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6日星期六

第十四篇 2007年10月6日(星期六) 楊天恩牧師

經文:馬可福音八14-26

是日金句

耶穌囑咐他們說:「你們要謹慎,防備法利賽人的酵和希律的酵。」(可八15)

我的讀經心得

  1. 為甚麼耶穌要求門徒謹慎法利賽人的酵?這對你有何意義?

牧者心得

  耶穌的說話好像莫明奇妙。門徒不太明白、甚至是完全不明白耶穌的說話和祂的用意。(vv.17-18, 21)為甚麼有這樣的情況呢?

  馬可寫福音書來到這裡,已經準備好告訴他的讀者--當代的基督徒--隨耶穌要付出代價。事實上,當時的基督徒,實在已經有人付出了代價,甚至是生命的代價!馬可寫福音書的時代,就是暴君尼祿逼害基督徒的年代(64A.D.),甚至有人認為,使徒彼得就是在這段時間殉道的。馬可要提醒讀者,特別在這些苦難的時間中,人要注意甚麼事情才能得著耶穌所賜的生命?這段聖經,其實就是馬可福音的高潮之起點--耶穌三次預言自己的受苦,人也當這樣生活,像祂一樣成為僕人。(八31-37;九33-37;32-34)但門徒的反應,卻往往顯明他們不明白耶穌的要求。

  耶穌要求門徒不要只著重眼前能朽壞的需要。門徒的著眼點在餅--那一個餅。但耶穌卻要求他們防備法利賽人和文士的酵。(v.15)法利賽人和文士就是那些虛有其表的宗教領袖,他們看見過神蹟,卻仍要求神蹟,為的是要試探神(八11)。如果我們已經在生命中不斷看見神蹟,和神的供應(vv.19-20),那麼我們為甚麼還要為我們的需要擔心呢?這豈不是同樣地在試探神嗎?餅是看得見的,酵在餅中卻是看不見的,但卻對餅有決定性的影響。如果我們有著法利賽人的心態,我們的信仰生活就會變質。故此,我們不應當只追求神能給我們的供應,因祂已經樂意供應--我們要著重的,是祂如何要求我們像祂一樣生活。

  耶穌他們進到伯賽大,醫治瞎子這件事,就是馬可的寫作技巧。耶穌的醫治過程並不像以往一樣,一下子的禱告就醫治好了。相反的,這個瞎子是漸次復明的。這就像是門徒對耶穌一樣,他們對祂的理解、對自己跟隨祂的意義,也是漸次明白的。所以在他們跟隨耶穌的過程中,他們也一直不理解,甚至提出很多問題,或過著一些生活方式(爭論誰為大),來顯示他們不理解。然而到了第十章,耶穌三次講說祂的受苦後,祂再醫治瞎子巴底買(可十46-52),這次是一次的醫治就足夠了。相對於第一個沒有名字的瞎子,耶穌打發他回家。因為這人預表門徒,在「漸次」明白中;但巴底買卻因為信心的緣故,得了立時的醫治,並且耶穌容許他跟隨自己。(可十52)

  是的,如果我們只著眼眼前的祝福、不斷要求神滿足我們的需要,我們只能漸次明白耶穌,甚至不能明白祂,而實在跟隨祂。跟隨祂有時要像祂一樣受苦,也只能在受苦中持續相信神是供應的,是照顧我們的,否則我們只會離祂而去,或把信仰的實質改變,成了像法利賽人一樣的,假冒為善的信仰者。今天,你明白耶穌對你的要求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