託的事情;免得陷入軟弱中,離棄神。

以禱告操練我們的靈性,保持「看著」、「起來」的狀態,使我們能分別出神的心意,免得陷入試探,肉體也剛強起來。正如希伯來書的提醒般:

「身體的鍛鍊固然有些益處,靈性的鍛鍊在各方面對你都有益處,因為後者帶來今生和來生的盼望。」(希伯來書4章8節,現代中文譯本)

2010年1月15日星期五

第卅八篇 2009年1月15日 (星期五) 吳詩韻傳道

經文:馬太福音廿六章1~30 節

是日金句:

「 我實在告訴你們,普天之下,無論在甚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行的,作個紀念。」(太廿六章十三節)


我的心得:

今日當你思想兩者(膏耶穌的女人與猶大)對你有何反省?
  • 思想甚麼原因讓你仍然跟隨耶穌?
  • 牧者心得:

    這「女人以油膏耶穌」的事件發生在曾蒙耶穌醫治痲瘋病的西門家裏,這件事在四福音書均記載。本章同時出現兩位人物和事件是直得我們留意的。有一個女人用了相等於三十塊錢香油膏耶穌(馬可和約翰指明三十兩銀子的價值,這約是一個人一年所得的工資);有一個門徒用三十塊錢賣了耶穌。

    我會想他們曾是同樣跟隨過、目擊過耶穌所作的事情,並且認清他是神的兒子,何解最終他們對耶穌的回應是那麼不一樣呢?他們豈不是曾經愛耶穌的人嗎?你會否也有同感呢?反問自己會是那類人呢?會否在忙碌的生活中漸漸對耶穌變得冷淡呢?不知不覺將耶穌賣了給世界與衪终斷了關係。還是仍然保持與耶穌相愛的關係呢?經上記載這女人的愛心、信心以及捨己的行動,毫無保留地奉獻自己給主耶穌。她確是我們學效的榜樣,所以耶穌說當福音傳到任何地方,都要述說這女人所行的,作個紀念(v 19)。

    你願意學效她的榜樣毫無保留地愛耶穌嗎?

    第卅七篇 2010年1月14日(星期四)程添昇傳道

    經文:太廿五31-46


    是日金句

    「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廿五40)


    我的心得

    我們有沒有看見別人的需要呢?
    我們用什麼心態服事弟兄姊妹呢?



    牧者心得

    耶穌回來的日子,祂會將信徒分為兩邊。一邊是綿羊,承受天父賜福的。另一邊是山羊,將要下到永刑裡。請大家留意!他們雖然同是信徒,但結局卻是大大的不同。這段經文裡,非常簡單說出神的賜福原則,或是分別綿羊山羊的標準。當我們看見別人的需要,會否行動滿足他們,或視而不見呢?


    神是愛,祂也是慷慨。祂賜了耶穌給我們,救恩也是白白地賜給我們。我們為何不能付出與人分享呢?有什麼因素令變得自私、冷漠呢?神是喜愛捐得樂意的人(林後九7)。成為一個神和人都喜愛的信徒非常簡單,就是做一個慷慨的人。

    第三十六篇 2009年1 月13日(星期三) 林靜傳道

    經文:太二十五1—30


    是日金句

    你們要儆醒,因為那日子,那時辰,你們不知道。(太25:13)

    我的心得


    1、你是聖經中所提的「聰明人」或是「愚拙人」?
    2、你覺得怎樣才是「作好准備」?而你准備好未?


    牧者心得 


    十童女的比喻也是進一步呼召門徒隨時作好准備迎接「人子的降臨」,因為那時刻沒有人能預料到。廿四章里本已把人分為准備好了的和沒准備好的(24:40-41,45-51),現在又從「那時」聰明的和愚拙的不同的結局中更清楚的指出這點。「聰明人」總是一個竭盡心力,以實際行動作好本職工作的人。這個故事基本上也是說到應以實際行動迎接那「日子」的來臨,要儆醒預備,當審判來臨的時候,就無法補救,會像那五個愚拙的童女一樣。


    上一個的比喻的主題是「作好准備」,這個比喻的中心議題也相同。因為這個比喻還是在講一個主人去了又「回來」,以及那些應該准備迎接祂回來的人的不同結局。除此之外,這個比喻還回答了童女的比喻中未得回答的問題:甚麼是「作好准備」?不是消極的「等待」,而是積極的行動,認真的作出成績,使得主人「來到」之後能夠親眼看見並且予以肯定。所以這段等待的時間,不是讓「僕人」虛度荒廢,而是給他們一個機會,讓他們充份發揮「才幹」,把主人要托付他們的事做得好上加好。


    工作賞賜的大小,不在乎所領本銀的多寡,而在乎忠心的程度。當那領一千的也來到主面前,他毫無所賺,卻埋怨主人要得無本之利,要收無因之果,因而害怕。他本應當竭力去作,卻埋起銀子。其實,所有雖少也能為主所用,如以色列國的小女子(王下5:3),撒勒法的寡婦(王上17:10-14),帶五餅二魚的小孩(約6:9-11)和捐二個小錢的寡婦(可12:41-44),他們比許多大有才幹、恩賜的人作的更多,更為主悅納。我們都應當從這些比喻中得到深刻且重要的教訓,當悔改的要悔改,當追求的要追求,到主來的時候再努力也無用,只能哀哭切齒了,何必等到那個時候呢?

    第卅五篇  2010年1月12日(星期二) 陸張潔明牧師

    經文:太廿四36-51

    是日金句

    所以你們要儆醒,因為不知道你們的主是那一天來到。所以你們也要預備,因為你們想不到的時候,人子就來了。」(太廿四42、44)


    我的心得

    我今天如何等候主耶穌再來?

    牧者心得


    等候主耶穌再來的人,其最適當狀態是「儆醒」(v.42)。在聖經中,「儆醒」與「禱告」常常一起出現(參太廿六38;可十四37-38;徒廿31;西四2);我們當在禱告中等候主再來;這裡所指的禱告,不僅是行動,更是狀態。


    等候主耶穌再來的人要「預備」(v.44)。「預備」的意思就是「準備妥當」、「齊備」;怎樣才算是「妥當」、「齊全」?就是時時刻刻作「忠心和精明的僕人」(v.45)。


    「忠心」是可靠、信得過,同時也是有信心的──對上帝、對自己、對別人。屬於主的人必定「忠心」,因為「信實」(忠心)是神的本性。


    「精明」就是主耶穌在太十16所說的「靈巧像蛇」,這份聰明,是為主作見證用的。


    「僕人」其實就是「奴隸」;我們都是主的奴僕。


    等候主耶穌再來的人,要屬乎主,見證主,忠於主。

    2010年1月11日星期一

    第三十四篇 2010年1月11日(星期一) 林惠欣傳道

    經文:太二十四1-35


    是日金句

    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世代還沒有過去,這些事都要成就。天地要廢去,我的話卻不能廢去。(太二十四34-35)


    我的心得

    1. 面對主再來的時候,我們應有那些預備及態度呢?


    牧者心得

    耶穌再來的時候,不再像第一次以謙卑之君顯現出來。耶穌第二次來的時候他是以威嚴之君的身份來,正如啟示錄十九章所描述的得勝君王,屆時他招聚屬他的百姓。而棄絕他的人則要驚恐哀哭,甚至設法逃避坐寶座者的面 (啟六15-17)。

    所以,這段經文告訴我們面對主再來,我們應有的預備及態度︰

    1. 要謹慎(4-5、24節)︰謹慎是我們免得被迷惑的良方,因為主再來的時候會有假基督,冒耶穌的名來迷惑人。我們要熟識聖經的真理與耶穌建立很深的關係,以致假基督出現時,我們就能分辨。

    2. 不要驚慌(6-8節)︰驚慌只令我們亂了方寸,亂了自己的腳步。

    3. 要忍耐到底(11-13節)︰面對不法的事越發增多,慢慢愛心與忍耐及對神的信 心都會失去,因為我們望著的不是神,而是不法的事。但當我們是仰望著神、抓緊神的時候,神的應許便會臨到我們的身上「惟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13節)

    4. 要傳福音(14節)︰「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

    5. 當祈求(20節)︰不是只祈求那麼簡單,我們要「總要警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廿六41)

    6. 要成為屬神的人(22節)︰經文告訴我們「凡有血氣的人,總沒有一個得救」我們若要脫離大災難,就不要「屬血氣」或「屬肉體」,我們要成為一個屬神的人,做神喜悅的事。
    第卅三篇 20100109(星期六) 方國成傳道


    經文:太廿三


    是日金句
    「你們中間誰為大,誰就要作你們的用人。」(太廿三11


    我的讀經心得:
    1. 弟兄姊妹,你有沒有「法利賽人症候群」的徵狀?
    2. 耶穌要求我們中間誰為大的,誰就作眾人的僕人的教導,可不可以延伸至我們生活的其他領域?


    牧者心得

    「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提前三5)」是對法利賽人和文士等人最好的形容詞。耶穌吩咐每一個跟隨他的人,要謹守遵行法利賽人的教導,但是不要效法他們的行為,因為「他們能說不能行」

    法利賽人和文士等人的教訓,正好提醒每一個信主年日漸久的基督徒,要以他們的教訓成為自我反省和檢視生命的明燈。因為他們的行為乃主耶穌至為痛恨的惡習,是與祂建造榮耀教會的原意背道而馳的價值。然而,卻是許多基督徒不知不覺沾染上的致命罪惡,使神的教會受到虧損,也跘倒了許多生命。耶穌教訓我們的許多道理,作為蒙召跟隨基督的人必須謹慎地遵行,但染上「法利賽人症候群」的人大多數第一個徵狀都是不自知的,其它的徵狀還有:


    一、 v.3)能說不能行,乃罪中之罪;

    二、 v.4)最善於叫人做,自己不做;

    三、 v.5)即使會做,也是做給人看,私下就不用說了;

    四、 v.6)爭著坐筵席的首座;

    五、 v.7)喜歡站在路中心等人問安,

    六、 v.7)喜歡別人稱呼他的職衙,好像沒有名字一樣;

    七、 v.13)別人要回應神的呼召,他們自己不能完成,也不願意別人成功來攪破壞;

    八、 v.14)平日不禱告,當禱告時扮敬虔;

    九、 v.14)剝削在患難中有真正需要的人而肥己,以敬虔作為得財利的門路;

    十、 v.15)不學無術、多學少成,以歪理迷惑信眾,害人不淺;

    十一、v.1622)本末倒置;重視祝福卻不重視賜福的神;

    十二、v.23)九章及十二章記載耶穌兩次說:「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他們本末倒置;祭祀(十一是必須的奉獻)固然是做給人看的,更不喜愛憐恤,更枉論行公義了。

    十三、v.24)在小事上斤斤計較,在大是大非上又壞事做盡。

    十四、v.25~28)看似道貌岸然,裡面充滿邪惡的思想;正所謂:「笑騎騎,放毒蛇。」

    十五、v.29~36)自以為義,逃避負上責任,有錯也是別人的錯;

    十六、v.37~38)心硬;不能自省,明知錯了也不肯承認自己有錯。

    與此同時;「法利賽人症候群」有一種強烈的「老板心態」。對他來說;似乎所有人的存在都是來服侍和滿足他的需要。故此;耶穌在信息的中間發出重要的警語。如果我們有誰以為自己先比別人進教或身處較高的位置,可得到某一些特權的話,請聽好:「你們中間誰為大,誰就要作你們的用人。凡自高的,必降為卑;自卑的,必升為高。(v.11~12)」共勉!


    第三十二篇 2010年1月8日(星期五) 楊李靜儀牧師

    經文:太廿二15-46

    是日金句

    「你們禱告的時候,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愛站在會堂裡和十字路口上禱告,故意叫人看見。我實在告訴你們,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
    你禱告的時候,要進你的內屋,關上門,禱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 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許多重複話,他們以為話多了必蒙垂聽。
    你們不可效法他們;因為你們沒有祈求以先,你們所需用的,你們的父早已知道了。
    所以,你們禱告要這樣說:我們在天上的父: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太六5-9)


    我的讀經心得
    1. 在你每天禱告的總數中,單為尋求主的禱告佔多少個百分比?
    2. 這個情況對你有甚麼啟示?

    牧者心得
      經文內容由四個問題構成,第一個問題是法利賽人為要找耶穌不是來問耶穌(15-22節),第二個問題是撒都該人帶著不信來問耶穌(23-33節),第三個問題是一位律法師自恃對律法的認識來挑戰耶穌(34-40節),第四個問題是耶穌發問究竟基督是誰?(41-46節)
      不要以為這些問題是不信的人向耶穌發問,看清楚一點,這些問題是從信的人口中發問,不過這些人可能是信得一知半解,或者是在宗教裡面太久而信自己的宗教多過信那活著的真神。耶穌問何人真知道基督呢?
      待在教會越久,我們所關心的事便越來越多,我們所禱告的事便越來越偏離對基督單純的尋求,數算一下你的禱告,清理一下你的禱告,你會發現你禱告的質素和力量並你跟主的關係必然有所改善。

    第三十一篇 2010年1月7日(星期四)陳智聰牧師

    經文:太廿一33至廿二14

    是日金句:
    「因為被召的人多,選上的人少。」(太廿二14)

    我的讀經心得:
    • 我就是那些園戶?我怎樣看神交在我手的東西?
    • 基督對我是房角石,還是絆腳石?

    牧者心得:

    我們就是主所雇用園戶,我們現在所有的一切東西,都是那雇我們的園主所擁有的。正如(林前四7)中,保羅所言:「......你有甚麼不是領受的呢?若是領受的,為何自誇,彷彿不是領受的呢?」但有時候,我們在地上生活久了,就會誤以為一切都是自己的努力所換來的。當然,我們也應該努力,正如經文的比喻中那些園戶,他們也有付出其努力。但當他們錯誤地認為其努力是為自己,和為自己所擁有的一切而作時,他們這種錯誤的態度,就驅使他們犯罪。正如(太廿一35-39)所描述的一般。

    對於忠心向園主交果子的園戶,耶穌基督這塊房角石,會使他們這被神建立的靈宮更堅固。但對於那些不忠心,甚至想佔有主人產業的惡園戶,基督這塊磐石卻會使他們跌碎。這是一個基督徒必須明白的屬靈原則。

    弟兄姊妹!我們對於現在所努力中的一切,我們帶著一個怎樣的態度呢?耶穌的比喻並沒有否定人需要努力或付上代價。例如(太廿二11-13)所描述赴席者要穿禮服,就是一種付代價的意思。但重點是該筵席本是我們不配赴的,園子中的果子也是我們不配擁有的,一切都是出於神的恩典。這才是經文比喻中所表達,我們作為基督徒對神所施下的恩典的正確態度。你要做惡園戶,還是忠心的園戶呢?讓我們好好去想想吧!

    2010年1月8日星期五

    第三十篇 2009年1月6日(星期三) 楊天恩牧師

    經文:太廿一1-32

    是日金句

    「你們禱告,無論求甚麼,只要信,就必得著。」(廿一22)

    我的心得

    1. 當耶路撒冷地的居民和小朋友都能認出耶穌是拯救者並接受耶穌的權柄時,為甚麼祭司長和長老不肯承認祂的權柄?
    2. 我的心態像祭司長和長老嗎?

    牧者心得

    這是一段很豐富的經文。耶穌進入耶路撒冷、潔淨聖殿、咒詛無花果樹、大小兒子的比喻……這些經文為甚麼要放在一起呢?

    我認為這些經文要突出耶穌的身份和祂的權柄。祂騎著驢駒子進入耶路撒冷,應驗先知撒迦利亞的預言

    錫安的民哪,應當大大喜樂;耶路撒冷的民哪,應當歡呼。看哪,你的王來到你這裡!他是公義的,並且施行拯救,謙謙和和地騎著驢,就是騎著驢的駒子。 (迦九9)

    耶路撒冷居民的舉動正說明他們明白耶穌在預言上的身份,故此耶穌潔淨聖殿和咒詛無花果樹的權柄就不言而喻。(太廿一23)對耶穌身份的確信和宣認--甚至單純到像小孩子一樣宣認(廿一16),使門徒(甚至今日的我們)的禱告,無往而不利--「你們禱告,無論求甚麼,只要信,就必得著。」(廿一22)很多時我們禱告的信心只是建立在對事情成就的期望上,而忽略了禱告信心的基礎是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基督。(來十二2)從來是對宗教有深厚認識的人才不能單純地信靠耶穌的身份和權柄,甚至諸多懷疑。(廿一23)今日我們會否單純地信靠耶穌就是我們的君王,並且祂有權柄在我們生命中作一切的事--包括:要求我們更新、醫治我們、釋放我們的壞習慣帶來的壓制……你願意嗎?

    2010年1月7日星期四

    第廿九篇 2010年1月5日(星期二) 駱家欣傳道

    經文:馬太福音廿章17~34節

    是日金句
    他們說﹕「主啊,要我們的眼睛能看見!」 (太廿33)
    我的心得
    1. 你是一個瞎眼的基督徒?或是明白主心意,按他心意而行的人呢?
    2. 現在的我,在那些方面須要神讓你「能看見」?

    牧者心得
    作者藉整個段落記載的三件看似獨立的事件,包括﹕(一)耶穌第三次預言受難和復活(v.17-19);(二)母親的請求(v.20-28) 及(三)耶穌治好兩個瞎子 (v.29-34);向今天的我們發出一個重要的信息、一個重要的挑戰。「請不要作瞎眼的基督徒!」對於瞎眼的人,他的問題是他看不見,或是在模糊的裡面,他活在黑暗中,失去了光和方向。今天於我們會否都成為了一個瞎眼的信徒呢?對於我們的信仰和身分,我們很多時候都模糊不清;對於神的吩咐和教導、聖經的真理,我們也沒有真正的看見。我們的思想、行為都沒有顯出我們能夠認清神的心意,以致我們沒有真實地經歷神當中的豐盛。
    跟從耶穌的門徒以為主耶穌上耶路撒冷去,是要實現彌賽亞國的豫言,要在那裏作王,因此引起他們之間的地位之爭,但是主卻說祂此去耶路撒冷,乃是要受死,可惜門徒並沒有把這話聽進去。門徒每天都在耶穌身旁,耶穌的行事處世,種種的教導都必成門徒學習的榜樣,他們看了很多,何以門徒一直都不明主的心意呢?原因就像我們都聽罷聖經的真理教導,也看見很多神的工作,可以我們沒有用心去看,用心去反覆思想,我們的心或許都瞎了眼。
    門徒的心是瞎的,從來都不明白,主耶穌在世的工作,他們更不了解神差遣耶穌降世,原是要祂背負世人的罪孽,在十字架上擔當我們所該受的刑罰,也就是指十字架的苦難。(v.22)耶穌看到了門徒的心,知道他們都在計較所付出,也求得到回報,搶著要得到那份榮耀,爭著要成為「大」的那位。耶穌因此在v.23說到,這「杯」—順服神的旨意,而受迫逼的苦難是必要的。但「杯」是要喝的,地位卻是神所賜的。耶穌跟門徒成了很大的對比,門徒的心瞎了眼,但耶穌卻看清了父神的心意。主只要父的旨意,因此他甘心喝這十字架的苦杯,而不顧自己的得失。他知道並尊重父神的主權,把生命的一切都交在神的手中。同時,他認識到恩典的原則,在父神門前的「地位」,不是苦杯換來的,相反一切乃是神的賞賜。
    當我們不明白神的心意,我們就會按我們自己的想法和眼光去判斷事情,按著世界的價值觀去處事,這叫我們跟神不知覺間愈走愈遠。當我們瞎了眼,不認識神國的事情,我們就只有在黑暗中,不認識神,也不認識自己。這就好像那兩個瞎子,他們只有「坐在路旁」,意思是生命停滯不前,不長進。弟兄姊妹,我們的眼需要看得見 (v.33),我們需要不斷尋求神的光和啟示,這尋求是持續的。多少時候,我們讀聖經時,並不是一下子就得著啟示,明白主的話;我們要學像文中的「瞎子」,在他們未看見主,只是「聽說」的時候,就立刻向主祈求要「能看見」。要奔走主的道路,我們的眼睛就必須能看見。因此「聽見了話」,我們就要謙卑求主光照,神必因祂的慈心使我們得著啟示。真實的摸,帶來真實的看見;真實的看見,產生真實的跟隨。(v.34) 當眼睛一開,就能在路上跟從主。

    第廿八篇 2010年1月4日(星期一) 鍾樹森牧師

    經文:馬太福音第十九章16-二十章16節

    是日金句
    然而,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太十九30)
    我的心得
    1. 我們有沒有被金錢阻礙了自己行走天路?
    2. 我試過眼紅一些比自己信耶穌的人沒有?我應該如何自處?

    牧者心得
    當人作善事是一件任務的時候,或許這件善事就不一定很「善」了。若果知道己做的不足而要再做更多的話,可能真叫人心裡愁煩了。少年人在找耶穌之前一直有做律法上要求的各項,無奈他要面對耶穌的要求時,他結果只有憂憂愁愁地離去,因為他有很多錢。
    金錢本身是中性的媒介,但由於我們賦予它超過本身的意義,結果很多人會死抓著金錢不放。若果因金錢的緣故,叫我們不能進到天國的話,這又是否值得呢?少年人就是在這一點上跌倒,我們今天在地的生活又如何呢?
    耶穌在回應彼得撇下所有的談話後,接著指出一個真理,就是「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太十九30)中國人亦有諺語謂:「學無前後,達者為先」。人以為自己跟隨上帝久了,定然會一直站在前面,但事實上卻有很多後來的人越過我們。
    正因為這樣,耶穌才在二十章開始時用葡萄園的比喻來說明天國的道理,不論早或遲來的工人,大家都收一樣的工錢,工人無資格批評,因為主人沒有苦待工人,而決定工錢的始終是主人。那些早來的眼紅遲來的,這是早來的人的問題,不是主人的問題。明乎此,我們就可清楚看到,二十章16節就工是呼應著十九章30節而來的。

    2010年1月3日星期日

    第廿七篇2010年1月2日(星期六)劉嘉怡傳道

    經文:太十九1-15

    是日金句

    ……因為你們的心硬,所以……但起初並不是這樣。」(太十九8)

    我的心得

    1. 我們是「心硬」或是「心裡柔和」的人呢?

    牧者心得

    法利賽人設圈套陷害耶穌,想把祂捲入爭論之中。但耶穌把休妻這問題帶到「最初」──創造的理想安排。讓我們學習,凡事應先注意神「起初」的心意。

    耶穌以上帝創造的本意作為最高的權威所在。離婚不是上帝當初造男造女時的本意。離婚是因為人的「心硬」。「心硬」在新約原文主要是指「人背叛上帝那一種犯罪的心態」;正如保羅所說的:「律法本是外添的。」(羅五20),而不是上帝原有的理想。耶穌視摩西的吩咐為他不得已所作的讓步,而非條例

    耶穌形容自己:「我心裏柔和謙卑,你們當負我的軛,學我的樣式。」(太11:29)耶穌也曾被魔鬼試探,但他選擇順服父神,以父神的話勝過魔鬼的試探。正如耶穌的話,心裡「柔和」、「謙卑」,防止心硬。並當留意聖靈的提醒,警惕及敏銳自己因罪的原故,變得心硬。

    現今世代,很多事情也沒有清晰的準則,不論交友、家庭、或處事等的態度,都含糊不清。我們應堅持以「上帝起初的心意」作為生命的準則!常存謙卑溫柔的心,多親近神,學習神的話語,按著聖靈的指引,以信心依靠神,活出神在這世代的心意。

    2010年1月1日星期五

    第廿六篇 2009年1月1日(星期五) 吳詩韻傳道

    經文:馬太福音十八章15~35 節

    是日金句:

    「你們各人若不從心裏饒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這樣待你們了。」(太十八章35節)

    我的心得
    1. 你容易饒恕別人的嗎?
    2. 你希望天父怎樣待你?

    牧者心得:

      今天是新的一年,新的希望,相信「棄舊迎新」是大家的意願,你不會喜歡自己家裡的垃圾桶放滿垃圾,甚至垃圾桶發出異味,同樣當我們的生命充滿不饒恕也是如此,生命只有苦水,不可能有甜水流出。正所謂「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我們可以把舊有的心思、態度掉棄,才能換上一個新的心思,讓聖靈喜悅在我們的生命中停留。
      彼得對耶穌提出的詢問,我們應饒恕一個人多少次才足夠,耶穌的回答是「七十個七次」(v21-22)即無數次、完完全全的思意。按猶太教師的教訓,寬恕弟兄四次便夠,但耶穌進一步要求門徒無窮盡地從心裡饒恕得罪自己的弟兄。繼而耶穌更說了一個比喻(v23~35),將天國比喻成一個王到期要來算帳。在神的國度中,其中最寶貴最有價值的,就是赦免,我們得著赦免是恩著神極大的恩典,以致我們能夠白白的稱為義(不計算我們的罪),但當我們留心耶穌的教導,弔詭的是若要得著神的饒恕,我們先要去饒恕別人。
      我們要學習耶穌的教導,饒恕犯錯或得罪了你的弟兄姊妹,饒恕可以帶來每一方面關係上的恢復(在家庭裏、教會裏或社會裏),饒恕能夠讓我們的靈得著自由,甚至身體的病患得到痊癒。因此當我們不饒恕別人的時候,不但令到聖靈為你擔憂,而且它不斷折磨我們的身心靈,最終的結果是像那個欠債僕人的命運一樣受捆綁下監牢去(v11)。
      我鼓勵你把堆積在心靈中的垃圾,作一次大掃除所謂「拋垃圾」,可能在生命中一直有一些事情、一些人、自己作的錯誤事情、一段友誼、夫婦之間的關係甚至是你的親人……,這些人和事令你一直很受傷害,甚至長久以來都放不下,將它交給耶穌讓衪幫助你,衪願意為你擔當,把你的問題困擾帶到神的面前,當你這樣行時會發現生命中有一些問題開始轉變,你的決定影響著你的將來。現在作一個決定,向神禱告吧!把心中的人和事交在神的手,求神祝福那些我們而要饒恕的人,也求神祝福我們。
    祝大家新年進步!身心靈靠主興盛!

    第廿五篇 2009年12月31日(星期四)程添昇傳道

    經文:太十七14-十八14

    是日金句
    「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太十八3)

    我的心得
    1. 你願意為其他人付出代價嗎?
    2. 你看到別人的需要嗎?

    牧者心得

    每一個人都有需要,我們都想其他人先滿足我們的需要。如果每一個人都只想人滿足自己為先,那誰人去付出呢?然而,愛是代表要付出。神愛世人,所以祂賜下他的愛子給我們。當門徒問耶穌為何不能將鬼趕出,祂的答案除了信心小,還有禱告禁食,禁食是一個付出。耶穌為了不絆倒人,他付出銀錢納稅。之後,耶穌的講論更推前一步。絆倒人的事是免不了,但祂叫我們不要做絆倒人的那個人。因此,耶穌提出什麼部位絆倒自己,就砍下來不要。因為失去手腳事小,失去永生事大。當然,耶穌不是要我們砍手砍腳,而是要看重生命。為著人生命得救的原故,我們需要放底自己。
    我們為了得著人的生命,我們有些事是不去做的。「你們都不要使他跌倒;就好像我凡事都叫眾人喜歡,不求自己的益處,只求眾人的益處,叫他們得救。」(林前十32-33)保羅正正說出為了叫弟兄得救,他做任何事都不求自己益處。弟兄姊妹,不求自己的益處是要犧牲。教會作為基督的身體,各部位是互相連結,我們是牽一髮動全身。我們要去看見別人需要,互相幫助一同進入永生。

    第二十四篇 2009年12月30日(星期三) 林靜傳道


    經文:太十六13—十七13

    是日金句

    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換生命呢?。(太16:26)


    我的心得

    1、你現在追求的是甚麼?
    2、你生命的中心是甚麼?



    牧者心得 

    門徒是跟從主的人,盼望將來承受國度的榮耀。但主耶穌在這里清楚地告訴門徒,若有人要跟從祂,必須捨己,背起祂的十字架來跟從祂。在這件事上沒有例外,也沒有一條容易的路。捨己是絕對必要的,因為人的意思與神的意思不相合,主的道路也與人的道路不同(賽五十五8-9)。不捨己就不能跟從主,不但要捨去自己的喜好、愛慕、欲望、得著,也要捨去自己的生命,並要背起十字架來跟從主。十字架代表神對人的旨意,必須時時順服,一刻不能離開,要天天背起(路九23),因為神的旨意是我們一生的道路,耶穌基督的一生就是如此,這是人所不願意承當的。
    然而,凡要救自己的生命的,必失落喪掉生命,凡為主喪掉生命的,就得了生命。今生失去的,將要永遠得著要高、屬靈的生命,兩者是不可兼得。人著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甚麼益處呢?人還能拿甚麼換生命呢?這是古今千萬世人絆倒沉淪的原因,也是不少信徒失敗跌倒的所在。世界不過如糞土,但人卻追求目前的、屬世的、今生的、沒有想到將來當主降臨時所受的報應。那些捨己背十字架跟從主的人,要在神的國度里得榮耀、尊貴、賞賜,也有人在未嘗死味前就能看見神的國。

    「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你們要聽祂。」(太17:5)愛子是那不能看見之神的像,是萬有的創造者和承受者,是在凡事上居首位,是遠超過一切的,怎能將任何人、任何事、任何物與祂同列?願每一個人的眼睛都能開了,不見一人只見耶穌。但願今天教會的領袖、牧者和眾聖徒都能看到國度的異象,特別認識到基督的獨特處,讓祂成為一切的中心和唯一的對像、永遠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