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4日星期二

第廿二篇 2009年4月13(星期一) 鍾樹森牧師

經文:士師記二十一章

是日金句
「各人任意而行。」(士廿一25下)
我的心得
  1. 6-7節的困境是誰促成?當你碰上困難時你是埋怨上帝,或是自我反省呢?
  2. 「各人任意而行」一句話對你有何啟迪?
牧者心得
  「一時衝動」、「悔不當初」、「恨錯難返」、「一錯再錯」、「泥足深陷」、「咎由自取」等形容詞可謂對以色列人在這一章的最佳描述。
  攻打便雅憫人是其他十一支派的決定,在這決定之下就是殺人強暴的惡行,但十一支派殺人過後卻是後悔。廿一章裡前後記載了以色列人用兩種方法為便雅憫人尋找妻子,雖然有解經家按文本結合的可能而討論當日究竟怎樣尋找妻子,但我們更有興趣於留下來的文本呈現在我們眼前的面貌。總之,十一支派就是決定了在他人身上找妻子,既要不違反自己先前的誓,又要求便雅憫支派,更要搶他人的過來。
  目的與手法常常是我們在工作與事奉中提到的事情,有正確的目的就是否可以不擇手段?用正確的手法又是否可以為不當的目的開脫?以色列人在與便雅憫爭戰的過程中,還有誰可以告訴人從沒有錯誤?還有誰可以告訴人沒有一點懊悔?
  更讓我們感到可悲的,雖然最後一節告訴我們「那時以色列中沒有王」,但不見得日後以色列有王就天下太平。人的罪讓人有王之後仍然跌倒,縱然我們可以從歷史身上汲取教訓,但有教訓卻不保證不再犯錯,這是人性的最佳描寫。始終,始祖犯罪開始,人就破壞了對上帝對他人的關係。不論法制如此演變,人依靠自己仍然是無法自我完善,只有等那完全的來到,我們才可以等著真正的拯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