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28日星期三

第一百卅篇 2009年10月28日(三) 楊天恩牧師

經文:詩一百二十篇

是日金句
耶和華阿、求你救我脫離說謊的嘴唇、和詭詐的舌頭。(詩一百廿2)

我的心得
  1. 你處身在一個怎樣的環境?這環境塑造你、影響你,以致你不能活出基督的樣式嗎?
  2. 你會怎樣在這個環境中自處和禱告?
牧者心得
基督徒理應活在一個尋求和平、公平的世界。但實際上,正如詩人發出的感嘆,很多時基督徒開口要求和平,卻或會引來戰爭。
事實上,我們真的活在一個彎曲悖謬的世代。我們真與一些恨惡和睦的人同住得久了(一百二十6),慢慢地,我們可能為了懼怕,而不敢按真理說話。又可能,我們被恨惡和睦的人所同化,到最終我們也失去了自己應有為鹽為光的功效。
最近香港的情況應成為我們的鑑誡。或許政府所作的未如人意,施政也並不完善,不符部份港人的期望,但濫用言語自由和媒體平台,卻成為了另一隱患。就慳電膽事件和特首親人得到有關方面提早賠償雷曼產品損失這兩件事,媒體是否打著民主社會賦與他們的權利,扭曲了民主社會的價值,違反了民主社會的原則?言論自由基於在一個民主社會下,互相尊重的原則而存在。所有的評論必須基於事實而非基於憶測。從憶測而得的判斷和評價基本上就是假見證。在一成熟的民主社會中,媒體儘可能講求中立(雖然不可能有完全的中立),報導真相,使普羅大眾有知情的權利,這種價值中立的報導為使大眾能把握事件,從而作出判斷。今日媒體的過火並不止於如特首或親政府人士云「肆意批評」,而是流於情緒和審判性的言論在某程度上煽動了公眾的情緒。這些事件不單出現於政治人物的身上,也出現在一些如演藝界的公眾人物上,故此「賤男」、「癈柴」等中傷式的字眼,屢屢出現於本應拱衛言論自由的媒體上。這種媒體的自甘墮落竟被某些政客從中使用(我不想用「抽政治油水」這辭)。他們是政客而不是政治家,因為政治家不單談口號,他們談的是理想和願景(異象)。在談這些東西時,他們不單抗爭,而是他們也會建立造就這些理想和願景的平台和社會氛圍--建立社會中彼此更多的尊重、更理性和客觀的論政環境、以公義的方法追求公義的事情,好使社會得到良好的民主教育。好的政治家與牧者一樣,帶領著社會朝向這願景,但會在進發的過程中,有所為有所不為。然而普羅大眾現在卻接受一種沒有質量的言論自由和民主。
我不是要論政。事實上,就算基督徒論政也沒有甚麼大問題,只是他們合理地行使公民權利,表達自己的意見;因此我也不會承認自己是宗教右派。我只是關心,我們教會中的每一位基督門徒是否清楚他們自己在神面前的身份和應有的生活方式,以免他們被沾染,失去教會聖潔的能力。
詩人的感嘆是否造就我們思想自己身份和回應社會事務的空間?最近教導《腓立比書》時,讀到畢德生信息版的譯本,也正好回應今天詩篇的感嘆:
「所以這是我的禱告:你的愛會興盛,但卻不單愛得更多,而愛得更優。學習愛得合適。你需要用你的頭腦來測試你的感受,好使你的愛能真誠和理性,而不單是情緒泛濫。活出一個愛他人者的生活,慎重的而具規範性的,為耶穌所驕傲的生命:從心靈中結出豐盛的果子,讓耶穌基督因此對所有人具吸引力,讓每一個人也有份於榮耀和對神的頌讚中。」(腓一9-11)

沒有留言: