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5日星期四

第二十篇 2007年7日05日(星期四) 方國成傳道

經文:徒十三13~52

是日金句
「因為主曾這樣吩咐我們說:『我已經立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救恩直到地極。』外邦人聽見這話,就歡喜了,讚美 神的道。凡豫定得永生的人都信了。於是主的道,傳遍了那一帶地方。」(徒十三47~49)


我的讀經心得
  1. 馬可、巴拿巴以及保羅在第一次宣教旅程中,如何回應神所託付的使命?
  2. 通常你會怎樣回應神給你的託付?馬可、巴拿巴和保羅對使命的回應方式,給你甚麼啟迪?

牧者心得
  真正帶著神使命的人生命是有果效的,同時亦會面對許多的艱難。為何如此說?單從環境來看,在第一次的宣教旅程,已是一段非常艱巨的行程。因為他們若要從別加到達彼西底的安提阿,必須經過群山峻嶺,這對體力是嚴竣的挑戰。再者,別加本身沼澤性潮濕的氣候,加上艱苦的旅程,可能曾令保羅染上了瘧疾。此外,保羅他們還要面對其他種種的挑戰和困難。從這段經文中,聖經作者的描述讓我們見到保羅、巴拿巴和馬可在完成使命的過程中,呈現了幾種不同的回應。
  馬可,是巴拿巴的表弟,成長於富有家庭,他母親馬利亞的住所常開放給教會作聚會和禱告用途(十二12)。在第一次宣教旅程中馬可被邀作幫手(v.5),可是在別加的時候,離開團隊回到耶路撒冷。此事後來曾引起保羅與巴拿巴間的爭論(十五36~38)。而馬可的離開,可能是自小嬌生慣養,慣於受使女和母親的服侍,不習慣服侍人,離鄉別井加上艱辛的旅途必定叫他非常難受。由於馬可不能堅持下去為使命付上受苦的代價,令團隊失去了幫手。雖然後來馬可成長和改變了,成了在傳道的事上於彼得和保羅有益的人(彼前五3和提後四11)。但在這裡卻是因他的軟弱令他本來要完成使命的步伐停滯下來。逃避使命和半途而廢本身也要付上極高昂的代價。
  巴拿巴,原本名叫約瑟,使徒稱他為巴拿巴,名字的意思是勸慰者(五36);這名字是以他的性情特徵而改的。當安提阿教會差派他與保羅作伴出去宣教時,團隊是以巴拿巴為首的(v.2)。甚至在較早之前,保羅最初回轉歸主的時候,很多的門徒仍懷疑他信主的真實性(九26)。只有巴拿巴主動接待保羅,領他去見使徒。後來,亦是巴拿巴主動往大數去找保羅,帶他到安提阿開始事奉神(十一25~26)。到了彼西底的安提阿,保羅在會堂中講道的這個時候,團隊領袖的角色開始由保羅擔當了。這絕非因為巴拿巴的不濟,因為聖經對巴拿巴的評價是:「這巴拿巴原是個好人,被聖靈充滿,大有信心。(十一24)」這裡好人的意思,當代聖經譯作是和藹可親,常為教會和宣教團隊帶出和睦的氣氛。不但如此,巴拿巴更有辨別的恩賜,他不但發掘了保羅,看出他身上有神的恩賜,並且成全他恩賜,使保羅的才能和恩賜得以發揮,使福音傳開。故此可以見到,巴拿巴的確是個既謙卑又有信心的人。一個被聖靈充滿的人,會樂意被塑造成為一個謙卑又大有信心的人,亦是一個願意在團隊中與成員互相配搭服侍的人,並且一直以恩賜事奉來完成神在他身上的使命,帶出生命的果效,使神的道大大興旺。
  保羅,原名掃羅,得到從神而來新的生命和新的使命,改名保羅。因為清楚神在他身上的使命,因此願意為使命積極裝備自己,願意為使命付上受苦的代價,並且渴慕聖靈,被聖靈大大充滿,帶出生命的果效。(v.16~41)這段經文是保羅的首篇講道,內容有如彼得在五旬節的講道(二14~39),又像司提反在公會的的講話(七2~53),被聖靈充滿,大有信心;但總體來說,是帶有保羅的特色。聖經形容保羅的講道,傳遍了那一帶的地方,同時亦要面對猶太人挑唆眾人逼迫他和巴拿巴,將他們趕出境外(v.50)。但這些困難並無窒礙他們傳道的激情,相反他們的服侍越發大有能力,帶來的果效是「門徒滿心喜樂、又被聖靈充滿。(v.52)」哈利路亞!
  弟兄姊妹!你對於神在你身上的使命的回應,是屬於以上那一種類型呢?今天讓我們花一點時間在神面前好好檢視一下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